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花生期貨大幅上漲,2210合約資金2.73億元,當日收于10410元/噸,漲幅達到5.69%,創下2021年5月21日以來新高。
5月17日,2210合約繼續上漲,報收10454元/噸,漲幅1.51%。
據了解,自4月25日的9011元/噸開始反彈,截至5月17日,花生期貨主力2210合約累計漲幅15%。
花生期貨的上漲,受多種因素影響。布瑞克咨詢王晨表示,一直以來農作物播種面積和天氣情況是資本市場資金炒作的主要切入點,目前,正值北方花生播種時期,2022年花生種植面積減少5%-10%的預期下,勢必會引發國內花生供應不足的擔憂,資金自然也會借助這個因素快速推高盤面價格。
花生種植面積下降預期引關注
對于近期花生價格持續走高,王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其中重要原因在于當前花生現貨流通端貨源偏緊,多地區出現疫情,居民增加食用油囤貨。居民消費也主要以花生油為主,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自然會增加花生油需求。
此外,王晨稱,下游需求良好,加上當前油料花生榨油仍有較好利潤,流通端花生現貨偏緊,疊加下游需求增加,油廠收購意愿偏強,對市場行情起到支撐作用。長久以來,河南和山東花生產量約占我國花生總產量一半左右,2021年河南遭遇暴雨天氣,且整個華北地區陰雨綿綿,導致花生黃曲霉素較高,只能用于榨油。
整個2021年,花生油現貨價格較高,導致下游需求量不高。而2021年新花生上市初期花生油廠陳花生庫存充足,產品累庫嚴重,導致國內很多油廠遲遲不敢開秤收購,這也導致去年花生現貨價格持續走低。不過,王晨表示,經歷半年多去庫存,加上下游居民囤貨需求增加,花生庫存出現回落。
與此同時,近期全國普遍降雨,氣溫較往年偏低,影響新年度花生播種進度。此外,去年由于天氣因素,導致花生收獲成本飆升,花生種植收入的下降,進一步導致部分地區出現種植面積下降的情況。這兩個因素都是促成花生期貨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2-2023年度,花生目前處于播種期,由于花生種植收益已低于玉米、紅薯等競爭作物,且花生種植自動化程度相較玉米、小麥明顯偏低,疊加近兩年花生收獲期降雨較多,收獲困難,收獲期費時費力,農戶種植積極性嚴重受挫且改種意愿較強。
據魚得水信息提取70家種子貿易商數據,截止到4月中旬,2022年種子銷量3.23萬噸,同比2021年銷量5.03萬噸下滑35%,20年銷量4.89萬噸,下滑33.94%。福達花生網預估2022年全國花生種植面積減少15%以上,市場對新季花生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的預期較為一致。
王晨稱,去年河南暴雨導致花生質量下降,引發收購價格偏低。因此,今年農戶花生種植意愿不強,預計2022年花生種植面積減少5%-10%,花生產量存在較強下降預期。農作物播種面積和天氣情況是資本市場資金炒作的主要切入點。目前,正值北方花生播種時期,2022年花生種植面積減少5%-10%的預期下,勢必會引發國內花生供應不足的擔憂。導致目前資本市場利多,資金充分利用該有利因素,快速推高盤面價格。
不過,一德期貨分析師鄭楠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花生期貨本輪的上漲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受現貨上漲帶動,新榨季種植面積減少預期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隨著近期河南春花生播種的完成,據部分基層收購商反應,春花生播種面積降幅較大,可能達到30%。
雖然河南省花生生產以夏季的花生為主,但春季花生的種植面積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農戶的種植意愿,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花生種植面積減少的預期。于是部分貿易商開始建立冷庫庫存,帶動產區價格上漲,進而刺激了農戶“賣跌不賣漲”的心理,在產區余貨本已不多的情況下,上貨量進一步減小。
