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恒生成分股中,長江實業的純利增幅最為突出,由1977年的8600萬港幣,上升到1997年176億港元,升幅20367%,復合年增長率30.5%,股利再投資回報率超2000倍,長實原來是一家塑料花制造廠,這是一門適度競爭的生意,李嘉誠在發掘到第一桶金后,轉而集中發展地產,他的策略不同其他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地產公司,而是透過收買有龐大土地的碼頭油庫,以合作包底的模式,發展超級大型組屋,比如黃埔船塢變黃埔花園,北角電廠變城市花園,殼牌油庫變海怡半島,官塘油庫變麗港城,在70-90年代,地價不斷上漲,樓價跟隨上升,長實利用獨特的聯營模式的財務設想和合作發展能力,獲得市場經濟專利。李嘉誠的遠見在于知道地產黃金歲月無法持續,將出售物業的資金投資于碼頭,電訊,零售,水電公用事業,最終構建全球化的市場專利。”---林森池
對于關注和接觸港股三十年以上的投資者,大多聽說過信報撰稿人曹仁超,投資暢銷書作者林森池,他們都是70年代就入行的資深港股投資者,林森池是潮汕人,1972年入職英國維高達證券,作為分析師一職,而后任美林證券總裁,寫作多本證券作品,是將經濟和企業基礎分析普及到香港的第一人,也是身材力行,曾長期持有長江實業,中移動,中國人壽的投資家,他在80年代投資美國國債賺到了大額財富,后為香港大學捐出1億港幣。來看看他的投資哲學:
1,長期投資股票要挑選有市場經濟專利的生意,林森池把上市公司分為兩大類:其一,適度競爭的生意,這些行業的門檻很低,合適沒有專業知識的普羅大眾,每個人的競爭局限于價錢,粵語“爛棉襖無發達”,適度競爭的生意有三個死穴:當原材料漲價,毛利率就嚴峻下降;當同行搶生意,產品價格就下降;當擴大生意,就需要負債不斷更新裝備。其二,是有市場經濟專利的生意。他在30年前總結到:
A)輕工業,大多處于中下游,要仰人鼻息,是適度競爭的生意
B)汽車和鋼鐵業受到經濟循環影響,下降期比其他行業漫長,上升期急促而短暫,是不輕易捕獲到循環高低點。
C)化工業屬中游行業,投資大,回報低;該行業波動較大,往往過山車激烈波動,不值得考慮作長期投資
D)原材料并不存在市場經濟專利,但在世界性經濟擴張期中,原材料行業價格可能會有個較長的價格上升期。
E)貨運航空貨柜卡車的運輸業固定成本高,受到油料波動影響,運營需要24小時滿負荷,這些缺點不相宜長線投資。
F)綜合企業投資分散,業務線龐雜,沒有集中資源設立市場經濟專利,不符合千里馬的要求。
G)服務性行業(主要包括零售丶酒店和地產發展等)。酒店業與運輸行業一樣,固定成本是很高,需要大量人工不間斷維持。而內地零售行業,競爭十分劇烈,市場龍頭不斷循環變化,深遠看不明白誰是贏家。
H)公路股有市場經濟專利,但因為政府管制價格,造成回報被通脹侵蝕,沒有深遠前景。

I)電訊行業,屬于政府管制有秩序有規律地開放的戰略性行業,排除了外部競爭,是有市場經濟專利。而中國龐大人口帶來龐大的需求,只有當需求完全飽和,電訊業才會變成普通低增長公用事業。中國移動在1997年香港上市,利潤從40億增長到千億,股價至2007年上漲16倍大牛股。
J)電力行業之市場經濟專利在於煤電聯動,有大量煤礦資源的電廠可以控制成本,而缺乏煤礦原料造成成本劇烈波動
K)石油的戰略價值高,市場經濟專利牢固。其內在價值在儲藏量,估值將儲藏量用現金流折現,而油價越保守越好,2004年中石油股價4港元,林森池計算價值在7.3港元,證實巴菲特2003年投資中石油的合理性。
L)銀行與保險具有廣泛網絡,鞏固市場經濟專利。林的理由是內地保險和銀行浸透率很低,未來高收入階層出現,會給銀行和保險帶來增加的業務。匯豐1977年利潤6.14億;2003年利潤683億,利潤增長111倍,復合年化都有23%;同期的恒生銀行利潤1.54億增長到95億,增長62倍。
2,如何在中國尋找市場經濟專利,林森池提出了篩選千里馬的標準,詳細分析了中國的不同行業,他認為:投資之道,在于長期吸納盈利增長穩定的企業股票,股息增長帶來的現金流可供再投資,加上工夫值及復息效應,投資回報最終以倍數遞升,長期投資者是龜兔賽跑中的最后成功者。而投資的難處在于物色能夠恒常增長的企業,單靠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來撲捉股價小的波動,僅可賺取繩頭小利,往往因小失大。
3,贏粒糖卻輸間廠
炒賣越頻繁,出錯幾率越高,每一次都是“贏粒糖”,一次出錯就“輸間廠”,博而不專是失利主因。任何市場只要有利可圖,肯定會凝結不少專才參與,以業余身份,玩票性質加入投機,大多鎩羽而歸。群眾專注力往往受到媒體和專家誘導,每當一個行業達到頂峰,報刊傳媒必定大肆報道,加強普通大眾的信心。例如1997年的香港樓市的頂峰。回顧香港房地產市場,1967年到1997年三十年上升時代,期間多次陷入低潮,都是買樓良機,例如67年暴動、82-85年中英談判風波、89年風波等。但是在每次低潮期,媒體都會傾向負面報道,打擊群眾信心,投資者大多在熊市信心喪失,不敢動彈。
4,不要貪圖細價仙股的便宜
港股和海內A股市場環境有很大不同,其中就包括港股基本上以大為美,企業必須達到肯定規模,設立起自己的市場地位,才能得到機構的認可。而許多小公司股價淪為仙股,卻仍較少人關注,成交稀落。但A股許多人卻仍以小為美,每每喜歡炒作小市值公司,期望找到“黑馬”,獲得超額利潤。因此A股即便業績再差,大股東再不誠信,股價依然能夠維持很高活躍度。林森池認為長期投資者應當選擇行業中的佼佼者,龍頭大哥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碰到市場逆勢,也能有充足財力物力度過時艱,有的以至逆勢擴張,最終強者橫強,弱者越弱,而小企業管制較差,經常出現管理問題和大股東道德風險。
來源:雪球-愛花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