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征收方式鑒定需要帶什么?小規模納稅人查帳征收方式改核定征收方式要辦什么手續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小規模納稅人查帳征收方式改核定征收方式要辦什么手續
向稅務局寫申請報告并填寫“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申請表”一式二份。
2,個體戶從所得稅核定征收改為查賬征收需要哪些資料
個體戶生產經營個人所得稅從核定征收改為查賬征收所需要哪些資: (一)書面申請報告; (二)《查賬征收方式鑒定表》; (三)《取消核定征收申請審批表》。由于各地稅務要求不一樣,建議直接向你單位主管稅務局咨詢,按照主管稅務局要求提交相關的資料。
3,辦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需提供什么資料
上年度財務報表,最好是帶上你的成本費用明細帳,填表的時候能用上帳里的數字。
4,辦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需提供什么資料
1、辦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需提供的資料: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 2、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8〕30號)第十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及時向納稅人送達《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表樣附后),及時完成對其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鑒定工作。具體程序如下: (一)納稅人應在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10個工作日內,填好該表并報送主管稅務機關。《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一式三聯,主管稅務機關和縣稅務機關各執一聯,另一聯送達納稅人執行。主管稅務機關還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適當增加聯次備用。 (二)主管稅務機關應在受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20個工作日內,分類逐戶審查核實,提出鑒定意見,并報縣稅務機關復核、認定。 (三)縣稅務機關應在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30個工作日內,完成復核、認定工作。 納稅人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未在規定期限內填列、報送的,稅務機關視同納稅人已經報送,按上述程序進行復核認定。
5,網上申報成功以后通知帶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及相關附件資料去稅
附件資料是指財務報表按收入的1.65%繳納所得稅。

6,更改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有2種,一種是查賬征收、另一種是核定征收。1、查賬征收:是按照“實際利潤額”依照適用稅率計算繳納,而實際利潤額=利潤總額-以前年度待彌補的虧損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其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利潤+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2、核定征收:是按照銷售(營業)收入*核定所得率*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其中:銷售(營業)收入包括:應稅銷售額、其他業務收入和視同銷售額,核定所得率是主管稅務機關根據行業不同事前設置的(一般幅度處5%-30%之間,不過具體到貴公司應當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所得率計算,適用稅率25%的核定征收不適用20%的稅率。)。此回答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平臺,度小滿金融將切實把國家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號召落到實處,全面支持小微生產經營,大多數小微業主選擇有錢花,滿足小微經營周轉需求。據悉,度小滿金融的信貸用戶中,有七成是小微企業主。截至目前,度小滿金融攜手數十家金融合作伙伴,累計為小微企業主發放數千億元貸款,資金周轉就找度小滿金融,大品牌更安心。
7,變更所得稅征收方式需要帶哪些資料
1、企業(個人)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2、企業(個人)書面申請報告3、上季度財務報表首先征得主管稅務機關的同意,然后提出變更所得稅征收方式的理由(的申請)的報告!一般情況下就行了。預祝你成功!企業越做越大!
