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637年2月4日,荷蘭火爆的郁金香交易市場突然崩潰,一夜之間,郁金香球莖的價格一瀉千里。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金融泡沫,被稱為郁金香泡沫,又稱郁金香效應。
郁金香在16世紀中葉從土耳其傳入奧地利,然后從這里逐步傳向西歐。當時,荷蘭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以其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荷蘭很快就成了郁金香的主要栽培國之一。
1630年前后,荷蘭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種,其顏色和花型很快就風靡了歐洲上層社會,在禮服上別一枝郁金香成為最時髦的服飾。王室貴族以及達官富豪們紛紛趨之若鶩,爭相購買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種。
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人們購買郁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并因此獲利,這種總是期望有人會愿意出價更高的想法,長期以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1634年,炒賣郁金香的熱潮蔓延為荷蘭的全民運動。
1636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郁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面對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沖昏了頭腦。他們變賣家產,只是為了購買一株郁金香。
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們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并創造了“期貨選擇權”,1636年可以賣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莖,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時只需交割證券市場差價,而且推出交易杠桿,允許買空。

1637年初,郁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郁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與上一年相比,郁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正如當時一名歷史學家所描述的:“誰都相信,郁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購買郁金香,即使再高的價格他們也會愿意買。貧困將會一去不復返。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伙計,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于這種花卉。”
就當人們沉浸在郁金香狂熱中時,一場大崩潰已經近在眼前。1637年2月,倒買倒賣的人逐漸意識到郁金香交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莖種到地里,也就很難再轉手買賣了。人們開始懷疑,花這么大的價錢買來的郁金香球莖,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郁金香合同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持有合同的人寧可少要點價錢也要拋給別人。在人們信心動搖之后,郁金香價格立刻就開始下降,公眾開始陷入恐慌。
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場突然崩潰,球莖的價格也猶如斷崖上滾落的巨石,一瀉千里,暴跌不止。雖然荷蘭政府發出緊急聲明,認為郁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勸告市民停止拋售,并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個星期后,郁金香的價格已平均下跌了90%,那些普通的品種甚至不如一顆洋蔥的售價。
1637年4月,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郁金香交易,從而徹底擊破了這次歷史上空前的經濟泡沫。
泡沫面前,人人平等。一夜之間,不知多少人傾家蕩產。
郁金香泡沫也將荷蘭經濟推入蕭條,很長時間才得以恢復。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