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縮量,微跌,大概都在等吧,等對岸的加息落地。上證指數收于3275.76 -0.05% -1.68深證成指收于12399.69 -0.07% -8.87滬股通-4.70億,深股通-7.02億滬市成交量2.49億,繼續縮量,關注今晚的加息消息。
一:指數基金排名前十名
“扒一扒”一個稀有的新經濟指數基金
一、發展新經濟是人口紅利消失前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1989-1992年最后一批人口出生高潮的新生兒也到了而立之年,而人口紅利與消費活躍度呈正相關,由于我國消費占GDP比重常年為50%以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消費能力增長不足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一道難題。
回頭看來目前市場上最火爆的消費品,有蘋果,有特斯拉。蘋果通過其獨立的操作系統,避免了安卓手機卡頓的毛病。而Airpods又實現了“真”降噪,用過的鄉親都知道和其他產品的區別。特斯拉能夠成為目前全球最熱銷的新能源車,其中的關鍵不在于“電動”,而在于“智能”。像FSD芯片比其他的AI芯片運算速度要快出許多倍,駕駛員在車聯網應用體驗上會明顯優于其他車主。另外特斯拉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探索,甚至是在4680無鈷電池的嘗試上都力求解決動力電池成本高,續航里程短,安全性不足的缺點。
上述兩種不同的產品,背后都有著一樣的邏輯,這就是——科技驅動。可以說科技既滿足了人們更便捷、更舒適的需求,同時也帶動了“消費升級”。
二、新經濟是政策重點扶持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疫情帶來經濟停擺,一季度GDP甚至來到了-6.8%的水平。但政策并沒有像以往大力發展基建,而是提出了“新基建”的說法,也符合了“三去一補”的整體思路。像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不但有減稅等利好,還有多重補貼幫助企業補充現金流。資本市場近年來施行的“創業板再融資放寬”,“創業板注冊制”也打通了資本市場向實體經濟輸血的癥結,融資效率明顯加快。
像中芯國際-U(SH688981)從過會到注冊僅用了3天時間,而龐然大物螞蟻金服也僅用了36天,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三、全球數字化浪潮不可避免
從最開始的支付寶、
正如馬云所說,在以前數字化是為了讓企業活的更好,而現在則成為了企業能否活下去的關鍵。從用戶行為分析到實現精準導流;從疫情期間人工智能客服的及時應答,再到物品數字化;通過區塊鏈技術溯源,數字化不但可以節省企業各環節的成本,同時也能為終端用戶帶來更安全的體驗。
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曾經以為四個現代化只是一句口號,沒想到現在全部成為了現實”。而未來科技引領的新經濟,其宏偉藍圖已經遠遠超過“四個現代化”的范疇了。
四、投資新經濟“怎么投”?
“新基建”的概念比較明確,既5G基站,服務器;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特高壓;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等,但是“新經濟”涵蓋的范圍明顯更廣,除了“新基建”之外還包括了新的消費形式和新的商業模式,通過單一的5G、芯片、新能源車等指數投資不能實現對“新經濟”的全覆蓋。
最近教主在新發行的產品中就找到了一款極其罕見的,跟蹤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指數的——銀華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QDII)(簡稱“新經濟ETF”)。教主從來不會盲目地看好某個新基金(需從基金本身風格和基金經理過往業績綜合考量),但“新經濟”基金對于三地優質公司的一攬子配置,以及低廉的交易費率卻讓我不得不在此撰寫此文。
下面教主就從投資再平衡和其跟蹤指數的長期走勢來和鄉親們一起看看,為什么這款基金如此“罕見”?
五、投資中資產再平衡的意義
事實證明股債平衡的投資方法有助于產品降低波動,提高收益率,而在投資組合中加入5%的黃金又可以使效果變得更好。
從上圖我要穩穩的幸福(CSI1014)的長期收益率可以看出,固收的產品長期收益率與滬深300類似,但波動率明顯更小。
比較常見的投資再平衡的方法有大類資產的再平衡(如股票、債券、商品平衡);有跨市場的再平衡(如A股、港股、美股平衡)。
像一些長期極為優秀的基金經理擁有根據宏觀政策選擇大類資產的能力,從而產生長期的超額收益。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借鑒思路,通過資產的再平衡來實現穩健投資。
簡而言之,資產的再平衡有以下幾項優點:
(一)可以平抑不同市場的地緣風險
投資單一市場容易受地緣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資產回撤幅度較大。比如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日本的福島核泄漏,以及英國的脫歐事件,而通過跨市場投資可以平攤單一市場發生風險對資產凈值的影響。
(二)可以實現匯率的再平衡。
很多鄉親由于長期居住在國內,不會覺得匯率的變動對日常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但想必今年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出口企業會有較深的感悟。
(截止10月22日,人民幣年內兌美元已經上漲4.18%,甚至超過了銀行理財的收益)
本幣貶值會導致海外熱錢流出,從而對大類資產的定價造成不利的影響,而如果是跨市場的投資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匯率因素的影響。
(三)可以分別借助美股長牛,港股低估,A股資金長期流入的“東風”。
之前很多人吐槽一些有競爭力的公司去海外上市,但除了這些公司的投資方很多都是國際財團,為了便于他們進出之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際的熱錢都集中在華爾街,有了強大的金融體系,科技實力才有了強勢美元和40年股市的長牛。
而香港市場從估值來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僅高于俄羅斯),安全邊際非常高。

從A股市場來看,其生態環境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日前鄉親們申購的九號公司,是第一家注冊地在境外的紅籌申報企業、第一家存在協議控制架構(VIE)的企業、第一家計劃發行CDR的企業,隨著A股制度的不斷完善,審核效率和包容性的提高,未來A股的整體質量將會有“質的飛躍”。
六、投資者該如何進行跨境市場投資?
