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碳交易是什么意思碳排放交易是什么碳交易是誰和誰交易
一、碳交易是什么意思
碳排放權交易,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確定一定時限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以配額或排污許可證的形式分配給個體或組織,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權利,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一樣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確保碳實際排放不超過限定的排放總量。
成本低的企業可以多減排,通過碳市場將富余的配額賣給減排成本高的企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優的方式實現碳減排。碳交易市場中,交易主體可分為政府、履約企業、投資機構、非履約企業以及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等五類。不同的交易主體交易不同的標的物,會形成各種諸多交易模式。
機制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采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于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二、碳排放交易是什么
法律分析:碳排放交易,是指運用市場經濟來促進環境保護的重要機制,允許企業在碳排放交易規定的排放總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這些減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業內部以及國內外的能源。碳排放交易是一個可交易的配額制度,以議定書附件B所列承諾的減排和限排承諾計算的配額為基礎。例如,全球限定100單位的碳排放量,A國獲得15單位的指標,B國獲得10單位的指標,其他國家則獲得其余75單位的指標。如果A國只排放了10個單位,而B國排放了12個單位,那么B國就可以從A國購買2個單位的碳排放量。目前,在推動碳排放交易方面,歐盟走在世界前列,已經制定了在歐盟地區適用的氣體排放交易方案,通過對特定領域的萬套裝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認定,允許減排補貼進入市場,從而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法律依據:《京都議定書》 第十七條 《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就排放貿易,特別是其核查、報告和責任確定相關的原則、方式、規則和指南。為履行其依第三條規定的承諾的目的,附件B所列締約方可以參與排放貿易。
任何此種貿易應是對為實現該條規定的量化的限制和減少排放的承諾之目的而采取的本國行動的補充。
三、碳交易是誰和誰交易
碳交易市場中,交易主體可分為政府、履約企業、投資機構、非履約企業以及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等五類。不同的交易主體交易不同的標的物,會形成各種諸多交易模式。碳交易所一般實行會員制,碳交易所的交易主體主要包括了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規定的其他機構與個人。1.買方企業排放高于配額,就需要到市場上購買配額;2.賣方企業通過采用節能減排技術,最終碳排放低于其獲得的配額,則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多余配額。雙方將通過碳排放交易所進行交易。在初期,全國碳市場首批以發電行業起步,共向首批參與交易的電力行業發放了兩年的配額,電力行業年度碳排放量約40億噸。參與首批開戶的電力企業共計2225家。這些企業將成為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主體,其他機構和個人暫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碳交易市場,就是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達到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通俗來講,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做商品來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1.詳細舉例某企業每年的碳排放總配額為1萬噸,若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碳排放量減少到8000噸,而多余的2000噸,就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出售。而其他企業因擴大生產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配額不夠用,就可以在市場上購買這些被出售的額度。這樣既控制了碳排放總量,又能鼓勵企業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效等手段實現減排。2.總體架構總體而言,碳交易市場可以簡單地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愿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市場為那些有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臺,以滿足其減排;自愿交易市場則是從其他目標出發(如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自愿進行碳交易以實現其目標。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