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是什么意思?小非是指股票發行前的一次減持,大小非是指股票發行前的二次減持。簡單來說,就是在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之前,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或者董事長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然后再通過大宗交易方式 *** 給自己的親戚朋友,這種情況叫做“大小非”。而這次的減持計劃,就是大小非們的“大小非”之爭。”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不少私募機構開始轉向“二級市場”,尋找新的投資標的。
一:股票大小非是什么意思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所謂股票大小非是指非流通股占總股比例的5%以下為小非,占5%以上為大非。 小非:就是小部分非流通股,股改之前就有承諾,非流通股在股改結束以后一年之內是不會在二級市場上拋售的,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沖擊。而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前,A股上市公司的股本分為上市流通股和非上市流通股兩個部分。2005年A股開始股權分置改革,基本上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送股后,非流通股股東就獲得了流通權。“大小非”的叫法因此出爐。 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的當天,叫做“解禁”。解禁之后大小非被套現賣出,叫做“減持”
二:上市公司大小非是什么意思
實際上“大小非”指的是一類股票的統稱。“大小非”的“非”指的是非流通股票,也就是上市公司不能在股票市場自由交易的一類股票。“大小非”包括“大非”和“小非”,“大非”指的是在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票中占比超過5%以上的非流通股票,“小非”則指的是在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票中占比小于5%的非流通股票。那么上市公司為什么會有非流通股票呢?因為上市公司的股份總額巨大,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一般只占流通股票的小部分,在市場流通的大部分股份已經足以支持上市公司的融資。而不再是市場上進行交易的那部分股票是為了維持公司原有股東的權益與地位,所以一般不被允許在市場上流通。非是指非流通的股票,持股數量低于5%的非流通股票叫做小非。持股數量大于5%的非流通股票叫做大非。在上市規則中,有些原始股東或員工持有的股票,要有一定的持有時間的限制,在這段被限制的持有時間內,這些股票不能進入到股票市場交易,這就是大小非限售,期限到了,就可以進行交易了,也叫股票解禁。
三:大小非股東是什么意思
伴隨最近股市的火熱行情隨之而來的是產業資本的不斷擴大力度的減持潮。
這其中以馬云的減持金額最多。
根據阿里巴巴前幾天公布的財報看,馬云在過去7個月的時間里,減持1.2%的股份,如下圖所示。
按照這樣計算,馬云過去這7個月,一共減持2.34億股,按照阿里巴巴最近這7個月的平均股價計算,馬云一共減持套現了大約430億元人民幣。
除了馬云之外,阿里巴巴的另外一個創始人蔡崇信,在這段時間也減持了0.64億股,減持套現大約120億元人民幣。
而這也不單單只是阿里巴巴的個例。
作為國內互聯網的另外一極,騰訊的馬化騰和劉熾平,同樣也是在減持,不過減持力度沒有馬云那么大就是了。
今年馬化騰減持過兩輪股票,一輪是今年1月14日至17日期間,也賣出500萬股股份,合計近20億港元。
另外一輪是6月9日至12日,連續4個交易日減持騰訊共964.78萬股,合計大約42億港幣。
這是馬化騰在2017年10月以來,首次減持股票。
而騰訊總裁劉熾平今年也數次減持股票,分別在1月份、4月份、5月29日、6月1日,一共累計減持差不多9億港幣。
這里舉例阿里巴巴和騰訊,只是因為他們比較有名,具備某種代表性。
如果說這只是個例,還不用怎么過度解讀。
產業資本減持,是資本市場的最基本自由。
投資者原因給這個公司這個估值,那么產業資本就有權利按照這個價格去減持手里的股票,因為這是投資者認可的。
不管這個價格以后是高估還是低估,也都是愿賭服輸的一錘子買賣。
所以產業資本減持,也是資本市場最基本的一個財富兌現的自由,也的確不能單純用道德綁架讓這些產業資本不能減持。
然而產業資本作為最了解公司發展情況,已經對公司發展未來了如指掌的人,產業資本的減持,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用腳投票”。
所以,如果當前產業資本減持,不是個例行為,而是一個大范圍大批量的行為時,那么你就要小心這些產業資本集中兌現財富的時候,就會發生財富大轉移。
所謂的產業資本,就是指實際在做這個產業,也就是發展這家公司的資本。
一般來說,國內說產業資本就是指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東。
這個大小非股東的意思是,股份超過5%的大股東,以及股份小于5%,但大于1%的小股東。
“非”的意思是限售股,一般大小非股東在企業剛上市的時候,所持有股票是限售的,一般要經過1-3年之后,才能變成流通股,可以隨時變現的。
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解禁”。
一般我們說大小非減持,就是指這些持有流通股的大股東和小股東,減持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的行為。
根據數據統計,截止7月10日,2020年年內,A股的大小非股東已減持股數高達225.98億股,總套現金額已超過3116.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05%,涉及上市公司數量多達1525家。
換句話說,今年的產業資本減持現象,是一個大范圍大批量的現象,而非個例。
而這其中,單單7月份前10天的時間, A股的大小非股東減持金額超過1069.6億元,占了過去7個月減持金額的1/3.
