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聽說過巴菲特,他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通過投資成為世界首富的人。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排名第六,財富接近1000億美元。在半個多世紀的投資生涯里面,它的投資經住了歷史的考驗。
在美國的股票投資史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位引領風騷的風云人物。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是曇花一現,最終以破產而告終,兩相比較更顯出了巴菲特的可貴。
巴菲特1930年8月30號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終其一生,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這座小城市的一棟灰色的小樓里邊,1958年巴菲特花了3.15萬美元買下了這棟房子,這棟房子沒有圍墻,沒有鐵門,也沒有大院子。離路邊的也就是三五米遠,與周邊鄰居的別墅相比,顯不出任何的豪華,反而讓人覺得還有些寒酸。
17世紀末,巴菲特的先祖為了躲避法國政府對宗教的迫害來到了美國,到了巴菲特祖父這一輩。通過開設百貨公司而發際,進入到社會中上層,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則進入了政界。當過兩屆美國聯邦眾議員。巴菲特的母親,出生猶太富商家庭,按照猶太人遵從母系的角度,巴菲特可以被看作是猶太人,良好的家庭背景造就了巴菲特獨特的生長環境。
他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思考和讀書,而他第一次進入股票交易所更是在父親的帶領之下。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是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之后轉學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一年之后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隨后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拜師于著名的投資學理論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盈利狀況,資產情況以及未來的前景等因素來評估股票,他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投資知識和決策。在跟格雷厄姆工作了幾年之后,1957年27歲的巴菲特自立門戶。開設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巴菲特投資俱樂部,開始了輝煌的投資生涯。如果你在那個時候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打理,它今天就變成了2.7億美元。
目前巴菲特主要的財富來自于旗下的上市公司博克希爾哈薩維公司,股價從當初的七美元上升到目前驚人的45萬美元,位列2021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的第六位。
跟顯赫的投資生涯相比,巴菲特的個人生活不能算是很順利,他小的時候母親的性格不穩定,這個在他的內心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他從小熱衷于做生意,應該是有逃避的成分在里邊。成年之后,他的妻子在中年的時候離開了他,他的三個子女也各有各的問題,跟他的關系并不算親密,這些都跟巴菲特過分理性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這應該說是很多名人的一個通病,給他們帶來成功的那些因素,在個人生活里往往會帶來麻煩和不幸。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就是耳熟能詳的價值投資,總結起來就是找到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長期持有。然后找到合適的時間賣出去,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比如如何確定一只股票的價值是被低估的?在選股的時候又如何避免被當時的風潮所裹挾?所以表面上的選股行為背后實際上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巴菲特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套簡單直接,直指核心的思維方式,并且長期的堅持下來,不為一時的風尚所改變。他的投資哲學跟他自身的氣質和修養是息息相關的,這導致人們學習到的只是他的皮毛。比如,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就不應該持有他一天,還有巴菲特反對分散投資,他認為這是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的表現。如果你看中了一只股票就應該all in,這些聽起來都很簡單,但是當你堅持價值投資,而別人通過快進快出賺了很多錢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夠堅持下去?
所以投資歸根到底考驗的不是財富,而是一個人的內心,你的內心是否強大,是否能夠排除干擾,長期的堅持某種投資的紀律和信念。擅長價值投資的人就是那種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上述人性弱點的人。因為在股市中總是充滿了各種不理性的投資者,正是因為這些非理性投資者的存在,才造就了價值股票的被低估,這些被低估的股票被聰明理性的投資者所撿到,從而獲得了更高的投資回報。
因此那些性格飄忽的人應該說是不適合做投資的。當然也有人會說我就是內心不夠強大,就是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那我到底應該怎么辦?巴菲特的建議就是進行指數型的投資,跟著大盤走。放棄一夜暴富的想法,如果能夠長期堅持的話呢,一樣可以做到衣食無憂。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價值投資者在某段時間內回報不佳,落后于市場,大盤指數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哪怕是巴菲特也經常跑輸市場。
從1965年~2020年,博克希爾哈薩維公司的投資組合實現了20%的年化漲幅。超過了指數10.2%的漲幅,但是最近五年以來,這家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僅有15%,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化回報再超過了20%。那么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是不靈了嗎?
有一些觀點就認為現代《企業會計制度》已經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價值投資中最常用的標準之一就是購買市凈率低的股票,但是在現代經濟當中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偏重于無形資產。由于在會計準則中無形資產不被計入凈值,因此無形資產比重高的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公司,其市凈率也可能會虛高。因此就會被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拒之門外,進而影響了他們的投資回報。
應該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行業興衰會變,會計準則會變,但是人性不會變。無知和貪婪的是普遍的人性,也總有大量的人抱著博一把的心態,相信了天上會有掉餡餅的機會。說到底股市是由人組成的,只要人性不變,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就永遠有價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