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什么是市場底?市場底什么時候會來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李先生的嬰兒底、尿片底、政策底、市場底等等都是“偽概念”是胡扯,用相聲泰斗馬三立老先生的話來形容最恰當,李大霄在《逗你玩兒》。股票市場熊市結束的信號,或者是牛市來臨之前股市需要三底確認(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只有三底確認之后才會真正的來牛市;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三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這個底是怎么形成的。
1、A股政策底和市場底的區別是什么?
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下兩者之間的區別。2015年6月份中旬開始,爆發了股災,頻繁上演千股跌停,隨后監管部門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來維護股市穩定,與此同時,包括匯金、證金以及社保基金等的國家隊大舉入場。這就是政策底,即由國家政策影響形成的底部,具體時間上在2015年7月8日、2015年8月26日。還是以這次股災為例,政策底出現之后,但市場還是出現了股災2.0和3.0階段,尤其是在2016年初的熔斷時刻,大盤跌到2638點,形成這個底部的原因是市場情緒的恐慌,甚至當時有人看到2000點去了,
2、市場底找到了,什么叫市場底?沒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
股票市場熊市結束的信號,或者是牛市來臨之前股市需要三底確認(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只有三底確認之后才會真正的來牛市;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三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這個底是怎么形成的?估值底:這個底就是以股票市場的市盈率來衡量的,當股市平均市盈率跌到13倍附近之時就足以說明估值底出現;政策底:這個底就是根據政策釋放的利好來確認的,當股市經過大幅殺跌,跌到某個點位或者區域之時,政策釋放重大利好刺激股市走強;一旦政策利好出來就是市場底出來;比如2008年的政策釋放4萬億流動資金;2014年政策大力支持杠杠資金入市炒股;這些就是政策底出現的標準。
市場底:這個底就是指大盤指數點位或者某個區域,當股市經過大幅殺跌之后,大盤指數在某個點位或者某個區域之時有超大資金入市抄底;把大盤指數拉升遠離這個點位或者區域,即使回落也不會跌破這個點位或者區域;類似2018年2449點至2440點這個區域就是真正的市場底,沒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股票市場只要是能正常開市都是會有交易買賣的,根本不會存在沒有人交易了。

即使股票漲停板了也還是有人賣出的,股票跌停了也還是有人愿意買入的,股票只要能交易是肯定有人交易買賣的,只是交易的頻繁活躍度不同而已,所以股票市場底并不是指沒有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而真正的市場底就是已經在某個低位或者某個區域了,已經得到了政策認可,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這個區域之內是不可能不成交的,反而會有更多資金入市抄底。
市場底的出現有幾個特征,就是已經經歷了前期的大幅殺跌,隨后在某個點位出現底部放量拉升,隨后指數會在這里點位區域形成一個橫盤階段;總體都是圍繞這個區域進行震蕩,但是這個區域主動交易的量非常底部,因為很多投資者是不看的。市場底出現就是成交量持續縮量,而指數窄幅震蕩,這個區域就是市場底的特征,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3、市場底的底部特征有哪些?市場底什么時候會來?
一、政策底先于市場底出現歷史已經證明了這點,因為政策底是出現在管理層對大盤點位認可的時候,這時政府會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救市,避免市場的繼續走弱對實體經濟產生不良影響。當政策出臺后市場的信心得以恢復,市場運行趨勢將會發生扭轉,政策底就形成了,在隨后的多空博弈中多方力量將占據優勢,股市開始上漲,市場底就形成了,
政策底必然會出現在貨幣緊縮政策的轉向后,因此什么時候管理層開始降息、降準備金,那時就是大概率的政策底了,隨后也就能見到市場底。二、量在價先行,地量見地價歷史的每次市場底部都是在地量出現以后才形成,地量的出現表明市場已經極度的低迷,投資者已經對市場的信心不足,不再去關注股票,并且地量是出現在市場超跌的過程中,這個時候絕大多數股票的價格都會遠遠低于其價值,買股票就物超所值了,必然會吸引主力資金流入股市,同時也非常適合主力資金入場,一旦主力資金重新入場,底部就形成了。
以上就是有關“什么是市場底?市場底什么時候會來”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