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銅價強勢上行,主力合約漲至63000元/噸上方,當月合約更是達到65000元/噸。目前銅市場是一個強基本面、弱預期的狀態,二者博弈激烈,最直觀的佐證就是2210合約收盤漲至65000元/噸,而2301合約僅報收于61130元/噸,價差達到3870元/噸。不考慮2022年7月15日的極端情況,遠高于過去約1000元/噸的峰值水平。
短期基本面強勁支撐
自9月下旬開始,LME銅庫存進入累庫狀態,近30日庫存增加近4萬噸。但是國內庫存依然處在去化狀態。9月30日,國內交易所銅庫存小計僅3萬噸,逼近年初庫存低點水平。保稅區庫存進一步去化,截至9月29日已不足4萬噸。總體來看,全球銅顯性庫存維持在歷史低位水平。在供需相對緊張的情況下,現貨升水保持高位,9月多在500元/噸以上,對近月合約形成支撐。
參考往年規律,當前低庫存狀態有望維持。過去6年,全球銅顯性庫存在四季度多呈下行趨勢。以我國為例,四季度是電網電源投資旺季,也是汽車銷售旺季,且房地產也有趕工需求,因此需求端整體較為旺盛。基于這樣的歷史規律,當前供需緊張格局有望再延續一兩個月。在供需未顯著過剩、庫存未大幅積累的背景下,當前銅價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因此,現貨強勢狀態將繼續保持,銅價短期內向下空間有限。
圖為國內港口銅精礦庫存走勢
歐美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在最新的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再次下調了明年全球的GDP增速預期,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速將從2021年的6%降至3.2%,2023年進一步降至2.7%。從經濟狀態來看,歐洲已經陷入了衰退狀態,而日、韓生產情況也已瀕臨收縮狀態,美國雖然就業強勁,但對全球經濟而言并非一件好事,因為它意味著美聯儲將繼續大幅度緊縮。隨著美聯儲加息的持續推進和失業率的上升,居民消費能力轉弱,最終將傳導至生產端,導致銅消費需求下行。因此,基于對歐美經濟的悲觀預期,銅價在未來數月內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較大。
圖為我國銅精礦進口累計值同比變化
綜合而言,短期內受強勁基本面支撐,銅價有望維持區間高位振蕩,但隨著歐美經濟衰退預期的逐步兌現,需求出現下滑,銅價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較大。(作者單位:中信建投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