這說明,隨著進入7月份股市行情火熱和成交量都劇烈放大的情況下,產業資本卻在陡然加速減持的力度。
這些現象都是大家需要警惕的風險。
很多人問,每一輪牛市之后都是股災收場,大量散戶投資者的財富在牛市和股災的輪回里灰飛煙滅大幅度縮水,那么錢都是誰賺走了呢?
答案很簡單,散戶們在牛市和股災里縮水的財富,基本就是被這些產業資本高位套現給賺走了。
這也是為啥說牛市是社會財富的洗劫器的緣故,最終只會導致富人越富,然后消滅一大批中產。
對此,我們可以看上一輪牛市里的產業資本減持情況。
2015年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
上半年是火熱的牛市。
下半年是冰冷的股災。
而在2015年上半年發生在A股市場的減持例子近8000例,涉及公司近1300家,累計減持市值約5000億元。
這一瘋狂套現減持的局面在2015年5月份達到一個峰值,數據顯示,2015年5月份,滬深兩市凈減持金額近2000億元。
這跟當前情況何其相似?
而就在2015年上半年這些產業資本創紀錄的減持5000億現金后,2015年6月15日股災就來臨了。
這些產業資本在牛市里,趁股價翻好幾倍,甚至漲十倍的情況下,高位套現,最終留下一地雞毛給散戶投資者,這些在牛市里狂熱追高的散戶投資者,最終拿著產業資本高位套現的股票,在股災里不斷的腰斬再腰斬,財富自然而然的大幅度縮水。
也就是散戶投資者的錢,轉移到了高位套現的產業資本,以及高位套現的那些機構和個人手上。
所以,了解清楚這一點,在當前火熱的所謂牛市行情里,你們應該怎么做,其實大家只要冷靜下來想想,就應該很清楚了。
所謂的牛市,只是用來誆騙散戶進場接盤的把戲罷了。
其實真要說這輪行情是牛市的話,這個所謂的牛市也不是這個月才剛啟動,而是在2019年2月22日就正式啟動了,低點是出現在2018年的10月18日。
也就是股市已經從2018年10月18日見底后,持續漲了快要2年的時間。
當前上證指數因為大量權重和藍籌持續長期下跌壓盤,導致指數失真。
很多人說A股低估,實際上是被上證指數的指數失真所誤導。
實際上看看深證會更清楚。
下圖是深證的月線圖。
從上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本輪行情的起漲點,是2018年10月份,起漲的點位跟2014年低點是基本持平。
而深證指數從2018年10月至今,已經漲了快要兩年,漲幅也已經翻倍了,當前深證成指已經漲過了過去12年的一個大周期頸線位置13970位置。
而這個位置,也意味著一旦越過就進入了牛市的尾聲。
2008年在越過這個位置后的第三個月見頂。
2015年則是在越過這個位置后的第二個月見頂。
A股歷史上,深證只有那兩輪牛市突破了這個位置。
雖然越過這個位置,代表著指數確實走牛,或者說深證走牛,上證沒走牛,當前存在這樣的局部牛市,而沒有全面牛市。
但越過這個位置,也意味著當前屬于深證市值巨無霸的局部牛市,實際上也進入到了尾聲。
最多2-3個月的時間,在指數全面見頂之后的股災就會很有可能到來。
也就在股市已經持續漲了快要兩年的時間,由于這個月開始正式進入行情末尾的趕頂行情,結果就出現那么多輿論一致性把這樣已經進入尾聲的趕頂行情,鼓吹成牛市才剛要啟動,這是何用心?
所以,當前是行情末端的趕頂階段,而非牛市啟動階段,這一點還望大家一定要勞勞記住。
回到上面的一個問題。
這些產業資本為何要在輿論一致性的牛市鼓吹中,反而加大減持力度呢?
是他們不相信牛市嗎?
