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半球新季玉米播種面積將決定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產量基礎。從目前情況來看,地緣沖突、低溫天氣和政策調整等,均對北半球主產國玉米播種帶來不利影響。
從全球玉米種植分布來看,北半球玉米產量占全球玉米總產量的80%以上,其產量對全球玉米供應起著決定性作用。每年5月是北半球核心產區的玉米播種時節。其中,美國玉米播種季是4—5月,中國玉米播種季是4—6月,烏克蘭玉米播種季是4—5月,歐盟玉米播種季是3—5月,這段時間的播種面積、種植進度、天氣條件等,都將為下一年度玉米產量打下基礎。
然而,今年北半球春播可謂波折不斷,地緣沖突、播種偏晚、天氣不利、政策調整等接踵而至,導致北半球玉米播種存在隱患。5月初,美國農業部公布了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供需數據。其中,北半球主產國玉米的收獲面積、產量、期末庫存等關鍵數據全部出現下調。
烏克蘭化肥供應出現問題
目前來看,俄烏局勢對烏克蘭玉米春播產生了重大影響。UCAB曾在4月估計,烏克蘭2022年春播將減少30%的作物種植,對應約1400萬公頃土地。春播作物產量預計下降50%,對應約1億噸谷物和油菜籽。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在4月底的撰文中稱,俄烏沖突對烏克蘭耕地、農業設備、建筑物、倉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由于烏克蘭化肥主要進口自白俄羅斯,俄烏沖突使其化肥供應出現問題。部分烏克蘭農戶將化肥使用量減少30%—40%,這十分不利于烏克蘭玉米新作產量。
北美中北部經歷低溫天氣
4月底至5月初,北美中北部地區經歷了一輪強低溫天氣,低溫幾乎覆蓋美國全部玉米主產區。其中,伊利諾斯、愛荷華、內布拉斯加等幾個主產州氣溫距平偏低6—8華氏度。氣溫偏低導致美國玉米播種延后。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5月15日當周,美國玉米播種率為49%,前一周為22%,去年同期為78%,5年均值為67%。而播種進度偏慢使得一些農場可能無法在作物保險的“最終種植日期”之前完成種植,這部分農戶將被迫改種大豆,或者接受棄種賠付,進而導致玉米播種面積減少。
與此同時,晚播也對美國玉米單產產生不利影響。截至5月15日當周,美國玉米出苗率為14%,前一周為5%,去年同期為38%,5年均值為32%。Farmdoc Daily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了晚播對美國玉米單產的影響,通過回歸分析,其發現玉米種植時間每滯后10%,將導致單產下降約2蒲式耳/英畝。美國農業部在5月的供需報告中,將2022/2023年度美國玉米單產從2月展望論壇時的181蒲/英畝下調至177蒲/英畝。按照正常規律,美國農業部在6月的供需報告中才會對新季玉米產量進行調整,5月主要使用趨勢單產,但是此次調整卻提前了一個月。由此可以看出美國農業部對玉米種植進度偏慢的擔憂。
我國春玉米種植進度加快
在“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的政策導向下,2022年春播,我國擴大了東北產區大豆種植面積,并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黑龍江和內蒙古兩大玉米及大豆主產省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大豆種植。其中,黑龍江計劃擴種大豆1000萬畝,除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200元左右外,還給予一定的大豆和玉米輪作補貼。內蒙古計劃擴種大豆430萬畝,主要通過擴大大豆和玉米生產者補貼差額,利用耕地輪作來實現。截至5月16日,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意向面積的81.5%,同比偏快2.1個百分點,春玉米播種進度達到95%。
綜合以上分析,5月是北半球新季玉米播種期,其播種面積將決定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的基礎。從目前情況來看,俄烏沖突、低溫天氣和政策調整等,均對北半球主產國玉米播種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面積和產量下調將給市場帶來更多擔憂和想象空間,也對新季全球玉米價格形成支撐。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