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洋特鋼集團董事長杜慶申】杜慶申,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界河店鄉杜劉固村人,現任河北永洋特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出生于農民家庭的杜慶申,在解決溫飽后,不甘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生活。他憑借做過豆腐、賣過粉條,在石料廠、鐵合金廠、化工廠當過工人的經歷,認準了“無工不富”的道理,感到要擺脫貧困,就必須興辦廠攤。為帶領群眾脫貧,1982年,作為杜劉固村第二生產隊長的杜慶申走街串戶湊了7萬元辦了一座小型軋鋼廠,邁出了興辦企業的第一步。杜慶申以廠為家,白天騎自行車找原料、跑銷售,回來后與大伙一起干。年終看著鄉親們分紅點票子,杜慶申第一次體會到了人生的價值,也產生了把企業做大的想法。
1987年,杜慶申籌措100多萬元建起永年縣軋鋼廠,職工每月收入達到400-500百元,還向村里上交了幾十萬元,用于發展生產和解決群眾困難。杜慶申還是騎著自行車跑業務,幾個人擠在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廠房里辦公。
剛剛擺脫貧窮的初步富足,使一些人產生了“小進則滿、小富即安”思想。杜慶申頂住世俗觀念的沖擊,決心進一步把企業做大。為了讓鄉親們盡快富起來,1993年杜慶申跑山東、下河南、到上海、去廣州聯系合作伙伴。按理說,當時他已是個老板,卻仍然在小地攤吃飯,住最便宜的旅店,伙計們都說他“在家是老板,出差睡地板”。當年,永年縣軋鋼廠與湖南常德城市建設開發公司和香港億洲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投資3000多萬元,組建河北永洋鋼鐵有限公司。籌建永洋公司時,杜慶申與大伙吃住在工地,沒日沒夜地干。餓了,泡一袋方便面;渴了,喝一口自來水;困了,在沙發上打個盹,杜慶申的精神影響著同事與合作伙伴。
經過一番艱辛努力,“河北永洋鋼鐵有限公司”出現在地平線上,并于1994年正式投入生產,投資三方期盼預期效益。
然而,就在河北永洋鋼鐵有限公司投產不久,國內鋼鐵市場出現了大的滑坡,鋼鐵企業紛紛敗北,“永洋”的產品也堆積如山,企業幾乎在瞬間就背上了3000多萬元的沉重包袱。此時的杜慶申不知在辦公室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面對的現實對于他,無疑是一場惡夢!倔強的杜慶申從沒有服過輸,他堅信困難和阻力是暫時的,他暗暗叮囑自己:頂住!頂住!絕不能趴下!失敗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事在人為,興衰自擇。在進與退乃至生與死的關口,杜慶申顯示了處變不驚的過人膽略。他經過市場調查,瞅準了輕軌“大廠不愿干、小廠干不了”的市場空擋,果斷調整產品結構,轉產輕軌,終于使企業轉危為安,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投產之初,為了按時完成外商的定貨合同,他親自到車間帶班,“白天董事長,晚上當班長。”與工人一起苦干,使班產由20多噸提高到60多噸,開創了永洋公司奪高產的先例。2014年4月,組建河北永洋特鋼集團有限公司。
為優化永年區產業布局,推動特鋼產業上檔升級、高質量發展,永洋公司牽頭整合九家鋼鐵企業實施了整合重組、退城搬遷項目,建成1260 m3高爐1座、120噸轉爐1座及公輔配套設施。

永洋特鋼產業園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0多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0億元,建設完成先進的污染治理設施和環境管控一體化平臺,有組織、無組織排放均已高標準治理到位,燒結機配套建成活性焦煙氣處理系統,實現超低排放并通過驗收,成為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示范標桿和環境治理的標桿,為永年區環境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
河北永洋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在董事長杜慶申帶領下,堅持以生產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龍頭,以財務為中心。全面保障安全、全面治理環保、全面提升質量、全面降低成本。實施“質量名牌、服務名牌、信譽名牌”戰略,在經營上堅持“要想自己高興,先讓用戶高興;要想自己掙錢,先讓用戶掙錢;要想自己發展,先讓用戶發展。”和“一次打交道,長期交朋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強了永洋的金字招牌,為贏得越來越多的用戶和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實現產值56億元,上繳稅金4億元,累計上繳稅金超25億元。
杜慶申時刻關注著永年區的發展,捐款500多萬元,支持城建、交通、文化、民生、綠化等建設,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長足發展。
擁有幾十個億資產的杜慶申,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本色。他以廠為家,一心撲在工作上,任何奢侈享受從不沾邊。他每天與職工吃同樣的飯菜,剩菜剩飯下頓加熱再吃,即使陪同客人在賓館吃飯,剩下的飯菜也讓司機打包拿回。他不講究穿戴,一年四季一身工作服、一頂安全帽,常有客戶誤認為他是一個老工人。他常說:“只要大家都幸福了,我這輩子就沒有白活,就覺得人生很有價值。”
昨天,杜慶申順應歷史潮流,白手起家,歷經磨難,依靠百折不撓的毅力,改變了他本人和杜劉固父老鄉親的人生軌跡。今天,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憑借運籌帷幄的能力,創造了民營企業迅猛崛起的現代神話。明天,他將依托規模企業的經濟實力,率領全體員工乘風破浪,佇立潮頭唱大風,再鑄永洋新的輝煌,再譜新農村建設新篇章。
來源:河北永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