其實也不是,甚至也可以說這波行情拉起來,本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產業資本為了能夠高位減持。
因為今年是個解禁大年,這是因為2017年上市了大量企業,出現IPO大擴容,這些企業大都是在今年全部解禁。
所以本來這些饑腸轆轆的產業資本,就等著一波所謂的牛市,能夠方便他們減持高位套現。
從2018年10月份至今的這兩年時間里,A股的3800支股票,有大約500支股票出現了翻倍走勢,甚至還有幾個是漲10倍的大牛股走勢。
這是屬于這些股票的局部牛市。
而這些漲10倍的大牛股,大都是從市值幾百億,漲成市值幾千億。
這些大牛股基本都是各自的產業龍頭,屬于過去兩年在外資和內資里應外合之下,不斷推高我們核心資產的估值,而且是呈現十倍級別的推升。

而恰好,當前減持力度最大的,也都是這些在過去兩年漲了好幾倍的股票。
如果你是這些股票的產業資本,你面對自家公司漲成幾百倍市盈率,甚至上千倍市盈率,把市盈率漲成市夢率的情況下,你是這些企業的產業資本,你也只會老老實實的用腳投票,乖乖減持,畢竟送上門的錢,不要白不要。
更何況,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實體經濟也不景氣。
我們整個宏觀杠桿率在今年還進一步上升了,大量企業家自身都存在債務問題。
這使得,這些產業資本在實體領域急需大量現金來維持現金流穩定的情況下,面對股市瘋漲,他們更有減持套現的動力和需要。
比如說如果你做一家企業,你眼瞅著自己有一筆十幾億的債務要到期了,而這個時候因為資金緊張,你不好湊夠錢來還債,那么這個時候你所持有的股票又瘋漲了好幾倍,你肯定是想都不用想,就直接會把自己所持有的股票,高位減持套現一部分出來救急。
這屬于要睡覺就有人遞枕頭的典型。
至于是誰遞這個枕頭,大家可以自己仔細想想。
隨便列一些這兩天被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批量減持的近兩年股票走勢。
像這個從36元漲到了226.3元,漲幅達6倍,市盈率1000倍。
再比如當前深證指數的市值排名第四位,總市值超過4000億的巨無霸。
2018年10月份最低的時候,它還只有7.49的價格,而現在它已經漲到了60元,漲幅達8倍。
類似這樣的股,在深證指數的市值前50股票里,還有不少。
正是靠著這些市值巨無霸的連續翻倍走勢,才能讓實際上大多數個股下跌的情況下,但整個深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走出了牛市行情。
我統計了下2018年10月18日至今的股票漲幅情況。
有8支股票在此期間漲幅超過10倍。
有56支股票在此期間漲幅超過5倍。
有380支股票在此期間漲幅超過3倍。
而這些產業資本減持的大都也是這些過去兩年漲幅翻倍,甚至翻好幾倍的股票。
如果說牛市的話,的確是屬于這些局部股票的結構性牛市。
但當前的牛市,并不是現在剛啟動,而是已經漲了快兩年了,局部一堆漲幅好幾倍,甚至10倍的股票。
這就是我一直跟大家說的,當前A股的冰火兩重天情況。
很多人說A股的估值低,其實是被指數失真所誤導的一個結果。
但實際上,當前A股局部泡沫化很嚴重。
而比較危險的是,這些局部泡沫化的股,還大都是我們的一些優質資產和核心資產。
在這些資產過去兩年漲了五六倍,甚至漲了十倍的情況下,再優質的資產,也會變成優質泡沫。
而就跟我以前說的那樣,雖然當前A股的確同樣有一大批估值極低的藍籌股,在過去兩年不斷下跌。
但一般散戶都不會去買這些跌了兩年的股票,而只會去追漲那些已經漲了五六倍的熱門股。
因此,整個市場輿論都在以上證指數還低估作為噱頭來忽悠牛市剛啟動,忽悠散戶進場。
但當散戶進場后,這些輿論和各路大V推薦給散戶的股票,通常也都是那些已經漲了五六倍的股票,而不是讓散戶去買那些低估的藍籌股。
所以,低估只是這些別有用心的大資金的一個障眼法,鼓吹牛市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讓這些外資和機構抱團扎推的優質資產,在漲了五六倍之后,能夠有大量人接盤。
這也是為什么,這些產業資本會在漲了五六倍之后,在股市成交量劇烈放大之后,加大減持力度。
因為只有股市成交量劇烈放大,大量新韭菜進場,才有這個承接力度去給這些外資、機構和產業資本在股票漲了五六倍之后,有大量的接盤俠去接盤。
說白了,現在股市就是一個收割期。
這個時候沖進場內,去買這些過去兩年漲了五六倍的股票,就沒差在自己腦門上寫著“接盤俠”三個字。
但當前股市成交量最集中的,就在這些過去兩年漲了五六倍的股票。
隨隨便便一個拿出來都是五六十億的日成交量,甚至還有上百億成交量的。
這說明當前大量散戶扎堆,都在給這些過去兩年漲了五六倍的股票進行博傻。
為何?
