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股票認購證-股票認購證的財富悲歡-“藏”說新中國70年(四)

    作者:許 斌

    股票認購證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初期的階段性產物,是當時新股發行的認購憑證。許多人誤打誤撞,依靠認購證一夜暴富,也有許多人與財富失之交臂。

    不管怎樣,認購證曾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中有過“高光”時刻,是我國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歷史見證。

    上海早期證券市場

    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代理和轉讓股票的證券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宣布成立,從此恢復了我國中斷30多年的證券交易業務。當時營業部面積僅有12平方米,交易延中實業和飛樂音響兩只股票。交易當天,人們將營業部圍了個水泄不通。股票,成為改革開放后居民投資理財的新興模式。

    此后,證券市場交易的股票慢慢增加,到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只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資深股民耳熟能詳的“老八股”。

    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使得每到新股發行就一“票”難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價無市局面,因此市場擴容成為當務之急。1992年以前上海的新股發行試過各種方法,初期只要排隊付款就能直接買到股票。在對股票普遍認知不高的年代,還曾搞過有獎發行,鼓勵大家買股票。后來股票熱了,搞過排隊領抽簽號,然后搖號,憑中簽號付款買股票。

    1991年12月,上海的三家證券公司聯合租用上海20多個體育場館,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時發放各種股票的認購證,然后搖號,中簽者再憑中簽號分別到各家股票承銷商那里付款買股票。那次動用的工作人員、物力之多,在上海股票發行史上是空前的。為了確保發行安全,幾乎調動了上海所有警力,但還是出現江灣體育場和徐匯游泳池等場館大門被瘋狂的人流沖破,造成多人被踩傷的混亂局面。

    為此,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組織當時的申銀、萬國、海通三家證券公司研究更好的股票發行方式。幾家證券公司都組織專人絞盡腦汁,拿出了很多方案,最后人民銀行想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完全能載入史冊的主意——先發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中簽認購。于是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應運而生。

    發行遇冷的認購證

    1992年1月19日起,30元一張的認購證通過上海全市的證券公司、銀行和信托公司的450個營業網點同時向市民發售。認購證面向上海市民無限量發行,實行一次發行,全年有效,多次搖號抽簽,憑中簽號碼認購股票,一本認購證可以反復中簽。

    認購證由申銀、萬國、海通證券公司聯合發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擔任認購證發行的財務總代理。認購證所得收入,扣除工本費、承銷費和廣告宣傳等雜費,其余全部捐贈給上海社會兒童福利事業。據說,第一天各發售點開門前還有些人排隊,但排著排著,看沒有多少人跟上,排隊的人積極性就不高了。一天下來,一算發售出去的認購證,遠遠低于原先的預計,第二天的情況還不如第一天。

    30元一本的認購證受到冷遇是大家沒有想到的事。細想一下,大家不愿買這認購證也有道理。那個年代,30元錢不是小數目,是大部分工薪階層月工資的1/3,買多了買不起,買少了能中簽嗎?不少人聽說這些認購證款最后還要捐給社會福利事業,甚至認定這是變著法子騙錢,對發售認購證的宣傳根本懶得聽,有些人即使買也只是一份兩份的。原定的認購證發售時間已經快結束了,一統計,離預計發售目標差得太遠,于是決定把認購證發售延長幾天,推遲到2月1日結束。

    股票認購證-股票認購證的財富悲歡-“藏”說新中國70年(四)

    最后幾天,各網點加強推銷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當時代理發行單位的工作人員,身上多少背有若干發行指標,在反復推銷客戶無果的情況下,最后不得已,有的就自己把剩下的指標“兜底”了。最終這批認購證發行了207萬張。

    百年一遇的財富神話

    1992年上海發行的股票認購證的財富奇跡,發生在認購證全部銷完之后。由于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吹起,股份制改造需提速,原先估計的年內發行10只股票的預期被大大提升。1992年上海全年發行的股票增加到53個,全年認購證平均中簽率高達86.9%。發行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中簽率之高,是大部分人沒有料到的。特別當時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股票發行價格依據的市盈倍數比較低,新股一上市就能獲利不少。

    1992年5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全面放開上海的股價,上證指數在5月20日的616點的基礎上翻了1倍多,到21日收盤時已達1265點,每股面值100元的豫園商城股票突破10000元。面值1元的新股一上市賺二三十元則是平常的事。于是,認購證成了當時的稀世珍寶,用“洛陽紙貴”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以100份認購證為單位來計算,花3000元的認購證投入,并用幾萬元作為流動資金來認購股票,認購股票后上市就拋,將拋出股票后的資金繼續認購新股……如此滾動操作,就平均收入而言,100份股票認購證至少可賺50萬元。50萬元對現在人而言雖然不算太大數目,但27年前,大部分人還在為成為“萬元戶”而奔忙,50萬元可能是一輩子都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那些因種種原因,沒有購買認購證的人,也因此與人生第一桶金失之交臂,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股票認購證的鑒藏

    股票認購證作為一種金融類憑證,涉及股票證券買賣,可謂一紙千金,有其獨特的收藏鑒賞價值。

    其一是獨特的歷史價值。股票認購證的出現,本身就記載了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滬深股市發行原始股票的歷程,記錄了滬深股市從小到大不斷發展與壯大的歷史,也反映出股市發展初期階段的變化,同時記述了新中國廣大股民從謹慎購買到大膽投資股票的認知過程。

    其二是印制十分精美。股票認購證在印刷制版工藝上,基本上采用了有價證券的印制技術,不少認購證本身就是由印鈔廠印制,可以與人民幣媲美。從被確認的170余種股票認購證看,絕大部分采用人民幣印刷制版工藝,造型美觀、工藝考究,并有熒光及水印防偽文字和圖案,與人民幣有異曲同工之處,有著有價證券收藏品的內涵特征。

    其三是存世數量有限。認購證既有限量發行的,也有無限量發行的,但其發行和認購結束后,發行商即將多余的認購證銷毀,認購者大都也將認購證或毀掉、或當廢品處理掉,所以存世數量相當少,個別品種可以說難以見到,尋覓的難度可想而知。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互聯網發展,早期那種通過認購證發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漸被淘汰。1995年后股票發行改用全電腦上網定價發行方式,股票發行也實行了無紙化,從此股票認購證成了絕版的“現代文物”。

    (作者單位:上海銀行博物館)

    本文名稱:《股票認購證-股票認購證的財富悲歡-“藏”說新中國70年(四)》
    本文鏈接:http://www.wuhansb.com/xun/499522.html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站內容均由用戶自發貢獻,或整編自互聯網,或AI編輯完成,因此對于內容真實性不能作任何類型的保證!請自行判斷內容真假!但是如您發現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疑似詐騙、虛假不良等內容,請通過底部“聯系&建議”通道,及時與本站聯系,本站始終秉持積極配合態度處理各類問題,因此在收到郵件后,必會刪除相應內容!另外,如需做其他配合工作,如:設置相關詞匯屏蔽等,均可配合完成,以防止后續出現此類內容。生活不易,還請手下留情!由衷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在此先謝過大家了~

    我要說說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