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須知=========
以下內容謹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去年7月份,寫過一篇文章,當時我是計劃開始左側交易投資中概股的,當時對市場上現有的中概股的基金進行了分析,見下面文章鏈接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去年底又發現一些關于專門投資中概股的基金,正好這周也對中概股進行了調倉,那么各大中概股基金又有啥區別,這篇文章來細說一下:
目前跟蹤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指數主要有5大指數:中國互聯網指數、中國互聯網30指數、中國互聯網50指數、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恒生科技指數
1、中國互聯網指數
定義如截圖,這是官方定義,這個指數中各個股票的權重比起其他指數來說最接近,也最均勻,其十大重倉股如下:
前十大重倉股占比64%,并且單只個股占比不超過10%,該指數發布時間最早,在2011年9月20日正式對外發布
公司上市地點全球都有,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納斯達克,樣本范圍為所有中國互聯網企業
2、中國互聯網30
相比前一個指數,前十大持倉股較為集中
前十大重倉股占比已達85%,同樣公司上市地點分布于香港和納斯達克,樣本數量為30家公司,單只個股最大倉位為15%
3、中國互聯網50
該指數中的前兩大重倉股集中度很高,并且該基金的受關注度也最高,
前十大重倉股占比甚至達到了90%,并且僅僅騰訊阿里兩家公司的倉位加起來就達到了50%以上
樣本數量為50,上市地點分布于香港和納斯達克,單只個股最大倉位為30%
以上三個指數都是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的,針對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不管是在香港港交所上市,還是在納斯達克上市
將上面三個指數進行對比,近五年的走勢其實大差不差,并且目前的位置基本上已經處于近五年的低位,相對來說收益大于風險
接下來的兩個指數,是由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編制的,也基本上是用來跟蹤中國互聯網企業的
4、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
該近五年的歷史走勢圖如下:
也是馬上接近低位,該指數的持倉我在恒生指數官網上查到了,但是公司太多,也不好整理或截屏,我就找了一只極具代表性的基金持倉圖來展示
持倉也相當集中,前十大公司的股票倉位約80%,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騰訊、阿里、京東、美團、小米、快手等,成分股數目也修改為固定30只,和中國互聯網30差不多,單只個股不超過12%

關鍵是這些公司上市地點都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不存在說在美股納斯達克退市的風險
5、恒生科技指數
該指數的走勢圖有點迷,官網上是有近五年走勢圖的,但是在同花順里邊確查不到,只能查到2020年7月份開始的,后來查了一下,確實是2020年7月份推出的,只不過這些指數一般基點都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等推出那一刻,其實已經提前試運行了好幾年,只不過咱們不知道而已,其他指數一般也都是如此
走勢圖如下:
同樣,和上邊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一樣,我找了只最具代表性的基金持倉來查看其資產配置,因為這些基金都是跟蹤這些指數的
該指數與前面幾個指數的區別是,該指數里的公司雖然大部分是與互聯網有關的,但是還有一少部分是與互聯網無關的,屬于科技類,如上邊的舜宇光學科技,但是其他部分持倉還是與中概股有關的
和恒生互聯網科技一樣,該基金投資的公司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不存在美股退市的風險
總結:
以上就是與中概股有關的幾大指數,整理概括一下:
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要看好中國互聯網企業,要投資中概股的話,那么要投就投最純的基金,先把恒生科技排除掉
其次,在不考慮或者不擔心公司從美股退市的風險的前提下,如果非常看好頭部的兩家企業,那么無疑是買中國互聯網50,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頭部巨集中,兩家獨大,相反如果更看好行業,看好所有的公司,那么買中國互聯網,還可以分散風險
之所以不考慮恒生互聯網科技是因為該指數成立運行時間短于前面的三大指數
最后,如果擔心公司在美股退市造成短期一定的損失的話,我建議就買恒生互聯網科技,因為慢慢的許多在美股上市的公司,都選擇在港股進行二次上市,回歸港股
并且,最近的全球動亂,中美關系的日益惡化,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雖然可能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沒啥實質性的影響,但是股市情緒面的波動等是肯定有的,會間接反映在市場上
總之,自己要對自己的投資負責,還是結合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行投資即可,圖中的基金代碼并不做參考,只是我將跟蹤這些指數的基金以成交量的多少進行了一定的篩選,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大家還需多獨立思考!
最后,來個本周的簡短操作復盤!
本周操作:
場內操作:
賣出一部分中概互聯網ETF,換入恒生互聯網ETF,在有意識的調倉
買入廣匯能源,想著親自入場玩一下熱點概念,親身感悟一下
中簽綠動轉債,已交款
場外操作:
滬深300、中證500、智能汽車都加了一筆
最近全球動亂,股市波動加劇,投資方面必須做好全面打算,要為自己的操作負責,切記隨波逐流玩心跳!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