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交易確實不好談,讀者如果沒有幾本經典書籍打底,而且缺少證券交易實戰經驗,聽起來也不易,繼續談理論,恐怕大家會如墜霧里。既然把事情講明白是我的責任,那么就脫離常規,直接講“器用”層面,以經典的“雙均線交易系統”為例子,來剖析以下趨勢交易系統的玩法。
一、什么是“雙均線”
雙均線像雙子座嗎?
雙均線,可不是雙子座。
雙均線,顧名思義就是有兩條移動平均均線:一條短期均線,稱為快線,另一天長期均線,稱為慢線。下圖是一個雙均線的示例。
滬深300周線
上圖是滬深300周K線,深色的是10周均線,淺色的是30周均線。
可以看到,周期較短的10周均線波動比較大,稱為快線,更加貼合K線;長期的30周均線波動比較小,稱為慢線,通常更加遠離K線。
這里的快和慢是相對而言的,取決于交易系統實施的時間區間和交易風格。比如,做期貨日內交易,快線選擇5分鐘均線,慢線選擇30分鐘均線;做股票中長線的可以選擇快線10日均線,慢線60日均線。這樣選擇是一個大致范圍,具體選擇10日均線還是11日均線,就需要在系統優化的時候進行微調了。
二、雙均線系統的買點和賣點
雙均線系統買點和賣點比較簡明;
買點:快線上穿慢線,就是所謂“金叉”。賣點:快線下穿慢線,就是所謂“死叉”。
金叉死叉
上圖表示了一個金叉和兩個死叉。
發生金叉,就是買點的確認,又成為“入市策略”。
必須說明的是入市策略沒有想象中的重要。入市策略僅僅是構成交易系統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較小的一部分內容。可惜,大部分交易者最關注的就是入市策略,甚至僅僅關注入市策略。他們研究技術指標,就是為了選擇一個買入時機。買入以后,股價上升了,就自以為聰明蓋世,股價下跌被套了,就認為遭遇了騙線,痛罵主力狡猾。這是完全誤用了入市策略。
完整的交易系統包括入市策略、離市策略、資金管理、交易心理等幾個方面,后面幾項更加重要。一個極端的例子,管理好后面幾項,隨機入市的策略也能夠盈利。
三、雙均線系統運行的原理
快線作為價格的短期移動平均線,反映較短時間內的平均價格。同理,慢線代表較長時間的平均價格。
金叉的作用
快線上穿慢線,表示短時間里價格上漲,超過了較長時間的平均價格。價格會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行進,繼續上漲的概率比較大,也就是說后續價格走出上升趨勢的概率比較大。
這里大家需要樹立一個重要的觀念,務必明確價格與指標的邏輯關系:
因為價格,所以指標。
價格產生指標,指標反映價格,價格引導指標,指標從屬價格。而不是指標引發價格,所以“你看,均線金叉了,所以股票會上漲!”這樣的話,弄反了這個邏輯關系,所以害死了很多人。
所謂“金叉”,只是揭示了當前價格變動的結果,絕不是之后價格變動的原因。
當然,一個指標用得人多了,就會產生“自我實現”的效果。在這個范疇上講“因為金叉,大家買入,所以價格上漲”的關系部分成立,更多部分空間留給市場操縱者制作“騙線”了。
那么,同樣一個“金叉”,究竟是趨勢產生的標示,還是自我實現的結果?抱歉,區分不了。
為了規避過多的“假信號”,交易系統需要對買入策略進行優化,留待系統優化部分再談。
快線持續運行在慢線之上的意義
快線標示短期平均價格,持續運行在慢線之上,表示趨勢持續生長。我們可以把快線和慢線之間的間隔看做一個通道,好比是趨勢的氣管。這根氣管細小,標示趨勢氣息微弱,氣若游絲。通道寬闊,氣管粗壯,趨勢也就比較強勁。
牛市的大通道
上圖顯示2014-2015這波牛市,雙均線之間的通道寬得可以跑馬,目前行情構成的通道就狹窄很多。
