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中國臺灣證交所掛牌的手機代工龍頭鴻海(交易代碼:2317)股價大漲9.93%至80.8新臺幣,創下27年來最大單日漲幅紀錄。
此前,在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的影響下,由于市場需求疲軟,手機代工板塊股價整體表現一度欠佳。分析人士表示,鴻海最新發布的出色財報業績是其股價當日大漲的原因,這意味著新智能手機訂單明顯好于先前業界預期,鴻海的股價表現將成為行業風向標,并可能進一步提振手機代工板塊。
鴻海財報業績超出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鴻海2018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643億新臺幣,大幅高于市場預估的377.1億新臺幣,凈利潤達到626億新臺幣,也高于市場預估的366.4億新臺幣。2018年,市場原本預估鴻海全年銷售額5.16萬億新臺幣,營業利潤1139.8億新臺幣,凈利潤1046.5億新臺幣;鴻海財報公布的數據則為銷售額5.29萬億新臺幣,營業利潤1361億新臺幣,凈利潤1291億新臺幣。
鴻海同時宣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興建面板廠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廠區預估在2020年第四季度可以進入生產階段。
受到出色財報的刺激,鴻海股價4月1日一舉放量“漲停”,創下2018年10月底以來的新高,單日成交1.69億股,為歷史第三高成交量,市值也升至11201億新臺幣。
彭博行業分析師表示,新的蘋果iPhone訂單在2018年第四季度幫助鴻海的利潤率得以提升,與此同時,由于公司專注于削減運營費用,鴻海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可能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零部件成本降低也有助于提高盈利水平。不過,市場對蘋果iPhone的需求仍然疲軟,可能拖累鴻海的收入增長。
機構看好行業前景

富邦證券分析師表示,鴻海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利潤率受益于iPhone訂單,而其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工業富聯 601138)業績表現強勁,將鴻海評級調升至為“買入”。匯豐銀行分析師將鴻海投資評級定為“持有”,同時將目標價從75新臺幣大幅上調至93.50新臺幣。
當地媒體報道稱,4月1日鴻海名列臺灣證交所掛牌股票海外資金凈買入榜首。彭博數據則顯示,領航集團、富達、施羅德、景順、道富等外資機構投資者在今年一季度均對鴻海實施了增倉。
研究機構IDC公布的調查報告稱,2018年第四季度鴻海擠下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手機代工冠軍。展望2019年行業發展,IDC表示,急短單是否出現以及過度悲觀預期下是否出現結構性缺貨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IDC還稱,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成長停滯,在產業集中度提高后,代工行業將出現大者恒大趨勢。
分析人士還強調,從鴻海財報可以看出iPhone為代表的新智能手機訂單規模并沒有先前業界預期的那么悲觀,鴻海的股價表現將成為行業風向標,若能維持強勢可能提振整個手機代工板塊。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鴻海在大陸投資興辦的高新科技企業,Wind編纂的富士康概念指數囊括了26家智能手機代工A股公司。數據顯示,該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達到37.75%。成分股中有3家漲幅超過50%,分別是華東科技(漲幅93.2%)、勁拓股份(漲幅53.15%)、瀛通通訊(漲幅51.21%)。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