因為當前的趕頂行情里,漲最好的股票,就是這些股票。
比如上面舉例的那個當前4000億市值的巨無霸,最近兩個月累積漲幅達75%。
另外一個市值5000億的創業板一哥,今天還一度漲停了。
因為這些過去兩年漲了五六倍的股票,現在大都市值在千億以上,對指數有極大的拉動作用。
所以最近這一個月的趕頂行情,基本也是這些股票在極限拉升,強大的賺錢效應,再加上極大的流通市值容量,讓這些股票,集中了市場大部分資金,在集中炒作。
所以不管是新進場的新韭菜,還是場內喜歡追漲殺跌的老韭菜,大都也集中在這些具備強大賺錢效應的股票里賺得不亦樂乎。
但也就是這些股票,存在巨大的局部泡沫化的風險。
如果股市繼續瘋漲下去,這些市值前列,但又已經估值泡沫化的股票,也必然還將繼續瘋漲下去。
但這也意味著這些股票,已經面臨了巨大的泡沫爆裂的風險。
這時候才進場去博傻的人,實際上有很大可能會接到擊鼓傳花的最后一棒。
在當前產業資本紛紛老老實實用腳投票加大減持力度的情況下。
我們作為散戶的投資者,不妨還是冷靜一些。
千萬別去追這些動不動就漲了五六倍,甚至十倍的股票。
A股因為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為了融資需要創立的,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實體經濟輸血,而不是給散戶賺錢。
這使得A股本質上就是散戶絞肉機。
每一輪牛市之后,必有股災,也是這個原因。
在機構、外資和產業資本紛紛高位套現之后,必然會留下一大堆散戶站在山崗上站崗。
短時間內巨大的賺錢效應,都只是為了誘騙散戶進場的誘餌罷了。
想要在A股里真正賺到錢,只能是在熊市里抄底,等到牛市里賣出。
不管現在是不是牛市,但可以明確的是當前已經進入到行情的末端,而不是牛市剛要啟動的時候。
所以這個階段,如果你還有股票持倉,你只能是越漲越賣,分批獲利了結,落袋為安的階段。
而不是不要命的在巨大賺錢效應面前,狂熱的往里沖,去追高那些熱門股。
當然了,在當前如此巨大的量能慣性下,這些熱門股往往在行情末端也是最瘋狂的時候。
人性的貪婪,會把這些股票的股價推高到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才會形成泡沫化危機。
我們很難預估人性會貪婪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也很難跟你保證你現在賣掉股票,會不會賣飛。
但我只能跟你說,現階段這些漲了五六倍的熱門股票,基本半年后股價都會比現在的價格,低很多。
這是一個概率比較大的事情。
在股市里,要奢望把自己手里股票,賣在最尖尖的最高點,本身就是一種貪婪的奢望。
這種貪婪的心理,往往才會導致我們被溫水煮青蛙的原因。
漲到自己心理預期目標,就選擇獲利了結,落袋為安,有賺就好不要貪心,等待下一次有確定性的機會再入場。
這樣才是能夠真正穩定長期盈利的 *** 。
不過這是對人性的一個巨大考驗。
所以如何在“風險”和“收益”二者之間去做權衡和取舍。
是任何一個投資者,都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
本文
四:大小非減持是什么意思,對股市有什么影響
股票上市的時候,我們在二級市場上買的是流通股,還有那些老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不讓在二級市場上交易),有一些是老股東得股份,就像他們剛開始創業一樣,所以他們的股份可能是一分錢都不到,但是一旦流通就可能按市價兌換有可能兌換100,有可能兌換10快。大非就是持有股份較多的非流通股東,小非就是持有股份較少的非流通股股東。當年因為大股東不用在乎二級市場的股票價值,因為再高也賣不了。所以國家要求股改,股改了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是一樣的,像外國市場一樣,說是為了保護小股民的利益。大小非減持為什么會讓股市下跌呢?你想想一個1分錢的東西現在可以賣幾十甚至幾百,你會不買,賣就需要更多的錢來接籌碼,本來市場上10家賣菜的,100個人買菜,現在大小非解禁,就如100個人賣菜十個人買菜,你說你不便宜能賣出去嗎?所以原先的估值系統被打亂了大小非減持會給市場帶來供求壓力,大非在行情不好時減持可能性不大,但小非就難說了一般性是跌,9月以后壓力巨大非流通股變流通 ,大非是持股大于5%,小非是持股小于5%,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通常來說大小非解禁股價應下跌,因為會增加賣盤打壓股價;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會立刻拋出來而且如果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拋出,反而會吸引部分資金的關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