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打開跌停甚至漲停,一般都是游資在“擊鼓傳花”,是一種短線投機行為,目的是短線獲利。當然也有一些是投資者是豪賭這些股票能夠“咸魚翻身”,以后可以重新上市,但這樣的風險巨大,“隨著退市新規的嚴格實施,未來會有更多績差股和問題股退市,投資者對此應保持謹慎,不要火中取栗、盲目炒作垃圾股,否則有可能血本無歸。”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3家公司告別A股時異動,哪些人還在“刀口嗜血”?
文 | 財聯社 王俊仙
7月7日晚間,(600401.SH)、(000693.SZ)和(002070.SZ)均發布公告稱,7月8日為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個交易日。這也意味著,7月8日之后,又有3家公司將正式告別A股。
截至7月8日收盤,退市海潤、華澤退分別下跌6.25%和7.50%,收于0.15元、0.37元。而眾和退則大漲9.23%,收于0.71元。實際上,這種臨退市卻大漲的現象并不罕見,業內人士認為,在已經明確退市的前提下,一些資金還參與“撬板”,是試圖最后“賭一把”。
40萬股東踩雷
3家公司告別A股時異動,哪些人還在“刀口嗜血”?
截至3月31日,退市海潤的股東戶數為24.19萬戶,華澤退為6.77萬戶,眾和退為6.15萬戶。這三家上市公司都是在5月17日被交易所實施終止上市的。
退市海潤是昔日的“光伏巨頭”,曾是中國最大的晶硅電池生產企業之一,被終止上市是因為其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自2018年5月29日起被實施暫停上市,隨后其2018年年度報告相關財務指標觸及了凈資產、凈利潤和審計報告意見類型三種應予強制終止上市的情形。
華澤退是一家集冶煉、加工及銷售于一體的有色金屬聯合企業,先是因2015年-2017年連續三年虧損,于2018年7月13日起被暫停上市,隨后其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即暫停上市后的首個年度報告,因此遭到終止上市。
眾和退主營業務分為紡織印染和新能源鋰電兩大板塊,也是因2015年-2017年度連續三年虧損,而被暫停上市,其隨后披露了2018年年報,但出現歸母凈利潤為負、凈資產為負和財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的情形,觸及深交所終止上市情形。
這三家公司均在5月27日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為三十個交易日,7月8日為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個交易日。
業內人士介紹稱,退出滬深市場,并不代表公司失去了法人主體資格,只是不適宜繼續在A股掛牌上市。公司摘牌后還是屬于公眾企業,還可以繼續努力改善經營,積極恢復造血能力,其股票也可依法依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交易。
誰在刀口嗜血?
?
3家公司告別A股時異動,哪些人還在“刀口嗜血”?
進入退市整理板后,海潤連續18個跌停,其中有16個交易日為連續一字跌停;6月21日,海潤日K線出現十字星,股價最低下探至0.12元,當天多空對決激烈;在隨后三個交易日內,海潤股價連續三個漲停,6月26日收盤價回到0.17元;6月27日-7月3日,海潤股價再次進入下行通道,7月3日收盤價0.14元;7月4日和7月5日,海潤股價再次大漲,7月5日收盤價0.16元。
同樣的股價“過山車”現象也出現在華澤退和眾和退身上。
華澤退從5月27日開始連續20個一字跌停板,6月25日資金撬開跌停板,最終收漲4.88%,接著連續出現兩次三個交易日收跌或收平后第四個交易日收漲的情形,這兩個收漲的交易日分別為7月1日和7月5日,分別收漲2.63%和8.11%。
相較而言,眾和退的股價表現更好。
在退市整理期的第19個交易日,眾和退盤中一度打開跌停;第20個交易日(6月24日),眾和退收漲1.89%,6月25日漲停。雖然眾和退此后股價雖然也出現回跌,但并未再出現跌停。7月3日-7月5日,眾和退連續三日上漲,7月5日還出現漲停,收盤價0.65元。
而從盤后龍虎榜數據來看,這些買賣退市整理期股票的資金大多為短線交易,快進快出。
以華澤退為例,上海西藏南路營業部在6月28日位列華澤退買入前五席第二位,凈買入74.32萬元,而在下一個交易日(7月1日),該營業部位列賣出金額前五席的第一位,凈賣出76.52萬元;7月2日,該營業部再次買入44.51萬元,但在隨后兩個交易日累計凈賣出額約45萬元。同樣在華澤退快進快出的資金還包括“廣州番禺環城東路”營業部、“廣發證券長沙五一路”營業部等。
此外,“華泰證券杭州求是路”、“中國中投證券寧波東北路”、“平安證券泉州安吉南路”等營業部在退市海潤中快進快出;眾和退的游資包括“國都證券北京中關村南大街”等,還有機構專用席位在6月27日凈買入47.86萬元,7月2日凈賣出52.7萬元。
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仍有營業部連續進貨,如華澤退的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深圳福華一路證券營業部在7月1日-7月5日的5個交易日中,有4個交易日凈買入華澤退。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即將退市的股票,為何還有投資者“博傻”買入?
7月8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打開跌停甚至漲停,一般都是游資在“擊鼓傳花”,是一種短線投機行為,目的是短線獲利。當然也有一些是投資者是豪賭這些股票能夠“咸魚翻身”,以后可以重新上市,但這樣的風險巨大,“隨著退市新規的嚴格實施,未來會有更多績差股和問題股退市,投資者對此應保持謹慎,不要火中取栗、盲目炒作垃圾股,否則有可能血本無歸。”
退市常態化
事實上,隨著退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近年來,A股退市公司逐漸增多。
2018年11月16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了新修訂后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傳遞了三大監管信號:一是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出一家,退一家”;二是退市制度改革仍將隨著市場發展持續完善;三是退市常態化將成為大趨勢。
5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公開指出,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退市、一退到底,促進“僵尸企業”“空殼公司”及時出清。
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A股今年同時迎來“退市大年”與“IPO大年”,這一現象非常正常,符合當前資本市場重要任務在于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邏輯。“IPO大年”是要服務資本市場正常的融資功能,讓更多優質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退市大年”的出現,則保證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清理那些不規范、存在經營問題、已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未來,A股“退市大年”與“IPO大年”并存的現象將會延續,國內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將不斷加強。
中銀國際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未來隨著監管趨嚴,退市機制逐漸完善,績差股的投資風險將大大增加,市場投資風格將逐步回歸價值投資。
7月8日,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告訴財聯社記者,從長期來看,加強退市監管,讓資本市場有進有出,新陳代謝,有利于一個更高質量的資本市場的形成,利大于弊。
在陳嘉寧看來,退市監管趨嚴對于投資者是有積極的意義的,不僅提升了違規成本,對于問題企業能夠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而且能使得不良企業和問題企業被出清,資源更多的向有競爭力的優質公司聚集,對于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存在積極的意義。此外問題企業被打上“*ST”的標記、市場優勝劣汰、市場環境日益優化,對于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原標題:3家公司告別A股時異動,哪些人還在“刀口嗜血”?
來源:生活資訊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