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簡稱為什么是甬?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今天終于有了答案。甬是寧波的簡稱,甬江是寧波的母親河,也是中國第一大河。甬江發源于天臺縣境內,流經余余姚、鄞州、奉化、海曙四個區,最后注入東海。這條河的名字叫甬江。甬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約300公里,流域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占占到浙江省的三分之一。
一:寧波的簡稱為什么是寧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甬”在《辭海》里是指鐘柄。因“甬”字在古文中與鏞字相通,所以其本義是指大鐘。另外,從“甬”的字形來看,也很像我們平時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鐘形狀。而“甬”作為寧波的簡稱,則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了。當時,寧波這塊地方還不叫寧波,僅有鄞和句章兩個地名,隸屬于越國,是越王勾踐的領地。春秋后期成書的《國語·越語》載:“勾踐之地,東至于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后一舉攻破吳國,生擒吳王夫差于姑蘇山上,然后將其流放到荒涼的舟山島。對這段歷史,《國語·越語》記載道:“請達王甬句東。”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也寫道:“請使吳王居甬東。”300多年后,司馬遷在《史記·吳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這個地方“越滅吳。勾欲遷吳王夫差于甬東,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盡。”史料中講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寧波,而“甬東”、“甬句東”則是指現在的舟山島。 對“甬”字的來歷,三國時期的韋昭在《國語·吳語》注:“甬,甬江。”就是說“甬”這個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縣與奉化交界處的江口鎮塔山,發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竇山的余脈,山南為奉化,山北為鄞州。《奉化志》上講,甬山的得名是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鐘,且山上水源豐富,像泉水一般涌出來,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稱甬山。如今《辭海》里解釋:“甬,浙江省寧波市的簡稱,因境內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時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遼闊,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縣時,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寧海、象山一部分,縣府設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內惟一通向大海的這條甬江,成為這一地區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當時甬江名氣己很大,鄞、甬兩個地名同時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時所指的甬江,是從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橋方向流來的東江匯合處開始,一直到鎮海口出海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現在己將從甬山流至寧波市區新江橋的長達121公里江段稱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匯合于寧波市三江口至鎮海口的22公里江段稱為甬江。 古時將甬江流經的區域都稱為“甬地”,盡管這塊土地的名稱曾經歷多次變遷,但“甬”始終作為它的簡稱,延續至今。 寧波春秋時期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郭、貿、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將明州府改為寧波取"海定則波寧"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寧波就是“寧可讓自己的波波‘乳房’變大”的意思寧波之前叫明州,因為市區里有日湖和月湖,日月為明,因為明朝時期與國號重,又有海定則波寧之稱,所以改明州為寧波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寧波的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發源于上虞縣梁湖;奉化江發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東海。
二:寧波的簡稱為什么叫甬
很多時候說起杭甬雙城記,不少非浙江地區的人有點摸不著頭腦,“杭”意指省會杭州,那么“甬”是指何地呢?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寧波!
那為何會簡稱“甬”而非“寧”呢?如果查看哪個城市是簡稱“寧”,會發現竟然是江蘇省省會南京,難道是因為南京市的城市地位高,搶注了“寧”這個簡稱不成?非也,這純粹是誤會,“甬”這個簡稱更為古老,更具有代表性。
寧波城市的稱謂變遷
城市的簡稱除了源于典故之外,大多是和城市名有關的。但“寧波”這個城市名在他2000多年的建城史上是較短的一段時間,是明初才開始的,而更長的一段時期是叫“明州”,明州港是古代的海上絲路之一。至于為何改稱寧波,和避諱大明朝有關。
不過“寧”作為寧波市的簡稱民間偶爾也是在用的,比如有“寧紹平原”、“寧式家具”等等。但從古代典籍來看,“甬”才是寧波這個區域的正統簡稱,而非“寧”。
“甬”這個簡稱的
《國語.吳語》中注釋:“甬,甬江。”意指“甬”這個地名源自甬江。其實在其他古代典籍中也有類似記載,是我國各大城市中少數的具有簡稱的城市之一。
另有《左傳》中寫道:“請使吳王居甬東。”以上這些都是三國時期以及更早的典籍,說明寧波這片土地被稱之為“甬”是具有2千年歷史的,要比許多城市稱謂的記載更為久遠。

所以簡稱為“甬”是更具有歷史厚重感的,而且也要比簡稱“寧”更具有象征意義,可溯源這個城市的故事。只不過因為寧波一直以來比較低調,再加上“甬”字也比較特別,所以不太被外人所知罷了。
小結
隨著寧波城市經濟崛起,對外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加上浙江省的“杭甬雙城記”的唱響海內外,“甬”這個城市簡稱必將會被更多人所熟知。
有些人可能會說還是沒有“寧”更直接,只不過被南京市搶先了,寧波市搶不過。但對于南京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尷尬,許多人也不知道南京簡稱“寧”呀,經常會把“寧”誤認為是寧波呢。
而且一個城市的稱謂并非靠簡單好記,而是依靠城市本身的經濟、文化等影響力來傳播的。如同上海市簡稱“滬”、西安市簡稱“鎬”,同樣從字面上和現在的城市全稱關系并不大,但廣為人知,這邊是上海、西安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決定的。
所以寧波要讓全國人民知道自己城市的簡稱是叫“甬”,需要的是對外更多宣傳,擴大城市各方面影響力,這才是根本,讓這個古老的代稱深入人心。
本人專注于發布和宣傳浙江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
三:寧波簡稱是寧還是甬
寧波的普通話讀音: níng bō
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有制訂地方性法規權限的較大的市,中國大陸綜合競爭力前15強城市,長三角城市群五大區域中心之一,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浙江省經濟中心,連續四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
四:寧波為什么不簡稱寧
南京簡稱“寧”應該是因為以前名稱“江寧”縣,江寧區現在仍然有。連“江蘇”的名稱都是因為“江寧”和“蘇州”而來的。江寧937年,南唐以金陵府為江寧府。北宋與清亦為江寧府。江寧又為縣名,或在城區,或在郊區。清與上元縣同為江蘇省城。民國廢府及上元,以江寧縣為省會。國民黨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寧于市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