既然跨境投資可以對沖風險,那么為什么很少有鄉親參與呢?
(一)海外市場并不適合投資者直接參與
1.信息不對等
對于港、美股公司來說,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財報的格式與A股有所不同,信息的不對等會導致在T+0,不限漲跌幅制度下的巨大損失。
2.出入金繁瑣
由于存在外匯管制等政策,出入金成為了跨境投資者最頭疼的一個問題,而通過QDII是更合規、便捷的方式。
3.影響休息
像美股的交易時間是北京時間的深夜,如果直接持有美股,勢必會影響正常的生活節奏。
4.退市風險高
美股IPO數量幾乎與退市股數量相仿,由于退市政策更嚴厲,個人投資美股小公司的風險非常大。
七、新經濟(159822)與其他跨境基金相比較的特點和優勢
(一)全球跨境基金中進行滬港深、美股布局的較少。
目前市場上跨境產品比較少,而在跨境產品中以配置A股、港股兩地的產品居多,如工銀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159976)。同時配置滬港深、美股三地的基金非常少。
(二)此前跨境基金中以混合型為主。
目前跨境基金中多為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如興全全球視野(340006)、上投摩根全球新興市場混合(378006),管理、托管費率較高。
(三)跨境指數基金中費率較低者多為主題基金。
此前跨境指數中費率較低的為一些消費、地產等主題指數基金,如華寶標普美國消費人民幣A(162415)、廣發美國房地產指數現匯(000180),由于風格相對固定,相應產品受單一行業變動影響較大。
(四)新經濟(159822)的特點和優勢。
作為跨A股、港股、美股三地的投資產品,新經濟(159822)跟蹤的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指數不但認購費率較低(萬8)。
匯聚了各行業的龍頭公司(如電商的阿里巴巴(BABA)、生活服務的美團、游戲娛樂的騰訊、人工智能的百度、教育的新東方和好未來、食品飲料的貴州茅臺(SH600519) 和五糧液),未來在存量競爭的格局下,成分股公司脫穎而出的概率非常高。
從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指數和滬深300、恒生國企指數對比來看,近年來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指數明顯更勝一籌。
另外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指數在波動率更小的情況下,復合年化收益率卻更高,最大回撤率更小。
同時從機構投資者參與認購的比例來看,參與熱情較高。
截至2020年10月16日,基金份額合計為902,234,315.00份,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為283,347,012.00份,占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31.41%;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為618,887,303.00份,占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68.59%。
二:最好的指數基金排名
富國天鼎中證紅利(100032)是今年走勢相對較好的指數基金。到目前為止排名90只指數基金的第一名。但因為今年股市是單邊下跌市,所以也是虧損的。但是指數基金中虧損最少的基金之一。那就沒準了 等下個月要是不來月經 就去買個試紙 自己試試吧
三:醫藥指數基金排名
大盤藍籌時代,指數基金最牛,尤其是50指數謹記
四:創業板指數基金排名前十名
1.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成立于2011年9月20日,最新份額為341299.06萬份(2017-06-30),托管銀行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規模為59.77億(2017-06-30)。2.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A(110026)成立于2011年9月20日,最新份額為71299.04萬份(2017-06-30),托管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規模為13.46億(2017-06-30)。3.天弘創業板指數A(001592)成立于2015年7月8日,最新份額為45977.95萬份(2017-06-30),托管銀行是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規模為5.21億(2017-06-30)。4.融通創業板指數A(161613)成立于2012年4月6日,最新份額為57738.52萬份(2017-06-30),托管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規模為5.11億(2017-06-30)。5.南方創業板ETF(159948)成立于2016年5月13日,最新份額為10319.77萬份(2017-06-30),托管銀行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規模為1.96億(2017-06-30)。創業板于2009年10月底開板,創業板指數則是2010年6月1日正式發布的,最早的指數基金于1年后的2011年成立。博時創業板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是成立最早的一批創業板指數基金,均成立于2011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21日,共有8只指數基金成立以來的凈值漲幅超過100%。其中,161613融通創業板指數增強成立以來的總收益最高,達到199.71%,年化回報達到14%。另外,159915易方達創業板ETF成立以來的總收益也達到191.43%,年化回報達到13%,業績表現不俗。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