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米模式
1、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雷軍說小米的模式是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如下圖:
硬件指手機、平板、智能電視等產品和充電器、耳機、掃地機器人等生態鏈產品。小米對這些硬件的要求是性價比做到極致,質量、用戶體驗、價格都做到最優,硬件產品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超過部分返給生產者。新零售指線上(小米商城)線下(小米之家)融合,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升高流通環節成本,從而使硬件產品能夠以低價到達生產者手中。小米利用這些硬件為生產者提供互聯網服務,通過貼心的互聯網服務增加用戶的粘性,留住生產者,這些生產者再購買小米新產品。由于小米及生態鏈企業銷售了數以億計的硬件產品,形成了巨大的流量,小米以這些流量為基礎,吸引廣告商、游戲供給商、內容供給商、APP開發者等對流量有需求的各方加入自己的AIOT平臺,從而把流量變現,取得互聯網收入。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互相支持,缺一不可。
2、小米的AIOT
未來的社會是萬物互聯互通的社會,小米看到了這個趨勢,一開始就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以手機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可以互聯互通的智能產品,大大豐富了用戶的體驗。到目前為止,接入它的AIOT平臺的智能硬件(不含手機、平板電腦)已達4億件以上,初步搭建起AIOT生態,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小米側重于生產級硬件的互聯互通,家電、家具、生存用品等生產級產品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市場前景廣闊。以智能家居為例,中國2018年時市場規模是1000億左右,到了2021年,市場規模接近了1900億,復合增長率18%左右。伴著技術的進步,智能家居體驗越來越好,會進一步提高智能家居的接受度。目前智能家居的價格比非智能家居價格高,這可能是影響市場規模快速擴大的因素之一。伴著國家經濟的長期穩定向好,國民的生產能力穩定提高,智能家居市場將在很長工夫內維持穩定增長。
3、小米的優勢

簡樸說就是一手硬、一手軟。和互聯網企業比,它把握著硬件入口;和純硬件廠商比,它又提供互聯網服務。
小米通過自己的產品和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切入生產級AIOT領域,占據了肯定的先發優勢;小米手機及其它智能硬件有數億用戶,成為流量入口,進入互聯網服務領域,對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游戲供給商、APP開發者等)有肯定的議價能力;伴著接入AIOT硬件的增多,小米把握了海量的大數據,通過對這些大數據分析,能使它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把流量變現,從而提高互聯網服務的收入。
4、小米模式面臨的挑戰
一是競爭激烈,海內各手機廠商及一些大的家電廠商都在朝智能互聯這個賽道發力。二是智能互聯的觀念接受度還不高,需要繼承培育市場。三是小米目前主要靠手機硬件盈利,互聯網服務收入占比還不高,需要不斷研發出更好的手機來維護并增加客戶。手機廠商之間競爭激烈,生產者換手機的工夫變長,手機銷量增長困難。假如手機銷量下滑,客戶會逐漸遷移到有更高流量的其它AIOT平臺,這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小米的生態鏈產品和互聯網服務需要不斷發力,設想更好的產品,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增加收入,抵消可能的手機銷量下滑帶來的收入和利潤的減少。
$小米集團-W(01810)$
來源:雪球-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