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發簪,發釵,步搖有什么區別?
隨著漢服大熱后,各種配飾也開始跟著火起來了,但是發簪,發釵,步搖還是有很多小伙伴傻傻分不清楚
一發簪 由笄發展而來,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一種長針。后專門指女性用來插髻的首飾。杜甫《春望》里寫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辭海》里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于發的一種長針,后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
二發釵 由雙股或者多股的長針交叉組合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發釵的普及大約在西漢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我國婦女的主要頭飾之一。
三步搖 如果在發簪發釵上裝綴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飾物,這就成了另一種首飾,名為“步搖”。
步搖的概念,始于兩漢時期,最初用于貴族禮服。其形制多為鳳凰蝴蝶類,或綴有流蘇,隨著佩戴者走路而搖曳生姿,故名步搖。《釋名.釋首飾》曾記載,“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制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點綴。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玲瓏有致,與釵細相混雜,簪于發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