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關注我的道友都明白我有點無腦認可東軟集團。今天終于抽空寫一篇我為什么看好東軟集團。希望我能寫完。
技術面分析
東軟集團從15年開始就始終是下跌趨勢。毫無反彈跡象。所以從技術面看,現在就是在尋底。超跌、底部都不是上漲的理由,反轉需要業績改善。東軟集團有反轉的跡象嗎?
今天主要從東軟集團的2019、2020年的年報以及《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9 年年度報告等相關信息披露的監管工作函的回復公告》(2020年8月17日公告)來分析東軟集團。$東軟集團(SH600718)$
一、業務分析
這是2020年年報粘的數據
這是2019年年報粘的數據
東軟的業務就是上述的四塊。可以看到20年業務其實分板塊除了智能汽車互聯那一塊以外,其他板塊營收都是下降的。公司解釋說是兩個原因,一是疫情,二是因為執行新的會計準則。這個理由成立嗎?其實可以對比同行業公司情景。
1)醫療健康對比衛寧健康和創業惠康,人家營收是增長的。
2)聰明城市的股票沒有印象中比較經典的股票。但是考慮疫情可以理解對政府業務的暫時停滯。
3)企業互聯及其他這塊對比堅信服。人家也對企業的業務也是增長的,所以還是體現產品力出現問題。
但是拿行業龍頭跟東軟比,是不是本身就有點不公平?
所以綜合看其實公司業績的增長偏負面。
二、行業分析
行業分析算是看好東軟很大一部分的理由。
醫療健康板塊絕對是未來的好賽道,你平時的就醫體驗就能明白這塊業務未來有多值得期待。而東軟醫療業務是多年的市場占有率行業第一,為什么行業第一的市值沒有相匹配呢?
其實就是利潤沒上來。
智能汽車互聯這一塊就不用說了。東軟集團在里面有30年的行業經驗,雖然華為等巨頭進入,但是一直相信并不是所以企業都有基因適合進入一個新行業的。而智能汽車互聯這一塊也是未來的一個行業方向。
聰明城市和企業互聯業務其實行業景氣度也不錯。究竟大數據、云計算等都是未來社會的“新基建”
三、子公司
對東軟還有一個詬病就是大股東掏空,分拆子公司。望海康信、東軟熙康、東軟醫療、東軟睿馳現在持股比例都在30%左右。除了東軟睿馳,其他都沒有并表。
真的是大股東掏空嗎?其實也有,究竟有東軟控股在。但是也有一分為二看,假如不拆分,東軟集團是耗不起子公司的投入的。現在拆分后計入損益的影響都導致東軟集團連續虧損,何況當時要是都留在集團里面。
而且引入戰投、多輪融資,我是認可的。我為什么持續看好東軟集團就是認可它的分拆,對東軟集團子公司,我就是看作是獨角獸,我對它們的估值就是用獨角獸的估值。那這個觀點成立嗎?
先看營業情景吧
1)東軟熙康

主要做互聯網醫院。平臺型公司,還不夠互聯網嗎?只要營收增長,虧損不就是賬面上的事情么?寧波云醫院的邏輯已經走通了,城市醫聯體也是國家醫改的方向。現在就是商業模式的復制與推廣,目前來看,有肯定的基本盤了。商業模式也是對的,現在就看行業發展的增速是否迎來盈虧平衡點。目前看還是得等。
而且其實也有一些看不懂的操作,比如一些熙康的各地公司轉給其他主體,有愛好的可以找企查查看一下,重慶和上海的熙康都轉給了江蘇立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不明白這邊是出于什么考慮。
總結東軟熙康就是看好商業模式,同時想說這個商業模式的護城河是比較深的。互聯網的打法,虧損可以接受,只要營收能增長。目前港交所的上市申請將細化其經營情景的披露,還值得期待。
2)望海康信
怎么理解望海康信,醫療信息化一個細分的方向。是幫忙醫院供給鏈以及內部治理的軟件和服務方案提供商。這里面就要說到醫改的一個方向,DRG。其實我也不太懂,但是核心就是醫改未來的一個方向,大致意思就是醫改方向以后會提高醫院成本控制的要求,醫院成本控制將會成為醫院自身的追求方向,從而提高醫院通過信息化降成本的積極性。所以行業是沒有問題的,虧損能理解嗎?我覺得也能,因為確實這個醫改方向也還在摸索。
3)東軟醫療
東軟醫療已經是CT一哥了,雖然這個一哥經受聯營醫療的強力挑戰,但是行業第二難道就不香嗎?國產替代也是未來的方向,后續政策支撐力度一定不小。
同時,東軟醫療的科技含量本身也不低。從本次疫情推出的產品以及全球化能看到,東軟醫療是有基礎的,疫情的反復其實對東軟醫療也是有肯定的利好。
4)東軟睿馳
這塊業務不用說了,香餑餑啊。之前電動化是市場熱點,那智能網聯什么時分會爆?鋰電池、新能源車最大的一波高潮已經過了,后續會不會是智能網聯接力呢?
當然東軟睿馳的虧損還是很怪異的。和本田和豐田簽了20億的單。太不透明了。真的是研發投入太多?新方向的高速發展?至少能解釋部分原因吧。
5)總結
所以,這幾家子公司,能用獨角獸的角度來看待嗎?
從行業發展角度處于前期,同時行業特點的高科技屬性需要重視研發角度看,虧損可以接受,只要行業邏輯沒錯,可以用獨角獸估值。
那估值水平呢?
東軟熙康沒有可比公司,從目前的營收情景以及它上一次融資的情景看,估值應當不高,后續估值的提高得靠行業發展超預期,給它估值60-90億,取平均75億吧。
望海康信的估值也比較難估,但是個人覺得比熙康要高一些,80-110億,那就是95億。
東軟醫療這一塊估值應當是可以有個160億。
那按30%的持股簡樸算一下,這些股權的價值大概就在100億。
而東軟集團自身的業務以及睿馳,怎么也有100億吧。而這邊還沒有看融盛財險和東軟漢楓這些細分方向的布局與現有業務的協同。
那為什么股價不漲呢?
底部不是反轉的理由、低估是正常的,因為業績改善的點沒有到。看好東軟的現在還是小眾,價值投資從來以三年看持股工夫等候市場的價值回歸。
那股價什么時分漲?
中報超預期,業績改善點到來;東軟醫療、熙康勝利上市,同時股價超預期更好。
來源:雪球-態度實盤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