一些已經持有花生庫存的貿易商更是挺價惜售,造成市場貨源緊張,拉動現貨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影響期貨價格隨之上行。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與豆油、棕櫚油、菜油期現貨價格同期的漲幅相比,花生期現貨價格漲幅不值一提,但在當前俄烏沖突呈現擴大化、長期化等背景下,受進口葵花油、葵花籽等高端油脂油料數量減少的提振,花生及花生格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

鄭楠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花生油價格與其他大宗油脂具有一定相關性,但因為應用場景的不同,替代效應的發生條件較為苛刻。花生油主要偏向家庭消費,實際生產中產生的小部分精煉油可以替代葵油、菜油等油脂,但實際發生與否尚不能確定。
另外,也發布顯示,舊作花生購銷已經進入尾聲,加之花生產區進入農忙季節,農戶銷售放緩,上量較前期下降,而油廠榨利維持良好狀態,收購積極性較高。春花生播種進行時,據反饋各地春花生種植面積下降幅度在10%-30%,后期各地面積降幅將會陸續公布。
油廠榨利方面,花生粕價格跟隨豆粕調整,但仍較春節前明顯上漲,花生油價格維持高位,油廠綜合榨利仍然處于理想狀態。進口方面,近期進口花生報價跟隨國內現貨價格上漲,進口商利潤有所改善,后期進口量或環比增加,但新年度進口同比大幅下降趨勢不變。
機構預測上漲不具備持續性
據了解,2022年1月至3月,我國花生米進口量僅5.5萬噸,與去年同期的19.3萬噸相比,減少了71.5%。同期,花生果進口量僅2.1萬噸,與去年同期的8.9萬噸相比,減少了76.4%。有從事油脂油料的現貨貿易商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進口花生利潤受匯率及運費的影響較大,高漲的海運費等讓進口長期處于倒掛狀態。
當前我國進口的花生主要以完成油廠為主,隨著國內花生米價格不斷走高,進口花生米及花生果的食用性價比正在凸顯。王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考慮油料進口依賴度角度,我國食用油進口依賴度高達80%,我國油脂定價權在國外,全球油脂供應偏緊,原油價格高位運行,我國絕大部分油脂價格不斷上漲,也帶動國內三大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和花生的期貨價格上漲。
此外,受到2022年初俄烏沖突影響,烏克蘭葵花籽油減產且無法有效對外出口。國內葵花籽油主要進口來源國就是烏克蘭。在這一背景下,國內葵花籽油的供應將會受到影響。而花生油對葵花籽油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花生油色澤和價格與葵花籽油相差不大。
在葵花籽油的供應偏弱的情況下,花生油的需求量將會有所上漲,進而帶動國內花生的需求量增加,從而進一步促進花生期貨價格上漲。王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花生期貨價格持續走高,但是對花生期貨行情走勢的分析主要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在6月份之前,主要是看油廠對花生的收購情況,如果油廠持續對花生收購,必然會造成當前陳花生供應偏緊,加劇市場價格上漲。但油脂當前處于高位,各地區疫情防控逐步好轉,餐飲消費開始回暖,居民自己做飯減少,這種情況下花生油需求放緩。
第二部分是,雖然當前市場在傳言新年度花生產量大幅減產,甚至一些機構認為減產能達到30%,但花生南方處于生長期,長江以北當前剛陸續展開播種,實際產量還存在較大變化,另外花生油消費主要集中家庭消費,夏天需求不足,花生短期雖然強勢,但不宜過度樂觀。
對此,鄭楠也表示,現貨價格本輪的上漲并非為需求拉動,更多的是產區對新季種植面積減少預期的反應導致了短期供需矛盾的發生,并不具備持續性。當前產區接近10000元/噸的現貨價格已經開始抑制下游拿貨積極性,成交量萎縮,隨著價格上漲停滯,持貨商有兌現庫存利潤的動機,基層農戶也會積極出貨,壓制花生價格。
鄭楠稱,期貨價格短期會隨著現貨價格波動,但2210合約為新季合約,更多的要反應新榨季的供需矛盾問題,新榨季種植面積減少基本已成定局,只是在降幅上尚未完全統一。產量的減少會造成供需缺口,后續需要關注的主要是本榨季結轉庫存、本榨季及新榨季進口量以及高價格下對需求的抑制。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來源:東方財富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