2005年時,汪精衛的小兒子汪文悌歸國祭拜父母,此時的汪文悌已年過古稀,他看著雙手受縛,長跪于烈士像前的父母跪像,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他沉默良久說了這樣一段話,令所有人都感到唏噓不已。
此時站在父母的墓前的汪文悌已是懸車之年,作為兒子,他對父母的思念和哀悼是發自內心的,可是父母曾經犯下的過錯他也從未否認。
他祭拜完父母后回到老宅,就可以看見兩旁佇立著的父母下跪的雕像,心中五味雜陳,嘆了口氣說:“做錯了事,就應該受到懲罰。”
旁邊的人聽了都是唏噓不已。
說到汪文悌的父親汪精衛,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雖然到他父親那一代有些落魄,但是他仍然飽讀詩書,通曉古今。
他曾經去日本留學,回國后加入了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且以愛國為首任,在這期間他以“精衛”的筆名發表了數篇文章。
他曾因為一些活動而被抓進監獄判處終身監禁,本來已經打算以死報國的他正好趕上武昌起義,袁世凱將他釋放出獄。
出獄后他便勸孫中山先生讓位給袁世凱,本以為他是為了名利和報恩,結果竟立下了“六不主義”的誓言,然后帶著自己剛結婚沒多久的妻子遠赴法國。
直到袁世凱稱帝后,他才重新回國,加入革命運動。
后來又在與蔣介石的暗斗中敗下陣來的他,又不得不回到法國。
1929年,汪精衛再次決定返回中國,他很清楚現在的中國是在水深火熱的階段,因此在回國的時候,他將自己最小的兒子汪文悌留在了法國。
回到中國的他,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一二八事件之后,汪精衛開始恐日,最終拜倒在了日本的淫威之下,成了中國的大漢奸。
那時全國上上下下都同仇敵愾,而汪精衛的行為讓他們所不齒。
就這樣,汪精衛在賣國的道路上帶著家人一步步走向了深淵,甚至建立了傀儡政府,還在日本的支持下與同盟國宣戰。
1935年,王亞樵派人刺殺汪精衛,隨著3聲槍響,這個頭號賣國賊倒地。
經過搶救,汪精衛保下了一條命,但是其中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脊椎,醫生也無能為力,并且斷定他時日不長,最多能活10年,而他活到第9年便在日本病死了。
陳璧君遵照汪精衛的遺囑,將他的遺體葬在了南京的梅花山上,并且預知到了以汪精衛這些年的荒唐可笑的作為一定會引起民憤。
于是她在建造墓地的時候用了非常堅硬的材料。
但是隨著抗戰的勝利,汪精衛的墓穴還是被炸藥炸開,并連同棺槨和遺體一起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死后的汪精衛也并沒有給家人帶來什么好處,他的妻子也在很多年后死在了監獄當中。

汪精衛這一生有6個子女,大一些的都紛紛離開中國遠赴他國留學,并且還一直想為自己的父親洗白。
而汪文悌就沒那么好運了,原本將他留在法國,但是到了上學的年齡,汪精衛不得不將他接回到身邊來。
因此在這件事情后,汪文悌以漢奸罪接受了相應的判決。
當時的汪文悌僅有18歲,他并沒有過多的參與過父親汪精衛的叛國行動,但是卻也在其中獲得了不少的便利。
雖然不用去坐牢,但是在外服刑這幾年,汪文悌也逐漸了解到自己的父親究竟做了些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
在兄弟姐妹們都在為父親開脫洗白的時候,他卻很少對他們有所提及。
刑滿后的汪文悌因為無法面對父親的所作所為,選擇離開大陸,去了香港。
在香港的他醉心于建筑行業,并一頭扎進祖國的建設當中,兩耳不聞窗外事。
這也許是他對于現實的一種逃避,也許是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面對曾經養育他的父母,所以想用這種方式將自己包裹起來,或者用這種方式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彌補。
80年代的時候,汪文悌已經成為了建筑界非常有聲望的人物,他仍然不斷地在祖國建設上努力耕耘。
2005年的汪文悌已經77歲了,他的確在建筑領域有了一席之地,可是汪精衛兒子的身份是他永遠無法從身上脫下的。
在這古稀之年,他決定面對一次內心一直逃避的問題,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了大陸,見見自己的父母。
當見到自己家中老宅門口佇立著父母被反綁下跪的雕像時,他沉默了,在場的人都沉默了,他們都在等待汪文悌的反應。
許久后,汪文悌說出了開頭那句話,這讓在場的人都對他欽佩不已。
他無從能為父親辯駁的,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懲罰,但是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汪文悌內心似乎也得到了一種釋放。
汪文悌雖是汪精衛的兒子,但是卻明白事理,親情和底線在心中也許爭斗了千百回,但是最終他站在了他認為對的一面。
歷史一定不會忘記每一個有罪的人,但是也會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作者:曲曉夏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軍報批網絡漢奸:對翻案行為狠狠打擊決不手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