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財富來源于兩部分:一是公司的分紅,二是低買高賣的差價。
01分紅
股票是上市公司所有權的證券化,每張股票都代表著公司的一份權利。
因此,股票背后站著的是上市公司,而不是一張廢紙。也就是說,買股票其實買的就是公司。
于是,股民買股票就像與公司管理層做生意,股民出錢、公司出錢也出力,一起合力把公司做大做強。
而作為公司股東,依法享有分紅的權利。在公司賺錢后,除去留下第二年的發展資金,剩下的錢就會分給股東。
雖然每股能拿到的分紅看起來非常少,但實際上,很多公司的股息率要比銀行利率高得多,比如農業銀行。
銀行現在的活期存款利率在0.3%,定期存款的利率最高不超過4.5%,農業銀行也不例外。
而近五年以來,農業銀行的股息率最低在3.58%,最高有6.34%,中位數在5.15%。
這組數據說明了什么呢?在大部分時間里,把錢存在農業銀行沒有買該行的股票來的劃算。
這是股市財富來源之一:分紅。
02差價
在“差價”中,財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價值回歸,二是市場情緒。
什么是價值回歸呢?價格與價值不匹配時,價格會向著價值運動,直到兩者匹配。
比如一只股票的每股價值是10元,而此時股價卻只有7元,那么從7元回到10元的這個過程就是價值回歸的過程。
除了價格比每股價值低外,還有價格比每股價值高的情況。
還是這只每股價值10元的股票,但此時它的股價是15元,那么從15元到10元的這個過程也是價值回歸。
那價格為啥最終一定會向價值靠攏呢?因為股市里沒有傻子,都是聰明人。沒有人會有便宜不占,也沒有人會把風險攬在自己頭上。
當公司股價低于每股價值時,明擺著買了就能賺錢。既如此,為啥不買買買呢?
并且,發現這點兒的人越多,買的人就越多,直到價格回歸到價值或高于價值。
同理,當公司股價高于每股價值時,賣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直到股價回歸到每股價值或低于價值。
價值回歸會遲到,但從未缺席。
因此,我們就可以利用價值回歸賺錢。比如用15元買每股價值20元的股票,在買入的那一刻,我們每股至少能賺5元錢。

那什么又是市場情緒呢?
公司股價之所以每天會波動,有時漲有時跌,長期受的是公司價值的影響,短期看的則是市場情緒。
當市場情緒樂觀時,買的人多,股市就會上漲;市場情緒悲觀時,賣的人多,股市就會跌。
我們經常說的牛市,就是市場情緒樂觀到一定程度時的股市大漲,而熊市就是市場悲觀情緒到了一定程度所造成的股市大跌。
在這大漲大跌中,我們就可以賺取股市財富。
03哪個更重要
股市的這兩部分財富,哪個才是主流呢?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差價”是主流,畢竟股價隨便一個小波動就是分紅的很多倍。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是也不是。
西格爾教授對標普500指數的收益數據進行了回溯,發現從1871年到2012年這41年間,股票的實際收益率是6.48%。
在這其中,股息分紅占到了4.4%,差價是1.99%,分紅是差價的兩倍有余。
但這組數據的樣本是標普500指數,即衡量的是股市整體的收益率,而不是單只股票的收益率。更重要的是,時間長達41年。
所以,從整體和長期的角度來看,分紅是收益來源的主流。
可如果是單只股票,時間期限也很短,比如一兩年,分紅相對于差價可能就微不足道了。
也就是說,從短期和局部來看,差價是收益來源的主流。
股市財富兩部分,一是分紅二差價。
差價也有兩部分,價值回歸和情緒。
到底哪個更重要?長期分紅短期差。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評論,并分享給你的朋友。
更多投資理念與技巧請關注號主“筑夢投資”:
#股市分析# #股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