8,更改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看一下幾個方面:1.賬簿設置情況2.收入核算情況3.成本費用核算情況4.賬簿憑證保存情況5.納稅義務履行情況如果都合格實行查賬征收,2.3有一項不合格,實行定應稅所得率征收,1.4.5有一項不合格實行定額征收。可以向稅務機關提交《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核定表》,主管稅務機關核查。提交申請報告和《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解釋如下: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一般都按查賬征收,不得一刀切搞核定征收。只有在達不到查賬征收條件的時候才核定征收。詳細條件請參照國稅發[2008]30號文。 1、 如果你們企業現在的征收方式是查賬征收,想要改成核定征收方式,也只有等到一個正常生產經營年度結束后,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報告,待稅務機關核實后,重新確定征收方式。提交申請報告和《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解釋如下: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一般都按查賬征收,不得一刀切搞核定征收。只有在達不到查賬征收條件的時候才核定征收。詳細條件請參照國稅發[2008]30號文。 1、 如果你們企業現在的征收方式是查賬征收,想要改成核定征收方式,也只有等到一個正常生產經營年度結束后,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報告,待稅務機關核實后,重新確定征收方式。 2、如果你們企業現在的征收方式是核定征收,想要改成查賬征收方式,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向稅務機關填報《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就行。因為稅務機關會在每年的6月底對上年度實行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施行重新鑒定。鑒定工作完成后,按重新鑒定的結果進行調整。 希望能有幫助。
9,辦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需提供什么資料
1、辦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需提供的資料: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 2、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8〕30號)第十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及時向納稅人送達《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表樣附后),及時完成對其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鑒定工作。具體程序如下: (一)納稅人應在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10個工作日內,填好該表并報送主管稅務機關。《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一式三聯,主管稅務機關和縣稅務機關各執一聯,另一聯送達納稅人執行。主管稅務機關還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適當增加聯次備用。 (二)主管稅務機關應在受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20個工作日內,分類逐戶審查核實,提出鑒定意見,并報縣稅務機關復核、認定。 (三)縣稅務機關應在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30個工作日內,完成復核、認定工作。 納稅人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未在規定期限內填列、報送的,稅務機關視同納稅人已經報送,按上述程序進行復核認定。經濟性質,就是經濟類型,按營業執照上注明的填寫。行業類別,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 4754-2002) 的規定填報,由于您沒有給一點信息給我,你搜“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 4754-2002) ”找到您相應的信息。或者通過hi與我交流。 1、上年收入總額:填報納稅人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本行根據“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的數額計算填報。 2.1、上年成本費用額:填報納稅人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總額加期間費用合計。本行根據“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期間費用科目合計數額計算填報。 2.2、稅金:填報納稅人經營活動發生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稅費。本行根據“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的暢浮扳簧殖毫幫桐爆昆數額計算填報。 3、上年注冊資本:按“實收資本”貸方累計額,或營業執照上注明的金額填報。 4上年原材料耗費量(額): 根據“原材料”貸方累計額分析填報。 5、上年燃料、動力耗費量(額):根據“原材料”或“燃料及動力”貸方累計額分析填報。(主要是指水、電、氣、燃料)。 6.1上年所得額:填報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減除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以及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后的余額。 6.2上年所得稅額:按照“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貸方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報。 7、上年固定資產原值:按“固定資產”總分類帳的借方累計金額或資產負債表上“固定資產原值”欄的數據計算填報。 8、商品銷售量(額): 按“產成品”科目貸方累計金額分析填報。
