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2016年即將過去,本年度我國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五項重要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那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國內聚烯烴市場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
去產能方面,在聚烯烴產業中,近幾年國內聚烯烴仍處于產能擴張周期中,其各品種自給率在50%-85%不等,仍有部分產品需要進口填補,國內在去產能進程中,雖未對聚烯烴企業產能有明顯動作,但是鋼鐵和煤炭去產能任務凸顯,年內來看,4500萬噸鋼鐵去產能任務、2.5億噸煤炭去產能任務提前完成,在煤炭去產能過程中,煤炭供應的減少導致價格走高,而煤制烯烴作為今年聚烯烴行業產能增長的主力軍,其生產成本有所提升。
去庫存方面,實際上國家提出的“去庫存”主要是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庫存,但是國家提出的去庫存改革也給聚烯烴市場點了個醒。近年聚烯烴產能持續增加,石化庫存的“常態水平”也在持續走高,尤其2014年以后國內煤制烯烴集中擴能,石化話語權受到沖擊,偏高的庫存經常讓石化較為被動,隨著國家推行供給側的去庫存政策,石化調整思路,年內嚴控庫存,其年內整體庫存水平較往年明顯降低,那么在庫存偏低的情況下,石化對行情的把控能力加強,同時市場對庫存水平的關注度也提升。

去杠桿方面,去杠桿是指減少企業的負債率,更主要的對產能過剩的產業去杠桿,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 8.6% ,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國內庫存持續下降,杠桿率持續下降,單位成本繼續降低,杠桿率方面,10 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 56.1% ,同比下降 0.7 個百分點,環比下降 0.2 個百分點,其中化工、煤炭和通用設備等行業拉動明顯。與我們聚烯烴相關性較強的同樣是煤炭企業,隨著煤炭企業產業杠桿率下降,企業邁向更健康的發展環境,對未來產業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降成本方面,除了對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合理的收費、企業一些過重的負擔要降下來,筆者認為還可以通過創新及新工藝的投入降低成本,促進產業高效發展,在聚烯烴方面,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陸續有新的生產工藝投放,以聚乙烯為例,目前國內涉及120萬噸/年的乙炔加氫制聚乙烯項目開建,該生產工藝是從煤炭->電石->乙炔->乙烯-> 聚乙烯,在生產成本上更具優勢。
補短板方面,在工業生產上,主要是要提升對企業產生制約作用的關鍵性薄弱環節。聚烯烴方面,目前國內表觀產能仍有不足,國內近年產能亦在持續增加,不過更多的貨源增加集中在通用料,對于部分專用料及高端產品,我們仍需要依賴進口,2016年,國內聚烯烴企業重視并著手生產“高質量、均衡性”定標產品,如煤化工企業開始生產無規共聚產品及管材專用料,石化企業開始重視茂金屬的研發及推廣。
整體來看,2016年國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對聚烯烴企業也有諸多方面的帶動和影響,2017年仍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未來國內聚烯烴產業會提升集中化程度,加快區域化產業布局,加大高端產品和專用產品的研發,使得行業的發展更加穩定健康。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