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推薦答案

    2017年6月21日,德邦基金旗下銳祺債券基金正式成立,9月19日,該基金正式發布清盤公告,期間整整相差90天。

    根據《基金運作管理辦法》:

    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向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并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

    這個所謂的“解決方案”,就包含轉換運作方式(如股票型轉債券型)、與其他基金合并、終止基金合同——即所謂的清盤。另外,目前也有不少基金規定,規模低于2億元就會觸發清盤。

    甚至我見過一位基民阿姨,連手里一只混合型基金被清盤6個月了都不知道。

    目前,基金的清盤主要有持有人表決清盤、觸發式清盤、運作期滿清盤三種方式。

    建議大家在購買一只基金前,首先明確該基金的清盤方式,這方面信息在《基金合同》中可以找到。

    剛剛清盤的德邦銳祺債券基金,根據《基金合同》規定,就屬于“觸發式清盤”,無需召開份額持有人大會。

    運作期滿清盤的方式,一般也不需要召開持有人大會。

    只有“持有人表決清盤”這種方式,才需要召開表決大會,但在實際中,這種方式會給基金公司帶來很大的操作成本,因此2015年以后,選擇表決清盤的基金越來越少了。

    今年以來,有2只基金是通過表決清盤的,其余9只基金都是觸發式清盤清盤。

    另外,大部分基金在清盤前,一般會提前聯系份額持有人(基民)告知情況,基民可以選擇贖回或轉投旗下其他基金。

    我一直覺得“清盤”這個詞用的太過驚悚,容易給基民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與壓力。

    清盤,可以簡單理解為,基金持有者被“強制贖回”了,而贖回價格,一般來說是基金終止前最后一天的凈值。

    對于基民而言,被清盤時無非有兩種情況:

    一是基金凈值在持有成本之上,比如我在凈值1塊錢時買的,現在是1塊2,對于投我來說賬面是盈利的。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

    二是凈值在成本之下,這個時候被強制贖回,基民就只能接受虧損的現狀。

    另外,清算期間,該基金的資產也有可能持續產生收益,這個收益,在扣除一系列清算費之后,還會繼續分配給基民。

    也就是說,清盤后,基民能拿到兩方面的錢,一是終止日前一天基金凈值所對應的資金,二是清算期產生的收益(有可能是0)。

    比如,去年首只清盤的公募基金——華安中證細分地產ETF,于9月21日終止并進入清算期。

    10月26日,基金發布清算報告;11月3日,做權益登記;11月9日,實施清算款項的發放。

    也就是說,全部清算工作大約進行了一個多月,算是一個比較平均的速度。

    基金合同中,對清算期限的規定一般不超過6個月。如果真的需要6個月,資金占用成本就太高了,雖然清算期也會產生利息結算,但金額非常之少。

    2014年之前,我國公募基金還沒有清盤現象。

    自2014年首次出現4只清盤的公募基金以來,清盤基金數量呈上升趨勢。2015年有31只清盤,2016年為18只,今年以來為49只。

    行業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市場風格不斷切換、監管趨嚴、其他理財方式不斷沖擊,這些是造成清盤基金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

    清盤基金大多具備以下特點:

    1、回避運作規模小、散戶多的基金

    理論上,目前規模小于5000萬的公募基金,業內稱為“迷你基金”,大多都有面臨被清盤的可能;而規模小于2億元的基金,也不能說100%安全。

    剛剛清盤的德邦,成立之初規模有2.044億,但90天之后就倒了。

    據統計,截止2017年一季度,規模小于5000萬元的基金有198只,規模小于2億元的基金多達843只。

    另外,小額散戶多也是清盤的主要原因。散戶不像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小、資金穩定性差,風險承受低,直接影響了基金的規模。

    我們可以從基金定期發布的公告中得知上述信息。對手頭這只“基”不放心的小伙伴們,可以上基金官網查一查。

    2016年四季度“迷你基金”中各類型基金占比

    2、回避那些年輕的新手基金經理

    大多數新手基金經理,對市場研判水平有限,而且往往負責的基金規模不大,業績一旦轉差,很容易導致人氣、規模下降,觸發清盤條件。而且,新手經理沒有充分的歷史業績作評判參考,投資的不確定性較大。

    3、股市大跌后必須警惕

    舉個最近的例子:

    2016年18只清盤的基金中,僅指數型基金就有10只之多。這是因為,2016年前兩月A股大跌,大量基民割肉贖回導致多只指數型基金規模迅速縮減至5000萬元;而指數型基金本就不是主流,再加上當時市場流動性一度較差,導致當年指數型基金成為清盤主力。

    實際上,股市大跌,不僅是指數型基金,其他類型基金都面臨規模縮減的情況,必須引起重視。

    4、股市大漲也別盲目樂觀,警惕債券型基金風險

    另外,基于股票與債券的負相關性,一旦股市表現較好,債券型基金表現往往不佳。

    例如,今年以來大盤穩步上漲,但上半年清盤的18只清盤基金中,有一半都是債券型基金。

    5、當被告知可能清盤時,提前贖回或轉投其他產品

    其實,當某只基金的運作陷入困境,投資者越投越虧時,清盤不失為一種“長痛不如短痛”的方法。如果您接到基金公司的電話,建議早作打算,提前贖回或轉投該公司其他基金產品。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夠回避一旦清盤所帶來的清算時間損失,二是轉換該公司旗下的基金產品,一般沒有額外的申購費。

    但在換基金的同時,您可要擦亮雙眼,不要盲目接受公司推薦給你的某只基金,這往往是第二個坑。我們下次專門說。

    金投手理財 / 原創發布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