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城鎮是在哪個市
位于洪江市西部
2,洪江市為什么還是黔城鎮
洪江市為什么還是黔城鎮:首先黔城是洪江市的縣城,然后洪江市以前的名字叫做黔陽縣,所以黔城的全名也可以叫做黔陽古城,但是一般都不這么叫,只有在做旅游方面的介紹時候才這么說,我就是黔城的。所以這兩個其實也就是一個地方,但是黔陽古城有包括一些洪江市的另外的歷史文化,比如高廟文化什么的,如果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去網上查一下。去看黔陽古城就去黔城啊。黔城鎮是新洪江市市治所在地,全鎮轄小江、均田、蓮塘、株山、百丈、東山、大田、長坡、漁塘、高橋、柳溪、水沅、板橋、蘭花、桃源、金牛、鐵坑、倒水灣18個村,1個農科隊,5個居委會,191個村民小組,33個居民小組。 談到原洪江市與原黔陽縣的區劃合并,按正常程序,首先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合并雙方客觀條件基本相近。二是合并雙方主觀自愿。如果不具備這兩條,也就無法談“合法性”的問題。 先說合并雙方的客觀條件。原黔陽縣固然“人多勢眾”,但40多萬人口中,百分之九十是農村人口,其國民經濟總值中,工業經濟所占比重極少,故而在1997年合并之前,縣財政狀況極為困難,年年入不敷出。而原洪江市僅八萬人口,城鎮人口約占80%;工業經濟亦占經濟總量的80%。故每年能上繳財政1800萬。如果一旦與黔陽縣合并,勢必造成一,洪江市與黔陽縣人口比例是1:5,無異是“小馬拉大車”,洪江不堪重負;二是按人口比例進行“人大”選舉,也是1:5,其必然結果是“農村領導城市”;其三,即使洪江市的工業經濟比重再提高,不但無法改變黔陽縣農業經濟比重過大的現狀,反而會造成洪江工業經濟因不堪重負而衰竭!(這些擔憂,在1997年“洪黔合并”后,不幸都成為事實)。 所以,從1996年懷化地委、行署一提出“洪黔合并”方案,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原洪江市“四大家”、各部委辦局、及全市民眾一致的強烈反對!(請看附件二《關于洪江市干部群眾堅決反對黔陽縣與洪江市合并的意見》,但被斷然拒絕!) 這已經充分證明,“洪黔合并”的兩個前提都不存在。應該說,“洪黔合并”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但懷化地委、行署領導卻執意要實行“洪黔合并”,至于洪江市各方面同不同意,在他們看來已無足輕重。因為他們有權力!不聽話的人把他擠走,聽話的人予以重用,還愁“合并”之事不成?! 這就是,1996年6月,原由省里下放“掛職”任洪江市委書記的劉芝明同志,因洪黔合并問題與地委行署領導意見相左,故而不得不提前回省里工作。于是,到1997年初,原任洪江市代市長潘運鵬一躍而為洪江市委書記。洪江黨政大權,一人獨攬,有此一著棋,“洪黔合并”之事則有如“探襄取物”矣! 果然,即1997年三、四月間,兼任洪江市黨政一把手的潘運鵬,秉承地委行署領導“加快合并步伐”的指示,親自擬定《關于洪江市同意與黔陽縣合并的報告》。這份《報告》第一次交常委會討論時,因絕大多數常委反對合并而未獲通過。于是,懷化地委派地委副書記薛忠勇帶工作組來洪江,將常委們分開,逐個“做工作”。在此“高壓”下,第二次開常委會討論“合并”時,僅有一名常委表示支持“合并”,還有一名常委“保留反對合并的個人意見”,其余常委們均未表態。故此《報告》是以“默認”方式“通過”。 現在必須重新確認,這份至今被湖南省民政廳、國家民政部一再強調并做為法律依據的所謂“洪江市同意與黔陽縣合并”的文字報告是否有效?因為這份報告根本未經洪江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蓋章。潘甚至蠻橫地不準人大召開常委會討論。至于市政協和市政府,也就更不在話下了。因此,這份《報告》未完成法定程序,不能作為“洪江市同意與黔陽縣合并”的法律依據。潘運鵬同志出于地委壓力,濫用職權,強行上報,則屬違反《憲法》第104條之規定的違憲違法行為! 然而,懷化地委行署領導正急于上報“地改市”方案,得此“同意與黔陽縣合并”的“報告”后如獲至寶,遂作為“地改市方案”的重要附件立即上報省民政廳和國家民政部。這就是1997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民政部報湖南省關于懷化行署改地級懷化市、新增中方縣、撤銷原洪江市、黔陽縣與洪江市合并成立新洪江市這一批復的來龍去脈與其奧妙之處! 但是,懷化市委書記楊泰波在其《講話》中卻這樣說:“這里還有一點要講清的。就是洪黔合并,沒有召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到底合不合法。我們說,如果工作做得細一點,在人民代表中廣泛聽取意見,這更好。但民政部的同志說,區劃 變更,國務院沒有認定這是必經程序,只要求逐級上報。因此,應該說,洪黔合并是合法的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將洪江市與黔陽縣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并由地級懷化市代管。