10,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是怎么填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由單位申請,由稅務局核定,是核定征收還是根據賬本查收,最好到稅務局找專管員商討在決定,看自己單位適用哪一種。企業所得稅年報要在網上下載好所得稅年報資料后填寫,如果是核定征收就填寫B類年報,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就填A類,如果沒填寫過,最好找一個熟悉的人幫忙一下。也可以到稅務局去做。要帶上U盤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申報表一、 使用對象及報送時間 使用對象:實行查帳征收方式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報送時間要求:年度終了后四個月內。納稅人發生解散、破產、撤銷情形,并進行清算的,應在辦理工商注銷登記之前,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納稅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應當在停止生產、經營之日起6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二、表頭項目“稅款所屬期間”:一般填報公歷某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納稅人年度中間開業的,應填報實際開始經營之日至同年12月31日;納稅人年度中間發生合并、分立、破產、停業等情況,按規定需要清算的,應填報至實際停業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產之日,并按《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國稅發[2005]200號)的規定進行納稅申報。1、“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統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2、“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所載納稅人的全稱。三、表間結構及與附表的勾稽關系1、第1行=附表一(1)第1行或附表一(2)第1行或附表一(3)第3至7行合計。2、第2行=附表三第4列第17行。3、第3行=附表三第6列第17行。4、第5行=附表一(1)第16行或附表一(2)第16行或附表一(3)第10行和第11行合計。5、第7行=附表二(1)第1行或附表二(2)第1行。6、第9行=附表二(1)第29行或附表二(2)第39行。7、第10行=附表三第9列第17行。8、第11行=附表二(1)第17行或附表二(2)第26行或附表二(3)第14行。9、第14行=附表四第41行。10、第15行=附表五第21行。11、第16行=第13+14-15行。12、第17行=附表六第10列第6行,且第17行≤第16行。13、第18行=附表七“一、免稅所得合計”,且第18行≤第16-17行。14、第20行=附表八第5列“一、公益性捐贈合計”。15、第21行≤第16-17-18+19-20行。16、第22行=第16-17-18+19-20-21行。17、第25行≤第24行。18、第26行=附表十第7列“合計”行。19、第27行=附表十第12列或第8列+第11列的“合計”行,且≤第9列(當第8列≤第9列)或等于第9列(當第8列>第9列)。四、收入總額項目填報納稅人當期發生的,根據稅收規定應確認為當期收入的所有應稅收入項目。1、第1行“銷售(營業)收入”:填報納稅人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應確認為當期收入的視同銷售收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一(1)《銷售(營業)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細表》第1行;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第1行;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一(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項目明細表》第3至7行合計。納稅人經營業務中發生的現金折扣計入財務費用,其他折扣以及銷售退回,一律以凈額反映在“主營業務收入”。2、第2行“投資收益”:填報納稅人取得的債權投資的利息收入和股權投資的股息性收入。債權性投資利息收入填報各項債權性投資應計的利息,包括國債利息收入;股息性收入填報股權性投資取得的股息、分紅、聯營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應計股息性質的收入。金額無需還原計算,等于附表三《投資所得(損失)明細表》第4列第17行。3、第3行“投資轉讓凈收入”:填報各項投資資產轉讓、出售、處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之和)扣除相關稅費后的金額。金額等于附表三《投資所得(損失)明細表》第6列第17行。4、第4行“補貼收入”:填報納稅人收到的各項財政補貼收入,包括減免、返還的流轉稅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金額等于附表一(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項目明細表》第2行。5、第5行“其他收入”:填報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按照稅收規定當期應予確認的其他收入。包括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外收入”,以及在“資本公積金”中反映的債務重組收益、接受捐贈資產、資產評估增值及根據稅收規定應在當期確認的其他收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一(1)《銷售(營業)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細表》第16行;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第16行;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一(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項目明細表》第10和第11行合計數。6、第6行“收入總額合計”:金額等于本表第1至5行合計數。五、扣除項目填報納稅人當期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當期扣除的成本費用項目。1、第7行“銷售(營業)成本”:填報納稅人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以及與視同銷售收入相對應的成本。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1)《成本費用明細表》第1行;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業成本費用明細表》第1行。 2、第8行“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填報納稅人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相對應的應繳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3、第9行“期間費用”:填報納稅人本期發生的銷售(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合計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1)《成本費用明細表》第29行;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業成本費用明細表》第39行。 4、第10行“投資轉讓成本”:填報轉讓投資資產(包括短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必須按稅收規定計算投資成本調整。金額等于附表三《投資所得(損失)明細表》第9列第17行。