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價格大跌,美股陷入動蕩。從2020年2月19日到3月31日,標普500在24個工作日內下跌23.31%,共觸發五次熔斷。雖然最近幾天,美股止住了大跌的勢頭,但走勢依舊震蕩。除權益資產外,同期的債券和大宗商品也開始走弱。2月2日至3月31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54%下跌至0.70%,跌幅54.55%。
2020年2月2日-2020年3月31日 美國各類資產漲跌
數據來源:Wind,2020年2月3日-2020年3月31日
雖然我們無法預言美股究竟會走向何方,但是回顧過往美股發生的幾次大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當前市場的真實情況。
盤點美股百年歷次大跌
1929年10月28日,深秋的清晨,在紐約的一條小街上,擠滿了喧囂的人群。大家緊盯著手中的懷表,因為面前的紐約交易所要到上午十點才開始營業。在寒風的裹挾下,人群中不斷爆發出抱怨、謾罵、怒吼。這些擔心股市崩盤的投資者,急于拋掉自己手中的股票,希望躲掉這場暴跌。當時《紐約日報》的一篇報道寫道:“華爾街上沒有笑容,但也沒有淚水,有的只是難兄難弟之間的同病相憐。每個人都想敷陳鄰人自己損失了若干錢,然則沒有人會甘心傾聽,因為這樣的故事每個人都聽了太多遍了。”
關于美股大跌的故事,每個投資者都聽了太多遍。從1929年大蕭條算起,近一百年,美股共出現17次比較大的下跌。如果進行總結,我們會發現美股大跌背后主要有四個原因:基本面惡化、美聯儲緊縮、股市估值過高、外部沖擊。
例如,2000年美股大跌,就是估值過高后的泡沫破裂;而1973年1月至1974年10月,受“基本面惡化”和“外部沖擊”的共同影響,標普500指數在20個月的時間里,下跌48.20%。通過統計歷次美股大跌的原因(含共同因素),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緊縮造成股市大跌的次數最多,共有7次;基本面惡化共導致5次;過高估值和外部沖擊均引發了5次大跌。
具體來說,“美聯儲緊縮”的特征是:美聯儲處于加息周期中,將市場利率水平上調至相對高位;這會導致部分資金從股市中撤出,從而降低股票價格,導致股市大跌。因“美聯儲緊縮”觸發的股市大跌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80年代,當時美聯儲為了應對經濟滯脹、石油危機等宏觀經濟問題,不得不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
“基本面惡化”往往表現為:股市的整體估值水平不高,經濟迅速惡化,甚至出現經濟衰退。例如:1929年大蕭條、1949年二戰后經濟衰退、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等。如果在經濟衰退中再疊加其他因素,將會進一步惡化市場。1929年美股大跌就是大蕭條與股市估值過高共同作用的結果:在3年的時間里,標普500指數跌幅高達86%。
“高估值”的具體特征是:市場估值水平遠超歷史均值,股市出現泡沫,但是通常并沒有伴隨經濟衰退。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后,標普500指數跌幅接近50%。但在市場不斷探底中,并未出現經濟惡化或者衰退的情況。
而“外部沖擊”是指:在美聯儲政策、基本面情況、估值情況都較為良好;突然爆發的外部事件導致股市快速下跌。但外部沖擊的影響往往較小。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標普500下跌3個月,跌幅為19.92%;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爆發,標普500下跌5個月,跌幅為17.53%。
標普500歷次大跌持續時間和幅度
數據來源:中金公司
通過比較過往的美股歷史,我們可以從“基本面情況”、“美聯儲政策”、“估值情況”、“外部沖擊”四個角度,觀察這次美股的大跌。
疫情前:不太糟糕的基本面
其實,在疫情爆發前,美國的基本面不算糟糕。2020年2月份美國的失業率為3.50%,是自1969年后,近50年的新低;同時美國也并未出現通貨膨脹的勢頭,近幾年的CPI一直維持在3%以下。可以說在肺炎疫情前,美國的宏觀經濟狀況并沒有邁入崩潰邊緣。

1948年-2020年 美國失業率與CPI走勢圖
數據來源:Wind,1948年1月-2020年2月
積極的美聯儲
在2018年底股票大跌后,美聯儲開始放慢緊縮的腳步。2019全年,美聯儲進行了三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1.5%-1.75%。而在近期美股大跌后,美聯儲緊急出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
3月4日,美聯儲降息50bp,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1-1.25%;
3月15日,美聯儲再次宣布降息100個基點,利率降至0-0.25%,并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松計劃;
3月19日,成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便利工具(MMLF),擴大對家庭和企業信貸流動的支持計劃;
3月23日,美聯儲宣布繼續購買國債和MBS,幫助金融市場恢復功能。目前,美聯儲仍將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短期內應不會轉向緊縮。
估值過高等多因素作用
這次美國出現暴跌,主要是“估值過高”疊加疫情共同作用的結果。過去11年美股長牛的原因是: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上市企業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進行債權融資;然后用融資所得的現金回購股票,提升企業的資產回報率,進而推升股價上漲。這樣的結果是,公司的賺錢能力沒有提高,股價卻大幅飆升,產生股市泡沫。在2019年底,美股整體估值偏高,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已接近近30年較高點位。
標普500指數近30年市盈率
數據來源:Wind,1990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
2020年的外部因素對股市高估值產生了突然的沖擊。新冠肺炎的爆發,對全球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帶來極大的沖擊,打破了投資者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在恐慌心理下,投資者拋售掉手中的股票和高收益債券,使得那些大舉負債的企業面對流動性壓力;同時股票市場不斷走弱,誘發進一步的恐慌,市場開始擔心金融危機的風險,不斷拋售美國國債等避險資產,最終出現“股債雙殺”的局面。
短期市場總是存在不確定性,美股短期的走勢難以預測,但是當市場陷入恐慌的時候,不斷放大情緒的影響從來不是明智的選擇,選擇更為長期、客觀的角度,更有助于投資者得出理性的結論。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受本次疫情和石油問題影響,后續一些問題也在發生深遠的變化,全球供應鏈合作模式會如何改變,全球化會不會發生倒退,并對各國經濟產生什么樣影響?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將如何博弈等等,都有待進一步關注。
文:任悅通(實習)
風險提示:本公司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者投資于本公司基金時應認真閱讀相關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并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也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有風險,請審慎選擇。本文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