當時的老洪江市,下轄四個街道和三個鄉,面積216平方千米,人口9萬人。黔陽縣下轄七個鎮十八個鄉,面積2161平方千米,人口40萬人。新洪江市政府設在黔城鎮,該鎮由原屬黔陽縣的老黔城鎮和原屬老洪江市的黔城鄉合并而來。在縣市合并后,老洪江市的民眾在人事安排、財政調撥以及獎金分配等一系列攸關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感覺受到了新洪江市也就是老黔陽縣的歧視性對待,從而逐漸蘊積了反感。尤其是在合并的次年即1998年,新洪江市政府就決定將老洪江市的四街三鄉合并為一個雄溪鎮,此舉引發老洪江民眾的強烈不滿,在1999年初雄溪鎮掛牌的當日,終于爆發了暴力抗爭,震驚全國,被稱為“洪江事件”。在此后的幾個月內,由于民眾的抗爭不斷,使雄溪鎮政府始終無法成立。該事件最終由湖南省政府出面,以大幅度撤換新洪江市的官員,并成立直屬于懷化市的洪江區而得以了結。但此洪江區雖然成立至今,卻始終未報國務院審批。 現洪江區即老洪江市為沅水和巫水的匯流之所,自明代以來就是湘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重要商埠。當地的貿易和手工業十分發達,盛產陶瓷,有“小南京”之稱。整座城市目前依然保留有相當的古代商業城市風貌,各類明清時期的建筑遍布全城,歷史價值頗高,城西嵩云山上還有明代寺廟大興禪寺等多處名勝。新洪江市區黔城鎮位于焦柳鐵路線上,沅水和潕水的交匯之處,1949年以前一直是黔陽縣治。黔城歷史悠久,有芙蓉樓、南正街、文峰塔等許多古跡和明清建筑群,是湖南省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原黔陽縣城安江鎮也是一處重要商埠,盛產柑橘,曾長期為地區行署駐地,1961年至1962年間還曾設市,目前以塑料和織染工業而聞名。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曾在鎮郊的安江農校任教,并在這里發明了雜交水稻。 不過在湖南省洪江區還是獨立于洪江市的,也就是說是兩個縣級機構。
3,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
網站管理:懷化洪江市民政局 技術支持:民政部信息中心 地址:洪江市置黔城鎮芙蓉中路 郵編:418116 聯系電話:0745-7731675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采納。謝謝。

4,洪江市黔城鎮全照
這里有 http://map.baidu.com/?newmap=1&s=inf%26uid%3D5eec404c8d1788696140a99a%26c%3D363%26all%3D0&fr=alas0
5,黔城在哪個位置
黔城鎮位于洪江市西部,是洪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洪江市市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東經109°10′,北緯27°10′,地處氵舞 水河畔,沅水之濱。沅、舞 兩水在此交匯。全鎮土地總面積335.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枝柳鐵路、209國道、包茂高速懷通段穿境而過,距懷化市區35公里,距芷江機場40余公里總部在上海
6,黔城鎮的經濟概況
由于市治搬遷黔城,黔城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境內規劃有工業園區,分別是百丈新材料工業區、玉皇閣工業區、株山食品醫療工業區。鎮內有各類工商企業近千家,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4項。黔城先后被評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經濟百強鎮、湖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湖南最具文化鄉鎮、懷化市唯一的湖南省小康示范鎮等。其中培新有限公司、牛頭灣民營經濟示范區、高級竹地板廠、五氧化二釩廠等已成為全市的骨干企業。黔城小城鎮建設中以集散農產品為主的商貿經濟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全鎮種養加工業已初步形成了規模經營。葡萄、反季節蔬菜、草莓的種植面積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占全鎮稻田面積的15%,占全鎮農業總收入的30%。2005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61803萬元,鎮級財政收入3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5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800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