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我120均線交易規則解讀:

圖上都是用了5分鐘舉例,級別是根據自己的資金量和承受度來選擇的,而且選一個級別就夠了,不需要看其他級別了。好比是出行選擇走路還是自行車還是摩托車還是汽車還是高鐵還是飛機的關系,各有優缺點。步行最靈活,但是也最慢,飛機最快,但是你要等他起飛而不是你自己開,碰上個誤機啥的郁悶死,所以我選擇汽車,是自己開的交通工具里最快的了,既然選擇了汽車,我的追求就不是想比飛機快,而是追求買一輛好點的車了。
另外關于均線的參數,為什么尋我先生會用120,沒有解釋過合理的理由,但是既然我今天的一切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也用這個做到盈利了,那先嘗試一陣子吧。記得尋我老師說本來是用160的,好的操作方式對參數的依賴度一定不高。我自己認為均線參數的選擇,為什么那么多100多的是有道理的,和做的行情有關,均線太短其實就變成了“相對大的級別中做相對小的行情”,因此均線是不能太短的,事實證明“小級別大均線”才能發揮優勢,并且我們的主觀反應速度也比較能接受。另外均線的設置必須符合“去頭去尾”的理念,記得新聞里說有個記者采訪某個真正的大師問他賺錢的秘訣是什么,他就回答了“不抄底,不逃頂”,也就是頭部和底部都去掉,只抓中段。因此均線的設置需要盡量吃到一整波行情(各位自行腦補我形容不出來,就是意思要離最主要那段行情遠點,防止在上漲過程中碰到小回撤反向操作的情況),既然這樣,永久在市操作系統在行情結束時便一定會遭遇回撤,所以對于均線系統的回撤,看開點。
尋我先生的均線系統是一種永久在市系統,非多即空,這種思路是很好的思路,系統本身對行情進行了篩選,只在均線周圍操作也大大降低了操作頻率和操作難度,也可以讓人靜下心耐心等,不必糾結在每一個形態中。其實這種方法賺錢的本質很形象,理想中的盈利可以很直觀的反映到資金賬戶上,大致是這樣的:行情用均線作劃分,?上漲段做多,下跌段做空,這樣把下跌段垂直翻轉過來,和之前的上漲段鏈接在一起,就是資金曲線了,而倉位就是資金曲線的陡峭程度,如果是永久百分比開倉,比如永遠70%倉位,那么資金曲線只會越來越陡峭。我要做的只是控制好拐點的操作,每次反手都會有一定損耗的。
關于概率,尋我老師也說了很多了,我想說就是一個點球效應。點球效應:守門員撲點球不是看出來的,而是賭出來的。如果是賭左、中、 右的話,那么撲到的概率為 33%;但如果等看出球的走向后 再選擇撲球方向的話,那么撲到球的概率為 0%。如果將守門員撲球比做交易的話,那么三分之一的正確率在五倍的賠率面前照樣可以獲利,而追求確定性的交易者通常什么都得不到?。既然我選擇的操作系統不是基于單根K線的炒單模式,而是基于K線連接起來的均線獲得平均收益,那么對單筆的虧損也沒有必要看重,盈虧比和勝率基本也是事后的沒有參考意義,思路的重點應該在貼合市場走勢和跟蹤市場方向上,長久來看是肯定能賺錢的,而且不累。順勢思路就好比在路上開車,既然選擇了跟車(隨勢),我就主動選擇和前面的車保持一段距離,不太近也不太遠。
第五張圖解釋了我個人理解的住相和活用的關系,一個好的方法必須同時包括這兩者,缺一不可,這種中庸反而可以防止系統突然失靈或死亡。孢子理論說無法用死的視角去觀察活的孢子,那用個活的視角,至少也是半死不活的視角應該可以一試。市場不可預測,但絕不是不可盈利,孢子會變異,交易系統也要能容忍這種變異才行。?純機械死板的東西一定會在某一個階段被市場徹底打敗。我由此也延伸出了兩種均線輔助看盤的指標設置,指標是拐杖,只是個工具,對于瞎子階段的我們來說挺重要的,熟練了以后再扔掉吧。
均線系統的兩種操作方法在前面解釋的很清楚了,這么設定的理由也寫了。兩種方法各有利弊,目前我在測試階段將模擬倉位分成兩塊同時操作,我也不知道哪種方法比較好,需要驗證一段時間才知道,方法1運用的是K線和均線之間的關系,點位確定,可以躲避盤整,但止損很大,方法2運用的是均線和均線之間的關系,進場容易,單邊行情效果好很多,但是碰到盤整死的很慘,無法處理急漲急跌。或者還可以把這種連續在市系統改造下,改成方法1入場,方法2出場,不連續。因為沒有實盤過,樣本數據不夠充分,所以需要驗證效率,或許也有一種更折衷的方法可以同時發揮兩者的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最合適的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也還在構建系統的階段中,遠沒有達到尋我先生的境界,依舊在否定中學習的階段。
交易系統設計時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前后一致。尋我先生的方法,有時候突破均線開倉,有時候不跌破均線開倉,有時候突破后再創新高開倉,很多情況都可以開倉,有點不符合我的邏輯,這樣開倉點就不唯一了,對于新手難以把握,由于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交易系統必須同時包括活用和住相,而他的方法是通過介入點的活用來平衡均線參數的住相的,我覺得介入點必須是死的才能做到盤中盤后的開倉一致,這樣才能做到交易系統的可復制性,所以我目前比較偏向方法1。試想一天行情走完之后,了解我方法的人過來跟我說:兄弟,你在某某點開多了,某某點反手了,而我看了下自己的交易記錄也是這么做的,這種感覺會有多爽。?因此我選擇在開倉點反手點相對住相,即用前高前低來作為判斷行情的依據,這一點也符合道氏理論的上漲下跌定義,缺點是放棄最精確的行情起始點和接受騙線。(這段思路經過反復試驗是錯的,先留在上面,日后解釋,開始感覺到尋我先生不固定開倉點的智慧了,對精確開倉點的追求可能會害了自己)但是,方法2我也不會否定,現階段我準備兩種方法同時操作,分一半倉位模擬,看看綜合收益,也看看具體執行中會碰到的問題。交易系統沒有高下之分,都只是工具而已,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具,然后用熟了,最后不用工具,這個過程悟透了,像煲湯一樣慢慢煲,市場就變成一鍋好湯了。
666,能下載文章嗎?
目前不能,部分下載需求,可以申請,放一些下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