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股價漲如虹,減持急如風!誰是獵人,誰是獵物?炙手可熱的“儲能概念股”盛弘股份,實控人和管理層正上演減持競賽
國內外儲能pcs出貨量第六。
作者 | 破浪
編輯 | 小白
一、股價一路向北,股東一路向南
近期,風云君注意到這樣一家公司,股價漲勢如虹,但大股東卻爭相逃離,上演巨額減持。
它身上貼著儲能、充電樁等當前的熱門潮流標簽,賺足了資本市場的眼球。
它就是盛弘股份。
時間倒回到2017年,彼時公司才剛上市。方興、肖學禮以及盛劍明三人為一致行動關系,是公司實控人。
三年后,也就是2020年,一致行動關系到期解除,公司實控人變更為方興。
在近期公司股價上揚過程中:
2022年6月2日,實控人方興公告擬減持2%公司股份;
7月29日肖學禮公告擬減持5%公司股份;
9月份,董事李晗妻女,以及高管魏曉亮蠢蠢欲動,相繼公布減持計劃。
(注:專為注冊制服務的市值風云APP)
其實這已經不是公司第一次多次遭多方減持,以至于在今年的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發出這樣靈魂般的拷問:
管理層是不是已經處于躺平狀態?
(注:公司公告)
自肖學禮、盛劍明與方興解除一致關系后,據風云君大致統計,近一年多來,肖學禮已從股市套現4億,盛劍明已套現近2億。
當前二人分別持有公司股份5.18%、7.12%,減持套現戲碼還在繼續。
相比起來,實控人方興套現僅1403萬,對投資者來說算是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另類安慰。
方興當前持有公司18.89%股份。
二、海外業務為主,儲能PCS出貨量第六
盛弘股份本身有四個業務,其中三個有著新能源標簽,當中儲能標簽是最亮眼的,也是公司股價的主要推手,盡管當前它僅占公司營收兩成左右。
2021年儲能業務營收占比為24%,同比上升7個點,躍升為公司第二大業務。而在剛上市的2017年,該業務營收占比是四大業務中最低的,僅5%。
儲能即能量的存儲,電儲能是當前最主要的儲能方式,包括機械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兩種技術類型。
機械儲能中的抽水蓄能是當前最成熟的電力儲能技術,但受限頗多,發展空間有限;電化學儲能是當前最具發展潛力的電力儲能技術。
根據CNESA數據,截至2021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24.3GW,同比增長71%,占比11.6%,同比上升4個點,發展速度較快。
(注:派能科技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募集說明書(申報稿))
公司的儲能產品目前主要應用于電化學儲能,目前產品主要以儲能變流器(PCS)和半集成儲能系統為主,主要面向工商業及電網側,屬儲能產業鏈中游。
儲能變流器:控制儲能電池組的充電和放電過程,進行交直流的變換;
半集成系統:將儲能系統中所有電氣的設計和設備全部集成到一個集裝箱之內,客戶只需安裝電池即可直接進行使用。
(注:科大國創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募集說明書(申報稿))
公司儲能業務以海外為主,目前海外占比六成以上,主要在北美和歐洲地區,是全球規模前三的儲能市場。
據統計,截至2021年,全球電力系統中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排名主要分布在北美、亞太和歐洲,2021年美中歐三者合計新增裝機規模占全球市場的80%。
(注: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22(摘要版))
上市以來,公司的儲能業務發展較快,從2017年的0.2億升至2021年的2.4億。
但今年上半年,該板塊迎來首次負增長,營收僅0.8億,增速同比下滑4個百分點。
具體原因公司未明說,可能是由于高電芯價格導致儲能項目建設節奏緩慢。
據CNESA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儲能PCS提供商的出貨量中,盛弘股份在國內及國外的新增投運裝機量均排在第六。
在其更專注的海外市場中,陽光電源、科華數據、比亞迪、古瑞瓦特、上能電氣等企業排在前五。除了正在港交所IPO的古瑞瓦特外,其余上市公司風云君都有覆蓋,感興趣的老鐵可以在市值風云APP搜索閱讀。
(注: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22(摘要版))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公司儲能業務毛利率自上市以來便持續下滑,從69%的高點降至2021年的36%,今年上半年反彈至45%。
今年5月,公司發布可轉債發行預案,計劃募資4億用于年產5GW儲能設備建設項目,但截至目前為止未有任何進展。

(注:公司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IPO時募了3億資金,在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操作后,原定于2018年8月完成的兩個項目變更至2023年4月完成,預計2020年8月完成地研發項目也變更至2021年底。
只能說,5年了,恐怕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風云君只能說,不要將行業劇變拿來當理由,更多還是公司自己不中用。那些唾沫星子亂飛的可行性分析,難道還不如廁所手紙?
