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歐洲股市開盤之后,德意志銀行股價盤中下跌超過10%。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呢?原來,繼硅谷銀行和瑞士信貸暴雷事件之后,德意志銀行違約風險大增,再次引發了大眾對歐美銀行業健康狀況的擔憂。
首先,德意志銀行的信用違約掉期CDS(一種為債券持有人提供的保險形式)從142個基點躍升至173個基點,違約保險創 2018 年以來最高。另外,德意志銀行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也被大幅拋售。
德銀違約保險成本CDS狂飆之后,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酵,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情緒的蔓延。隨后德意志銀行股價暴跌,該銀行從三月以來,股價已經跌去20%。
在這里,我們也大致介紹一下CDS。
信用違約互換CDS是一種信用衍生品,用于規避信用風險。當借款人償付能力下降時,我們就會認為存在信用風險,此時最為穩妥的做法就是使用衍生工具對沖信用風險。對沖信用風險的通常做法是,合約買方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將標的資產的信用風險轉移至合約的賣方。這樣,在標的資產的信用出現惡化時,買方就能依照合約內容獲得補償。
信用違約互換CDS受到銀行的歡迎,銀行等金融機構通常用CDS來規避向其貸款的企業的信用風險。在宏觀基本面動蕩的環境中,金融機構對CDS的需求增加,以幫助自己免受損失。反之,在經濟繁榮時,貸款企業的違約風險通常會大幅降低,金融機構則會反過來賣出CDS套利。
也就是說,CDS 的價格越高,市場認為違約爆雷的可能性就越大。

德銀事件一出,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理馬克龍以及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均出來發聲,力圖平息市場的風聲。但不得不說,歐美銀行陸續暴露出的危機,真的是個例嗎?還是全球銀行業的普遍現象。
在硅谷銀行和瑞信風險事件尚未平息之際,德意志銀行也爆出了如此的大雷,頗有幾分金融危機來臨之前的跡象。后續究竟還會發生什么,真的令人難以揣度,仍需保持密切關注。
最近,幾乎每天收盤之后都會接待投資人和各家金融機構人員,在溝通交流中常常會被問到我們對市場的看法。當然,我們不太會談及個股,至多探討一些關于行業或板塊的看法。
而對于市場,哨子同學是這樣看的:
一、對于近期市場,我并沒有太多的看法,也沒有啥新穎獨到的觀點,無論是風格切換還是板塊輪動,這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很明顯,市場的結構化特征仍在不斷演繹,我想這也是今后的A股市場的基本特征,投資人遵循自己的想法即可。
二、對于較遠期的市場看法,我仍持以謹慎客觀的態度,不悲觀,但也不會因行情走勢而過度樂觀。在全球經濟緊縮的時代,歐美銀行風險事件此起彼伏,這絕非一個普通的事件,背后或許隱藏著更大的危機。我更關注的是,今年的黑天鵝究竟還會從哪里飛出來,在全球范圍內更大的危機嗎?
而對于自己管理的資產,我最為關注的是——投資組合的配置情況、投資標的的基本面狀況以及倉位管理、倉位控制方面的事情。如果情勢不妙,要果斷采取措施,與此同時,致力于在危機事件出現時能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捕捉到機會性的投資契機。無論如何,我都將致力于能為投資人獲取絕對性的正收益,而無關市場是上漲,還是下跌。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