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思想有且僅有這三個最核心的理念,分別是市場先生、安全邊際和能力圈。
第一,市場先生。
是說你有一個假想商業伙伴,你們倆共同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他每天都會給這家公司報價。
但是這位先生有個特點,那就是他情緒特別不穩定,一會樂觀、一會悲觀。
樂觀時,他會覺得這家公司非常有前景,于是他的報價就會高于這家公司的價值。
反過來,悲觀時,他覺得未來一片黯淡,所以他報出的價格就會低于公司價值。
他的樂觀和悲觀程度不同,給公司報價對價值的偏離程度就有所不同。
這個情緒不穩定的合伙人,就是市場先生。
第二,安全邊際
這部分的理念源自他的老師——格雷厄姆的“撿煙蒂”理論。
撿煙蒂理論是說,地上有人抽了一半的煙蒂被扔掉了,但是其實還有一部分煙葉沒有抽完,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它拿起來吸兩口,然后再扔掉。
聽起來很惡心,但是比喻的就是撿那些明顯非常便宜的公司,等它釋放完它應有的價值,賺了差價,再賣掉它。
所以,巴菲特認為,買入一家公司想要獲得好的收益,一定要買入價格遠低于它的價值,這個差值,就是“安全邊界”。
大概做個比喻就是“花四毛錢買一塊錢的東西”。
和第一個“市場先生”的理論相結合的話,其實就是在市場先生悲觀的時候,從他那兒以低價格買入股票,在市場先生特別樂觀的時候賣出股票。

這和我們人的直覺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巴菲特經常說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總之,在“安全邊際”理論中是說在一項投資中,如果支付的價格不能顯著地低于其所提供的價值,那么這項投資就不應該進行。
但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撿煙蒂”理念上是有所延伸的。他的理念漸漸發展成為“寧愿在合適的價格買一家好公司,也不要在價格便宜的時候買入一家差的公司。”
這一變化,是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給他帶來的,用他的話說,芒格給他理念帶來的改變是“從猩猩進化成了人類”。
第三,能力圈
能力圈是說投資者僅僅需要聚焦于自己看得懂、且了解的公司。
我們每個人的認知范圍都是有局限的,我們不可能什么都懂。
比如說巴菲特一生就專注于有壟斷屬性、尤其是消費類的公司,而對瞬息萬變的科技公司不感興趣。
這對于很多人只是跟熱度炒概念,不懂自己投的是什么行業、不懂自己所投的公司的商業邏輯的人,是一個很大的警醒。
當大家一次次嘲笑巴菲特錯過了所有的科技好公司的時候,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投資理念,守住自己的“能力圈”。
當然,能力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研究不斷的擴展自己的“能力圈”,這樣在市場中,你可以賺的錢就越來越多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