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計入統籌賬戶,統籌賬戶的錢還屬于自己的錢嗎?】當然不屬于。那么是屬于哪里的錢的呢?那就是統籌賬戶的錢,統籌賬戶的錢,說穿了就是養老保險基金的錢。進入統籌賬戶的錢雖然不屬于我們自己的錢,但可以說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錢。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我們在單位上班,我們都要按比例承擔養老保險的繳納費用,其中用人單位的繳費比例為16%,我們個人承擔8%,總的繳費比例為24%。這個錢都是用人單位代扣代繳以后通過稅務部門征收,然后全部劃入養老保險基金的賬戶,所以很多人就會認為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的比例是24%,按照這24%的繳納的養老保險,大家都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錢,單位繳費部分是單位為自己繳納的錢。大家之所以會有這種認識,是因為養老保險一直是采取兩個賬戶管理的模式,單位繳費部分是計入了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是計入個人賬戶,單位之所以要為職工個人繳費,那是各自履行責任和義務不同。養老保險的資金籌集渠道其實和其他社會保險是一致的,即單位出一點,個人出一點。養老金保險的繳費賬戶雖然是以個人的身份證作為識別號,只要是單位職工,只有單位和個人同時繳納才是完整,少了任何一個部分都是不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的。那么為什么養老保險要劃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呢?這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統一的。我們在辦理退休計算養老金時,養老金是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基礎養老金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來作為計發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從基礎養老金的計算過程來看,和我們個人繳費或是單位繳費都是沒有關系的,但也是我們繳費之后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一種體現。而且基礎養老金的比例會高于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的支付來源是由統籌賬戶來負責支付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按照個人賬戶總額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高低和個人賬戶總額的高低是密切掛鉤的。個人賬戶部分是由個人賬戶來支付的。由于養老金這個兩部分的結構不同,資金支付的渠道不同,所以我們在繳納養老保險時,就需要按照繳費比例劃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單位繳納部分雖然是進入了統籌賬戶,而進入統籌賬戶的資金雖然不屬于個人所有,但是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是與我們每個參保人都是有密切關系的,畢竟我們的養老金全部是由養老保險的基金來發放的,我們通過繳納養老保險,進入了養老保險這個大池子,雖然養老保險基金的錢不屬于我們單個的人,但是屬于我們繳納養老保險的每一個人,是確保我們退休后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蓄水池。綜上所述,養老保險單位繳費部分計入了統籌賬戶,統籌賬戶的錢不屬于我們個人,而是屬于養老保險基金。養老金的計算也不會和單位繳費部分進行掛鉤,但卻是我們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根本保障,同時也是我們基礎養老金來源的支付渠道。
一:享受統籌基金支付的待遇
1、統籌基金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比如多數地區是個人繳納8%,單位繳納20%,這些資金合在一起形成統籌基金,用于支付養老金,有的地區資金不足,地方財政還會補充一些加入統籌基金。2、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總額是不等的,統籌基金是用于支付已經退休的人員,個人賬戶總額是在職人員的,所以才會出現上面所說的有些地方資金不足。統籌基金是對于不記入帳戶部分的繳費,需要進入統籌基金。統籌基金就是所有單位繳費都統一放到一個公共的基金部分,然后在從這個統一的統籌基金中支出基金給那些需要享受待遇的參保人員。各險種的統籌基金都是分別管理的,即各險種有各自的統籌基金。 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是指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中,扣除劃入個人帳戶后的剩余部分。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屬于全體參保人員,實行專項儲存、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挪用。統籌基金主要用于參保人員住院、非定點醫院急診搶救、異地轉診(院)、異地安置、特殊病門診等醫療費用。
二:統籌基金支付待遇是什么意思
統籌基金支付就是用統籌帳戶資金支付參保人相關醫療費用,帳戶支付,也就是用你的醫保卡在藥店或門診的刷卡消費行為。醫保統籌管理,由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組成。統籌基金是對于不記入帳戶部分的繳費,需要進入統籌基金。統籌基金就是所有單位繳費都統一放到一個公共的基金部分,然后在從這個統一的統籌基金中支出基金給那些需要享受待遇的參保人員。各險種的統籌基金都是分別管理的,即各險種有各自的統籌基金。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是指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中,扣除劃入個人帳戶后的剩余部分。統籌基金包括統籌地區全部參保單位繳費總額扣除記入個人帳戶后的剩余部分;財政補貼;社會捐助;銀行利息;滯納金等。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屬于全體參保人員,實行專項儲存、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挪用。統籌基金主要用于參保人員住院、非定點醫院急診搶救、異地轉診(院)、異地安置、特殊病門診等醫療費用。本條內容來源于: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三:什么是統籌基金支付待遇
醫保統籌支付是什么意思??
