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指數增強策略ETF來了,
一共13只。
什么是指數增強策略ETF呢?
(1)和普通ETF比
1)兩者都是ETF,申購贖回都要用一攬子股票,而且要在場內上市。
2)所不同的是,ETF的目標是跟蹤指數,追求的是誤差最小化,所以基金凈資產的95%以上都要投向指數成分股。
增強策略ETF的目標是跑贏指數,只要求將基金非現金資產的80%以上投向指數成分股,剩下倉位由基金經理自主決定,靈活性要高一些。
(2)和普通指數增強基金比
1)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跑贏指數。
2)普通指數增強基金申購贖回都要用現金,為了應對贖回,一般要求股票倉位最高不超過95%。
增強策略ETF申購贖回都是一攬子股票,不用留現金應對贖回,股票倉位最高可到100%。
3)指數增強策略ETF是ETF,會在場內上市交易。普通的指數增強基金主要是在場外申購贖回,也有部分以LOF基金的形式在場內上市交易。
簡單總結下,
和ETF相比,增強策略ETF的目標是跑贏指數,收益可能更高一些。
和普通指數增強基金相比,增強策略ETF不用留現金應對贖回,股票倉位還能再高些,潛在收益也可能更高,當然波動也可能更大一些。
這是一個套了ETF外殼的指數增強基金。
那它的收益如何呢?
首批5只增強策略ETF是去年底、今年初成立的,但一季度末股票倉位都提到了90%以上,所以我們比較它們二季度以來的收益。
兩只滬深300增強策略ETF,一只跌了7.56%,一只跌了10.87%。
三只中證500增強策略ETF,一只跌了0.3%、一只跌了0.59%,還有一只跌了6.22%。
同期,滬深300指數跌了10.59%,中證500指數跌了2.9%。
雖然都是增強,但做的好能跑贏指數,做得差也可能跑輸指數,還是需要精挑細選的。
今天就借著這個機會,系統梳理下那些做的比較好的指數增強基金。
01 滬深300
先說下篩選標準,
怎么評判一只指數增強基金做的好不好呢?
第一個標準肯定是長期收益能跑贏指數;
第二個標準,要求再高一些,最好每年都能跑贏指數。
不過這個要求有點高,以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為例,
基金經理穩定,2011年10月基金成立,成立以來一直是申慶在管理。
長期業績好,成立以來,基金漲了108.14%,跑贏滬深300指數99.44個點。
短期業績也非常好,2011-2020,連續10年,基金每年都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但不巧的是2021年,這只基金跌了6.4%,跑輸滬深300指數1.2個點,10年不敗的神話就此終結。
所以懶貓決定放寬下標準:
長期業績好,連續多年的總業績跑贏指數;
短期業績好,每年最多跑輸指數2個點(目的是篩選出優秀的指數增強基金,所以選了過去7年(2015-2021年));
基金經理穩定,任職超過2年;
基金規模(合計)超過2億元。
符合條件的滬深300指數基金是這些:
(PS:有些滬深300指數基金也符合條件,就一并貼出來了,藍色底紋的是指數增強基金)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這幾只:

(1)浦銀安盛滬深300指數增強(陳士俊)、景順長城滬深300增強(黎海威)、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申慶)
老牌指數增強基金經理管理,陳士俊、申慶都是2010年開始任職的,黎海威是2013年開始任職的,2015年以來的收益都是他們獨立取得的。
長期業績好,2015-2021年,滬深300指數漲了39.81%,這幾只基金都漲了100%+。
短期業績也好,2015-2021年的7年間,陳士俊每年都跑贏滬深300指數,黎海威、申慶各有一年跑輸了指數1個多點。
(2)泰達宏利滬深300指數增強(劉洋)、華安滬深300量化增強(許之彥)
雖然基金經理是2017、2019年才開始任職的,但任職后每年都跑贏指數3個點以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02 中證500
中證500的指數基金沒那么多,且成立時間晚一些,如果按照滬深300的標準篩選的話,只能選出4只基金。
這其中,建信中證500指數增強(葉樂天)、富國中證500指數增強(李笑薇)任職日期都在2015年之前,且2015-2021年,每年都跑贏中證500,值得重點關注。
看總收益的話,2015-2021年,中證500漲了38.26%,兩位老將都有大幅跑贏指數。
如果放寬標準,看2017-2021年的收益。
表現最好的是這3只:中金中證500指數增強(耿帥軍)、天弘中證500指數增強(楊超)、創金合信中證500指數增強(董梁),都漲了70%+,跑贏兩位老將(葉樂天、李笑薇)十幾,甚至40多個點。
當然兩位老將表現也不錯,2017-2021年,中證500就漲了17.49%,兩位老將也跑贏了指數20多,甚至40個點。
可能有人會問盛豐衍、楊夢,
他們收益更高。
(PS:楊夢管的博道中證500指數增強是2019年1月3日成立的,當時剛好是行情上漲的起點,而楊夢的基金還處于建倉期可能拉低了一部分收益)
總的來說,指數增強基金的江湖存在著“長江后浪推前浪”的說法,求穩的話,不妨選老將管的基金。求收益的話,新人管的基金沖勁更足。
03 中證1000
中證1000,成分股有1000只,股票數量多,且市值小,更容易創造超額收益。
幾只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包括中證1000ETF,每年都能跑贏指數幾個點。
長期業績上,2019-2021年,中證1000漲了80.82%,幾只指數增強基金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還是很明顯的。
至于怎么選,徐幼華、王平、喬亮、葉樂天都是成名已久的量化大神,而且長期做得好的中證1000指數基金也就4只,不妨都選。
04 創業板
創業板指數增強基金就沒那么多糾結了。
2018-2021年,創業板指漲了89.58%,幾只創業板指數基金雖然跑贏了指數,但并沒有跑贏幾個點。
反倒是長城創業板指數增強表現不錯,漲了143.2%,跑贏指數50多個點。
另一只創業板指數增強基金,諾安創業板指數增強,是2019年5月份由分級基金轉化而來的,這兩年表現也不錯,每年都跑贏了創業板指將近7個點。
(PS:博時創業板ETF是2018年底轉型成創業板ETF的,所以2015年大幅跑輸創業板)
05 科創50&科創創業50
科創50方向,目前只有指數基金。
這4只科創50指數基金,2021年平均漲了1%,今年平均跌了24%。
同期,科創50的漲跌幅分別是0.37%、-24.09%,也就是說4只科創50指數做到了跟蹤指數,但沒有做到超越指數。
科創創業50方向,
去年6、7月份也集中成立了一批指數基金。
看收益的話,去年9月份以來平均跌了24%,也和指數跌幅差不多,沒有跑出超額收益。
今年8月底倒是成立了一只指數增強基金,不過規模還不大。
總的來說,這兩個方向的指數增強基金還比較稀缺,希望新成立的增強策略ETF能填補這個空白。
*文中提到的基金和組合僅供參考,不代表投資建議,請謹慎決策*
關注我,記得加星標哦~
| | | | |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