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金所發布公告,轉發供參考,有什么不明白歡迎與千惠交流喔~
自12月3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0%,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5%。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四點六。
這是2015年股災之后,股指期貨第三次松綁。2017年2月17日,中金所將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監管標準從10手調整為20手,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期保值持倉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40%調整為2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期保值持倉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40%調整為30%,平今倉交易手續費由萬分之二十三調整為萬分之九點二。
2017年9月15日,中金所將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20%調整為15%;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由萬分之九點二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六點九,降幅25%。
股指期貨拖累量化基金
自2004年7月國內公募基金業出現第一只量化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開始,量化基金已經走過了接近14個年頭。2014年,主動量化基金大放異彩。當年多只基金以超高收益率躋身,其中交銀阿爾法、長信量化先鋒混合、大摩量化配置分別取得了62.66%、57.83%、55.31%的收益率,成為市場明星。
2015年,主動量化基金搭乘牛市東風,繼續高光表現,雖然下半年遭遇了股災,但全年平均收益率仍高達50.50%。很快,到2016年主動量化基金已風光不再,全年平均收益僅為-2.86%,2017年小幅轉正為2.38%,2018年至今平均收益-17.49%。

除主動量化基金外,量化指數基金和量化對沖基金受股指期貨限制交易影響更大。2016-2018年,量化指數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13%、14.27%、-13.75%。量化對沖基金分別為-1.05%、1.36%、-0.91%。而在2015年,量化對中基金的收益尚高達12.80%。
期貨松綁量化基金迎生機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股指期貨放開,流動性會大幅提高,并逐漸傳導到期貨定價上面,期現長期貼水的狀況將得到改善,這對量化基金,尤其是指數增強型量化和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量化對沖基金屬重大利好。
據了解,量化對沖基金通過量化對沖投資策略實現絕對收益,量化對沖的構建一部分是股票構建,這本身是一個指數增強策略。比如采取的是滬深300的增強策略,其收益就是一個滬深300的β(投資組合承擔市場系統風險而獲得的收益)加上這個體系能夠實現的α(投資組合超越市場基準的收益),通過對沖做一個減法,將其中的β減掉。最終組合收益就由α和基差兩部分構成。
如果基差為正,還能從基差中獲利。但由于交易限制,目前股指期貨長期處于貼水狀態,以為例,12月3日貼水4.69,一周前這一數據為10.84,三個月前則高達41.42。隨著交割日臨近,負基差會收斂,因此運作時還要承擔對沖成本,在α無法覆蓋成本時,量化對沖基金就出現了收益為負的狀況。
wind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共有108只指數型量化基金,包括股票型和債券型,規模661億,今年以來最高收益為5.80%。共有22只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量化對沖基金,規模32.28億,今年以來最高收益為6.43%,有9只取得正收益,表現相對較好。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