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三、四年級(20)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河東(在今山西永濟西)人因其早年信道,中老年向佛,所以被稱為“詩佛”,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王維精通詩畫,蘇軾評價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錢鍾書稱贊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注釋】①鹿柴:王維在輞(wǎng)川半隱居生活時所居住的一所別墅(在陜西藍田),這里曾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住所。柴,同“寨”,柵欄、籬笆。②但:只,僅③返景:日落時通過云彩反射的陽光。景,“影”的本字,日光的意思。④復:又⑤青苔:生長在潮濕地方的苔蘚類植物。【譯文】在空曠的山中見不到一個人,但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夕陽返照的光芒射到了樹林深處,又反射映照到了青苔上。【賞析】王維晚年在陜西藍田購置輞川別業之后,與好友裴迪逐處作詩,描繪當地鹿柴、竹里館等二十處勝景,自輯二十首五絕而成《輞川集》,收錄于《王右丞集箋注》,這首詩是其中的第四首。這首詩中,詩人主要凸顯了鹿柴風量的幽靜。詩的首句寫山中空曠不見人,次句卻加入人發出的聲音,以此來襯托山林的靜寂。詩的后兩句,詩人以夕陽返照來襯托山林的幽暗,從視覺方面展現了夕照下鹿柴的幽靜,表現了山林平和、靜謐和幽深的特點。
讀一讀這些詞語和句子,我發現這都是閱讀課文的技巧,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想畫面,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描繪的聲音,也可以根據內容想象腦海中曾經聞過的味道,還可以根據內容想象嘗過的味道。至于掌握了這些閱讀技巧,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
交流范例:
這兩組詞語都是描寫聲音的:
第一組詞語描寫的是熱鬧的場面,
第二組詞語寫的是形容聲音很小,或者形容安靜的場面。

第一組中的詞語表示時間短,
第二組中詞語的意思表示時間比第一組長一些。
詩人簡介:
王維是唐朝詩人,畫家兼音樂家,號摩詰居士。
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