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是居于全球前列的大型鋼鐵制造企業,同時也是一家擁有核電裝備配套供應能力的大型國有企業。其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第一機械工業部長春制造廠,后在1993年改制為現名。該企業的省委、省政府及各級有關部門對其發展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總體實力。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國一重的故事。
中國一重原本是以鋼鐵產業起家的企業。通過近幾十年的累積和擴張,公司已經將其覆蓋范圍推廣至鍛壓、精密板材、高端裝備(包括核電裝備)、民用煤氣輪機、環境保護的除塵除排等諸多領域。
在歷經了過去十幾年“鋼鐵洪流”和“不垂涎人家的產業”的降溫期后,中國鋼鐵行業目前已開始進入深度調整階段。而中國一重則已經通過先進技術的研發,穩健地轉型到高端及核心技術領域,以提高企業經營質量和效益。在鋼鐵市場產業下行壓力之際,公司實現了規模化與高端化的有機統一。已經成為新型市場中的龍頭企業。

而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伴隨著中國核電裝備配套產業的飛速發展,中國一重在核電裝備配套領域已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國自信,中國企業,其核心裝備零部件及主要核島設備的制造水平已經躍升至世界一流行列,這對于日益呈現出“能源危機”的全球能源市場來說,是一個有力的信號和貢獻。此外,公司還在發力大型鍛壓件、精密板材等行業領域,逐步形成“多元并進,全面發展”的格局。
轉型探索需要堅韌的決心和雄心壯志。在建設中的中國核電站中,不論是AP1000的設備應用,還是華龍一號的研發和制造,在關鍵的零部件,特別是核島主設備方面,都有著“中國一重”這個中國民族企業的名字。中國一重總經理盧志濱表示,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聚焦于“高端新材料、核電裝備、智能化制造及清潔能源”,以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企業要抓住產業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這個戰略機遇期,在轉型升級和品牌建設上下足功夫,逐漸成為全球知名企業,為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戰略背景下,中國企業需要搶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行業的先機,并在其他領域不斷探索,進行系統治理企業,順應全球化潮流,不斷拓展海外市場。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和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發展所必須的,同時也是走向全球市場的突破口。此時,中國一重這個中國民族企業,已從鋼鐵行業摸爬滾打起步,獲得了最先進技術及社會資源,正在朝著更加廣闊的領域、更加精益求精地轉型和前進。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