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當初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并不是一個市場,只是一家為了促進芝加哥工業、商業發展而形成的商會組織。一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才引進了遠期合同,由于當時的糧食運輸非常不靠譜,輪船航班也不是定期的,從美國東部和歐洲傳來的供求信息,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傳到芝加哥,糧食價格波動相當大。在這樣的情形下,農場主可以用遠期合同來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運糧到芝加哥時因為價格下跌或者是需求較少等原因造成一定損失。與此同時,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遠期合同,減少因為各種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費用上漲的風險,保護他們的利益。這些都是投資者需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由于期貨交易所最初和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提供一個現貨價格風險轉移的場所,所以,從期貨交易的合約當中能看到各個時代經濟結構的演變。
在期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在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外匯期貨合約,如此標志著金融期貨這一新的期貨類別的誕生,從而掀起了一個期貨市場發展的黃金時代。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