醫保統籌管理,是由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組成,統籌基金支付就是用統籌賬戶資金支付參保人相關醫療費用。
?一般來說,醫保統籌基金是屬于全體參保人員的,實行專項儲存、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挪用。??和醫保統籌賬戶對應的則是醫保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錢主要
醫保統籌支付包括什么?
?統籌基金包括:統籌地區全部參保單位繳費總額扣除計入個人賬戶后的剩余部分;社會捐助;銀行利息;滯納金等等。
住院費用醫保怎么報銷

1、若在參保地的社保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可直接在繳費的時候使用醫保進行報銷結算,但因為各地醫保報銷比例等規定不一樣,因此具體能報銷多少,還要以當地規定為準;??2、若在異地就醫住院,則還需要提前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可在“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上備案、或前往參保地醫保服務中心備案等,若未提前備案,卻因急病導致在異地住院,則需要先撥打參保地醫保服務中心熱線溝通,對方同意后再備案。成功備案之后,則在社保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可直接在醫院報銷結算,若無法在醫院報銷結算,則可將相關資料(如住院小結、醫療費用清單等)保管好,等回到參保地后,再前往醫保服務中心進行報銷。
醫保報銷比例
醫療費=醫保報銷費用+自費費用??醫保報銷費用=【(甲類藥品全部費用+乙類藥品扣除自付部分的費用+其他符合醫保規定的費用)-起付線】×報銷比例??費用計算最重要的就是報銷比例了,稍微有些復雜:??1、同一級別的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是相同的;??2、參保人身份會影響報銷比例。一般來說,退休職工醫保參保人的報銷比例>在職職工醫保參保人的報銷比例>居民醫保參保人的報銷比例;??3、醫療機構的級別會影響報銷比例。低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高級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4、各地規定不同,這點尤為重要,最好向當地醫保部分咨詢。??或許這樣說有些朋友還是看不懂,小編以上海為例,給大家舉個例子:??【注】:??1、各地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可能不盡相同,請咨詢本地的醫保部門。??2、起付標準以年為統籌,如當年某在職人員總共不超過1500元,則完全自付,如總共花費4000元,則2500元計入報銷。??如:上海在職人員走醫保門急診,刷完醫保卡當年計入賬戶部分后,自掏1500元便可開始報銷,同時注意門診報銷上限,如在三級醫院花費4萬元,全部為醫保甲類用藥,封頂線為3萬元,則總共報銷:(40000-1500-10000)×50%(上海標準)=14250元,需要自付15750元。??如果是住院報銷,先用醫保卡刷掉1500元以后,在53萬元以下的住院費用都可以報銷85%,超過53萬元的附加基金再報銷80%。??比如:如在職人員小李罹患重病,共花費40萬元,起付線1500元,其中10萬為報銷范圍外,報銷比例85%。??報銷金額為:(400000-1500-100000)×85%=253725元;??需要自己付費:146275元。
醫保斷繳一年會作廢嗎?
社保卡停止繳費以后,醫保卡內的錢并不會清零,但是從第二個月開始,去醫院看病就不能享受相關的補助和報銷了,直到醫保卡賬戶內的錢到零為止。??1、斷繳不超過3個月??參保人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自己的參保身份在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切換的,只要中斷時間不超過3個月,重新繳費后即可正常享受待遇。??2、斷繳超過3個月??中斷時間超過3個月的,各統籌區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設置一個不超過6個月的待遇享受等待期,待遇享受等待期滿后暫停原參保關系。??也就是說醫保斷繳有三個月的緩沖期,假設在這三個月內發生疾病等情況,可以把這三個月的醫保費補上,同樣可以享受職工的醫療保險待遇。
補繳后多久生效?
1、補繳時間計入連續繳費時間,但補繳期間不能享受統籌基金支付的待遇。??2、參保人員中止享受醫療保險待遇60天內(含60天)補繳醫療保險費的,從繳費次月起享受統籌基金支付的待遇;??3、中止享受醫療保險待遇60天以上至180天(含180天)補繳醫療保險的,從繳費當月開始計算,3個月后方可享受統籌基金支付的待遇;
想要了解更多社保方面的小知識歡迎持續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