5、第11行“其它扣除項目”:填報與第5行“其他收入”相對應的成本支出(包括“營業外支出”中按照稅收規定可以扣除的項目、資產評估減值等),以及其他扣除項目。但不包括公益救濟性捐贈、非公益救濟性捐贈及贊助支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1)《成本費用明細表》第17行;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業成本費用明細表》第26行;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納稅人,金額等于附表二(3)《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支出項目明細表》第14行。6、第12行“扣除項目合計”:金額等于本表第7至11行合計數。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1、 第13行“納稅調整前所得”:金額等于本表第6-12行。2、 第14行“納稅調整增加額”:填報納稅人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金額大于稅收規定標準,應進行納稅調整增加所得的金額。納稅人如有未在收入總額中反映的收入項目或者不應在扣除項目中反映的支出項目,以及超出稅收規定的扣除標準的支出金額,房地產業務本期預售收入計算的預計利潤等,也在本行填列。金額等于附表四《納稅調整增加項目明細表》第3列“納稅調增金額”第41行。3、第15行“納稅調整減少額”:填報根據稅收規定可在稅前扣除,但納稅人在會計核算中沒有在當期成本費用中列支的項目金額,以及在以前年度進行了納稅調整增加,根據稅收規定從以前年度結轉過來在本期扣除的項目金額。納稅人如有根據規定免稅的收入在收入總額中反映的以及應在扣除項目中反映而沒有反映的支出項目,以及房地產業務本期已轉銷售收入的預售收入計算的預計利潤等,也在本行填列。金額等于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21行。4、第16行“納稅調整后所得”:如為負數,就是納稅人當年可申報向以后年度結轉的虧損額;如為正數,應繼續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5、第17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填報納稅人按稅收規定可在稅前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額。金額等于附表六《稅前彌補虧損明細表》第6行第10列,但不得超過第16行“納稅調整后所得”。6、第18行“免稅所得”: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應單獨核算的免予征稅的所得額在彌補虧損后剩余的部分。金額等于附表七《免稅所得及減免稅明細表》中“免稅所得”,但不得超過第16-17行后的金額。7、第19行“應補稅投資收益已繳納所得稅額”:金額為本表第2行的數額用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再扣減“免稅所得”后的余額所對應的在被投資企業已繳納的所得稅款。應補稅投資收益小于短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中應補稅的投資收益合計數的,應按被投資方企業適用稅率從高到低,還原計算應補稅投資收益已繳納的所得稅額,其金額不得超過附表三的“應補稅的投資收益已納企業所得稅”的合計數。8、第20行“允許扣除的公益性捐贈額”:金額等于附表八《捐贈支出明細表》第5列“允許稅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贈額”的合計數。9、第21行“加計扣除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允許加計扣除的費用額。但不得使第21行的余額為負數。10、第22行“應納稅所得額”:金額等于本表第16-17-18+19-20-21行。本行不得為負數。本表第16行或者依上述順序計算結果如為負數,本行金額應填0。七、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1、第23行“適用稅率”:填報納稅人根據稅收規定確定的適用稅率。2、第24行“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額”:金額等于本表第22×23行。3、第25行“境內投資所得抵免稅額”:填報納稅人彌補虧損后的應補稅投資收益余額所對應的在被投資企業已繳納的所得稅額。金額等于第19行“應補稅投資收益已繳納所得稅額”,但不得超過第24行“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額”。4、第26行“境外所得應納所得稅額”、第27行“境外所得抵免稅額”:填報納稅人境外所得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境外所得計征所得稅暫行辦法〉(修訂)的通知》(財稅字[1997]116號)計算的“境外所得應納所得稅額”和“境外所得抵免稅額”。實行匯總納稅的成員企業取得的境外所得,不得參加匯總納稅,應單獨申報,就地計算抵免或補繳企業所得稅。第26行等于附表十《境外所得稅抵扣計算明細表》第7列合計數。第27行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當境外已繳納所得稅款按分國不分項抵扣,且附表十第8列合計數≤第9列合計數,第27行則等于附表十第8列合計數+第11列合計數,但不得超過附表十第9列合計數;如附表十第8列合計數>第9列合計數,則第27行等于附表十第9列合計數;當境外已繳納所得稅款按定率抵扣,則第27行等于附表十第13列合計數。5、第28行“境內、外所得應納所得稅額”:金額等于本表第24-25+26-27行。6、第29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列納稅人按稅收規定實際減免的企業所得稅額。金額等于附表七《免稅所得及減免稅明細表》中第10行與62行的合計數。其中,匯總納稅的成員企業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應按就地預繳的企業所得稅額計算抵免額。7、第30行“實際應納所得稅額”:金額為本表第28-29行。9、第31行“匯總納稅成員企業就地預繳比例”:填報匯總納稅成員企業按照稅收規定應在所在地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比例。10、第32行“匯總納稅成員企業就地應預繳的所得稅額”:金額等于本表第30×31行。11、第33行“本期累計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已在季(月)度累計預繳的所得稅額。12、第34行“本期應補(退)的所得稅額”:金額為本表第30-33行。實行匯總納稅就地預繳的匯總納稅成員企業金額為本表第32-33行。13、第35行“上年應繳未繳本年入庫所得稅額”:填報納稅人上一年度第四季度或第12月份預繳稅款額及匯算清繳的稅款額。1、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是對申報情況有些異常,如零申報等情況,主管稅務機關需要企業填寫該表,來確認企業的征收方式 是定額征收還是核定征收,表中有許多選項,如收入、成本等五項指標,僅收入或成本當中一項不能正確核算,其他項都能準確核算的話,主管稅務機關會核定所得率的征收方式,如果是超過一項核算不準確的話,就按核定定額征收企業的所得稅。2、如果確定了核定定額征收方式的,無需進行年度匯算清繳,如果是按所得率征收方式的,選擇B類年報表,只需填寫主要表和附表五即可。
以上就是有關“征收方式鑒定需要帶什么?小規模納稅人查帳征收方式改核定征收方式要辦什么手續”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