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現在很多電商賣零食的知名品牌一樣,其實自家產品都是代工的,只是在包裝階段換上了不同的品牌包裝袋,然后開始在自己的電商渠道銷售。有一些愛吃零食又想省錢的人就會通過包裝袋后面的生產商地址去找廠家直接購買,其實很多廠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只是自己不擅長做營銷,不會搞渠道,只是有個小網店或者在線下渠道賣賣,主要依靠給大品牌代工賺錢,而自己的品牌賣的東西零售價要比那些知名品牌便宜很多,東西卻完全一樣,畢竟溢價能力低嘛。小米很多時候的做法與這非常相似,只是因為小米是做科技產品的,在自身的體系上會有更多的附加價值存在。 小米走的是自有品牌代工+合作品牌孵化的體系 其實小米生態鏈下現在很多產品就像是這個零食代工一樣,畢竟小米生態鏈下現在有那么多品類和具體的產品,小米怎么可能自己打造那么龐大的產業鏈呢,無論從經營角度還是管理角度自己去生產加工這么多產品都是不合理更不劃算的。 所以小米生態鏈下的產品通常就兩類,一類是類似小米空調的產品,自己做工業設計和功能設計,然后找空調代工廠進行生產。另一類就是與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智能硬件公司直接合作,很多小米生態鏈旗下的公司都是在各自領域深耕多年,雖然有技術和生產能力但沒有太好的變現能力的企業,那么小米依靠自己的品牌聲量來帶動銷售,同時將他們納入到自己的米家系統中和小米的銷售體系中形成共贏,這樣的企業小米通常情況下都會進行投資占股或控股,以此來實現在決策上有一定話語權。 不是代工廠做不出高性價比的產品,而是無論從品牌聲量還是體系上都沒有小米的影響力大 其實說TCL能夠給小米代工出空調,自己卻做不出性價比更高的空調是個偽命題,你可以去查查京東TCL空調的售價,高性價比的空調并不少。給人們帶來這種感覺得核心原因是,小米已經愈發深切植入到人們印象里的”高性價比“概念,一提到小米,很多人腦海中第一時間蹦出的就是高性價比這幾個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小米用高性價比顛覆了一個又一個行業,擠出了超高的品牌溢價。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高性價比本身其實就是小米的品牌策略,小米用自己的品牌價值觀在顛覆人們對各個行業原有的定價印象。所以人們才會一提到小米就想到高性價比,但其實TCL本身作為在國產空調中都算混的不好的品牌,他的品牌溢價本身也不高,在與小米同價位上他們是有與之對應的產品的。 但即便是同價位,你依然會覺得小米的空調更好,那是因為小米在設計上,功能性上要優于TCL的產品,更好看的工業設計和物聯網功能讓你覺得小米空調即便在同價位上也更具性價比。但其實對于廠商來說,一臺空調的核心成本都在壓縮機等硬件上,小米只是利用強大的體系優勢,在工業設計和功能性上給出了一些附加價值,這些附加價值在單位產品上所付出的成本其實非常低,可恰巧人們現在就是更看重這些附加價值。所以這也使得小米在相同的售價上顯得更具優勢,這就是體系帶來的優勢。 很多生產企業之所以被淘汰,就是因為這個時代品牌價值高于一切 這是個浮躁的時代,從互利網行業的瘋狂掠奪開始,處處可見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每天都在上演的PPT造夢,都在揭示著一個真相,就是這是個做得好不如吹得好的年代。為什么實業難以重振,為什么生產型企業很多難以為繼,就是因為他們不懂營銷,不懂傳播,不懂推廣。這是個資訊滿天飛的時代,是一個掌握了話語權就掌握一切的時代,很多還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概念的人都陸續在被淘汰。那些還秉承著匠人精神孜孜不倦的大師,要么已經被企業供養起來,要么就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作為一個品牌,類似TCL這樣的甚至知名度還遠遠不如TCL的中國企業太多,很多根本就是碌碌無名,最終只能依靠給大品牌代工賺點辛苦錢,尤其是低端加工業,還不同于芯片加工等高端制造業,自身沒有太多只是產權可言。那不也只能靠給別人干活活著嗎?畢竟可替代性太強。所以一個強大的品牌才是這個時代企業最核心的價值,就像可口可樂之于飲料,耐克之于運動用品,茅臺之于白酒一樣,打著這些垂直領域最大品牌的旗號,產品是誰代工的還重要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