當快線持續運行在慢線之上的日子里,系統交易者只做一件事情——等待。無論市場環境怎樣變化,不管加息減息,也不管誰做總統,甚至不管小行星撞擊。同時也無視價格的變動,不論是漲停還是跌停,或者持續橫盤。總之,只要快線停留在慢線之上,通道沒有閉合,那就只是等待。
死叉的作用
快線下穿慢線,可能象鍘刀一樣切斷,也可能緩慢的滑落,當發生死叉的時候,表示這一段趨勢已經終結了,發出賣出信號。這個時候,交易者同樣要排除一切主觀判斷,賣出持倉籌碼。
那么趨勢是否真的結束了?股價是否就此掉頭往下呢?死叉可沒有這個作用。再次提醒,指標只是揭示當前價格運行的情況,不具備預測功能。
在行情震蕩階段,金叉死叉頻繁交替。
滬深300指數2012-2013
比如上圖2012-2013的行情走勢。
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系統失效階段,并基于這個認識,對系統進行優化,設置一些過濾的條件。比如,金叉后并不立刻買入,等待快線站穩慢線之后3個交易日再買入。或者,在金叉后等待價格突破20日高點再買入等等。
我的看法與此不同。所謂系統失效并不成立,因為你并不能預測價格走勢。放棄一次買入信號,的確規避了一次“系統可能失效”的風險,同時也成功躲避了一次“系統依舊有效”的利潤。也就是說,我們運用交易系統獲取利潤,與運用交易系統承擔虧損,本質上是一樣的。這就是金融帝國在《走出幻覺走向成熟》一書中講述的“盈虧同源”。
四、資金管理
為什么一定要有資金管理?因為交易系統是個概率游戲,交易系統必須能夠承受虧損,堅持活到盈利。具體的原理暫不展開,介紹一個我使用的資金管理方式“2%風險”。
1、單筆交易的風險不超過資金總額的2%。假如總資金是10萬元,2%就是2000元。股票價格為10元,設定的止損點為9.5元,那么系統允許買入的股票數量為2000÷(10-9.5)=4000股。這次交易,當價格滑落到9.5元以下,立刻無條件賣出止損,那么損失是2000元。
2、持倉累計風險不超過資金總額的12%。如果依照系統連續買入六只股票全部處于浮虧狀態,那么禁止再開倉。也就是說,把總體風險控制在總資金的12%以內。只有當其中一只脫離浮虧,才可以開新倉。
3、根據總資金規模自動調整買入金額。分析上述資金管理方法,你可以發現,當系統運行良好,盈利增加以后,每次可買入的資金也會隨之增加。如果系統運行不好,總資金因為虧損而減縮,其2%部分也隨之減少,你可以買入的資金也就減少了。這是一個自適應的資金管理系統。
止損點如何確定是關鍵,無數交易者為此傷透腦筋。止損的問題包含太多內容,也只能容后再續了。
五、交易心理
交易心理真正是交易系統最重要的部分,沒有之一。因為交易系統是違逆人類本性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以回憶一下,持有時間最長的股票是哪一只?是盈利的,還是虧損的?絕大部分投資者持有時間最長的股票是虧損累累的那一只,他們期望著股價會漲回來,甚至以“把股票留給女兒做嫁妝”來自我解脫。而盈利的股票往往拿不住,心底有一個小人不停得催促你獲利了結。
這是人的本性。回避面對虧損,因為他們把虧損看成是自己的錯誤,不愿意承認錯誤,更不愿意承擔犯錯的后果。面對盈利,他們著急的兌現,害怕到手的利潤再次失去。
對照雙均線系統,金叉發生在股價上漲之后,死叉發生在股價回落之后,你能夠眼睜睜看著到手的利潤大幅度回測嗎?如果不能,在賣出信號產生之前就獲利了結了,可能賣出信號遲遲不產生,股價一飛沖天。
必須忍受違反人類本性的心理煎熬,這可能是系統交易者付出的最大成本
來源:雪球-上古天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