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出于自己的原因。股市的波動、房地產的高低,讓不少金融從業者不得不轉戰期貨市場。期貨市場上顯現出的投機風險讓更多人望而卻步,而對于那些“硬漢子”,也無法避免繁重的數據分析和復雜的交易平臺。
然而,最讓人惋惜的事情是,做期貨似乎成為了孤獨和沉悶的一種工作。在上海等南方城市,大部分期貨公司都設在遠離鬧市區的郊區。所謂的期貨公司,除了財務人員和系統維護人員之外,交易員占據了大多數崗位,而 “封閉的圈子” 和“善變的市場” 使得交易員們很難放下工作周圍社交。
社會學者指出,這一點與期貨市場本身特點密切相關。期貨產品如果未來市價較現在市價偏低,則可以購入進行套期保值;反之則可以銷售。但交易員必須了解復雜的央行政策、全球性經濟變化及基本面因素,才能立足于市場現狀。在現實環境下,朋友圈也許可以搭建起一個互通共享的平臺,商務聯盟、媒體合作、線下理財活動都可以搭建交流渠道。但是對于期貨交易員而言,無論是小幅波動還是大起大落,交易員們多數時候都只能“清一色”的面對電腦,“巨額虧損”甚至可能會導致公司坐失上千萬元的損失,使得公司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

面對這樣的壓力下,在自己的閑暇時間里,是否有人會想要放松一下?或者結交一些不同行業的朋友?認真對待自己的口袋卻常常忘記了充實自己的社交圈子,這樣的心態或許也是大多數人存在的困惑。
所以,對于做期貨的來說,似乎需要有一條“游走的路線”。遺憾的是,總是有不少投資者跌入過當局者迷、孤注一擲的情境之中,交易員只能迎接著各式各樣的市場風險。
而對于提前準備未雨綢繆的交易員來說,社群平臺或者創業勞動攜手可能是一種新的出路。(非人類翻譯:Freda)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