(注:公司公告)
三、充電樁:規模不夠看,但盈利不錯
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是公司第二大新能源標簽業務,營收占比19%,市場關注度僅次于儲能業務,主要產品是充電樁。
(注:2022年半年報)
公司拍著一巴掌寬的護胸毛表示,未來將聚焦充電樁和儲能業務領域。
公司充電樁業務目前營收大部分來自國內,國內充電樁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整機,主要客戶類型是城市充電站運營商。
顯而易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產業,充電樁的發展取決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熱情高漲,使得滲透率也從2020年的5.4%躍升至13.4%。
(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富特科技招股說明書預披露)
對應到公司的業績表現,2017-2020年,該板塊營收規模穩步增長,2021年逆勢首次出現22%的滑坡,主要是公司開拓的城市乘用車充電站運營商市場競爭激烈,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運營商投資建站速度暫時放緩。
受益于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政策及需求的刺激,今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有扭轉之勢,營收同比增長55%。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保有量達到261.7萬個,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784萬輛,按此計算車樁比為3:1,距離現階段1:1車樁比的建設規劃還有距離。
(注:富特科技招股說明書預披露)
對于這類明牌市場,最大的問題還是吸引的入局者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從部分充電樁上市公司2021年相關業績對比情況來看,盛弘股份當前營收規模不大,但由于處于行業上游,盈利能力仍較強,不過從行業平均利潤率水平來看,當前的利潤率表現幾乎不可能持續。
此外,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使得鋰電池廠商擴充鋰電池產能,公司的第三個新能源標簽業務“電池檢測及化成設備”需求增加,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翻番。
目前該板塊相關設備的銷售主要是在客戶實驗室領域而非生產線領域,客戶包括寧德時代等。但該板塊營收規模不大,2021年營收占比15%。
四、工業配套電源脈沖式增長,盈利難維持
雖然新能源相關業務廣泛博得大眾眼球,但公司營收最大一塊還是來自工業配套電源這類老業務,也是公司的起家業務。
該類業務主要是解決用戶在用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障用戶用電質量及用電安全,可廣泛應用于包括高端制造業在內的30+個行業。
(注:2022年半年報)
2021年,在下游高端新材料及半導體等高端設備的需求刺激下,該板塊營收首次突破4億,同比增速近50%,毛利率保持在50%以上,可以說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增長。
(注:2021年起,將工業電源與電能質量產品合并成工業配套電源業務)
五、利潤率是亮點,股東回報仍偏低
綜合來看,自2017年上市以來,盛弘股份營收持續增長,從4.5億上升至10.2億,CAGR為23%。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繼續同比增長42%,至9.3億。
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1.3億,已高于去年全年。
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較高,整體維持在43%以上。
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和研發費用率差距較小,主要還是靠銷售驅動。
現金循環天數顯示,2021年公司完成一輪“購存銷”需沉淀53天自有資金,資金利用效率有明顯提升。
2017-2022Q3,公司能掙到真金白銀,但由于近年資本支出增加較多,所以自由現金流累計僅0.3億,回報股東能力偏弱。
從實際分紅來看,公司近年來分紅率維持在20%附近。
從上市以來累計募資和分紅來看,目前的分紅水平仍舊偏低。
(來源:市值風云App吾股評級)
結語
公司業務從盈利能力穩定的工業配套電源,相繼拓展到儲能、充電樁、電池檢測等新能源賽道業務。
其中,儲能、充電樁作為公司未來重點聚焦的兩個領域,行業競爭環境較為激烈,公司儲能PCS國內外出貨量排行第六,充電樁營收規模偏小但盈利能力相對較強。
總體來看,公司質地還不錯,但是否能和過熱的二級市場走勢匹配,恐怕內部人已經用誠實的身體告訴了你我答案。
(注:專為注冊制服務的市值風云APP)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云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云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云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