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紋巖事實:地質學和用途
流紋巖是一種富含二氧化硅的火成巖,遍布世界各地。這塊巖石的名字來自德國地質學家費迪南德·馮·里希特霍芬(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紅男爵”,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王牌飛行員)。流紋巖一詞來自希臘語rhyax(熔巖流),巖石后綴為“-ite”。流紋巖在成分和外觀上與花崗巖相似,但形成過程不同。
要點:流紋巖事實
· 流紋巖是一種噴出的富含二氧化硅的火成巖。
· 流紋巖具有與花崗巖相似的成分和外觀。然而,流紋巖是由猛烈的火山噴發形成的,而花崗巖是巖漿在地表下凝固時形成的。
· 流紋巖遍布全球,但在遠離大片陸地的島嶼上并不常見。
· 流紋巖根據熔巖冷卻的速度呈現出許多不同的形式。黑曜石和浮石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流紋巖。
流紋巖如何形成
流紋巖是由劇烈的火山噴發產生的。在這些噴發期間,富含二氧化硅的巖漿非常粘稠,不會在熔巖河中流動。相反,火山更有可能爆炸性地噴出物質。
當巖漿在地表下結晶(侵入)時形成花崗巖,而當熔巖或噴出的巖漿結晶(噴出)時形成流紋巖。在某些情況下,部分凝固成花崗巖的巖漿可能會從火山噴出,成為流紋巖。

產生流紋巖的噴發在整個地質歷史和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鑒于此類噴發的破壞性,幸運的是它們在近代歷史上很少見。自 20 世紀初以來,僅發生過 3 次流紋巖噴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圣安德魯海峽火山(1953-1957 年)、阿拉斯加的諾瓦魯普塔火山(1912 年)和智利的柴滕火山(2008 年)。其他能夠產生流紋巖的活火山包括在冰島、美國的黃石公園和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發現的活火山。
流紋巖成分
流紋巖是長英質的,這意味著它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通常,流紋巖含有大于 69% 的 SiO 2。源材料的鐵和鎂含量往往較低。
巖石的結構取決于它形成時的冷卻速度。如果冷卻過程緩慢,則巖石可能主要由稱為斑晶的大單晶組成,或者它可能由微晶或什至玻璃基質組成。斑晶通常包括石英、黑云母、角閃石、輝石、長石或角閃石。另一方面,快速冷卻過程會產生玻璃狀流紋巖,其中包括浮石、珍珠巖、黑曜石和瀝青石。爆炸性噴發可能會產生凝灰巖、火山灰和熔結凝灰巖。
盡管花崗巖和流紋巖在化學上相似,但花崗巖通常含有礦物白云母。白云母很少見于流紋巖中。流紋巖可能含有比鈉更多的元素鉀,但這種不平衡在花崗巖中并不常見。
特性
流紋巖以彩虹般的淺色出現。它可以具有任何質地,從光滑的玻璃到細粒度的巖石(隱晶質)再到含有明顯晶體的材料(斑狀)。巖石的硬度和韌性也是可變的,這取決于它的成分和產生它的冷卻速度。通常,巖石的莫氏硬度約為 6。
流紋巖用途
大約從 11,500 年前開始,北美人在現在的賓夕法尼亞州東部開采流紋巖。巖石被用來制作箭頭和矛尖。雖然流紋巖可以被敲成尖銳的點,但它不是武器的理想材料,因為它的成分多變并且很容易破裂。在現代,巖石有時被用于建筑。
寶石通常出現在流紋巖中。當熔巖冷卻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氣體被困住時,礦物質就會形成,形成稱為孔洞的口袋。水和氣體進入孔洞。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形成寶石級礦物。其中包括蛋白石、碧玉、瑪瑙、黃玉和極其稀有的寶石紅綠柱石(“紅祖母綠”)。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