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于2021年10月24日,轉載到頭條平臺上。
文章主要分享生豬做多的交易框架,包括:豬周期交易模型,生豬行業基本面研判(系列一屬于基本面研判),做多交易標的選取,建倉入場,出局五個主要方面。
豬周期交易模型:
周期行業要在炮火中買進,在煙花中賣出。針對周期性行業,我總結的交易口訣就是:行業寒冬低估買,景氣周期高位賣。
而生豬恰恰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現在也正是炮火中買入的階段。
;
行業寒冬——周期行業配置階段
對于不會消失的周期性行業,當處于行業寒冬時,就進入了重點關注配置階段。因為一個行業不可能永久的虧損下去,隨著產能淘汰,供給減少,行業早晚會有重回景氣周期的一天。
寒冬配置,等待重回景氣周期,是具備高確定性和性價比的交易方式,而在具體執行階段,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1??行業周期有別。
生豬周期比較短,歷史上表現為4年左右一個周期,行業在寒冬里面大體也就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在寒冬期就進行布局。針對一些時間跨度大的周期行業,我個人建議盡量避開,如果執意操作那么盡量靠近右側執行。
2??頂底部是一個區域。
無論是研判基本面還是涉及交易標的具體走勢,我們堅持的觀點就是頂底都是一個區域,我們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確性。
就比如20年下半年我們對于生豬行業進入下行階段的判斷,只需要從大方向確認行業處于高位,終究會進入行業寒冬就好。
2020-11-21生豬:行業下行拐點已現
又比如我們判斷22年下半年生豬有望重回景氣周期,那么有沒有可能隨著這輪超越歷史的深度虧損,行業產能淘汰很快,22年 上半年就回到了景氣周期 ?又或者行業直到23年才出現向上拐點?
所以,對行業基本面的判斷,追求大方向的正確性比苛責細節重要的多 。
關于頂底的區域判斷,不僅體現在對行業基本面的判斷上,也包含在交易相關的股票上。
在具體的交易執行階段,不要追求買在最低,賣在最高——能做到的是神是鬼不是人。
我覺得能買在底部區域,賣在頂部區域,交易就很優秀了 。
低估——安全邊際和盈利保障
低估入場,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
針對周期行業 ,我個人常用的個股估值指標是PB,通過行業歷史估值 ,個股歷史估值的橫縱對比,判斷交易標的是否低估。

生豬行業可參考的行業指數是中證畜牧,該指數PB等權估值已經跌到2.27,15年之后分位點為5.76%——比歷史上95%的時候都便宜。
如果行業寒冬,但是交易標的估值處在高位或者僅僅是合理狀態,就我個人而言,選擇繼續等待。
除了針對個股的pb估值外,如果交易對象是期貨,那么所謂的低估就是保證交易價格低于甚至遠低于行業成本,這個在未來我們講具體的生豬期貨交易時會具體講解。
交易標的——安全第一,兼顧彈性
行業不會消失,但是公司會。
18年寒冬虧損和非洲豬瘟,沒有消滅生豬行業,但是消滅了眾多企業包括雛鷹農牧。
在行業虧損期進行配置,核心就是追求安全和生存,因為只有活著才能迎來黎明。
安全主要從兩個角度解決:交易品種的選擇和公司基本面篩選。
現有的做多渠道除了實業并購外,投資渠道主要包括生豬期貨,行業ETF,分散個股三個方向。
不同的變現標面臨的風險不同,安全度也不同,具體留到后期文章解決。
公司基本面則是針對分散個股的配置,我們要篩選出能夠跨越周期寒冬,且能在下一輪景氣周期實現高成長的企業。
具體到目前的生豬寒冬,篩選企業底層是現金流充裕,彈性要求是公司產能維持較高水平增長。
這個依舊放到后期系列文章里面。
建倉入場——分批定投底部區域
在具體的交易執行層面,我們堅持的觀點就是:分批定投 ,拉長建倉周期,獲取底部平均成本。
之所以選擇分批定投入場,是承認自身不足,無法預測行業具體拐點,更無法預測行情起爆點。
通過分批入場一方面可以緩解時間焦慮——每一輪操作都是以年為單位的周期,行業基本面演化需要時間,行情走勢更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柔化凈值波動, 安撫情緒 。
雖然一秒鐘就能滿倉,但是滿倉之后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比如市場大跌,凈值波動過大;又比如等待太久 ,內心焦慮(持倉證券的狀態)。通過拉長建倉周期,就能很好的化解這些問題。
出局——周期輪回,高位出局
現在談出局還太早了些。
如果這一輪能夠配置上生豬做多——需要看券商表現,能不能主升出局切換生豬,我們再具體聊生豬的出局策略。
未來會按照知識框架進行系列更新,重點應該是變現 渠道對比和以個股為交易標的的篩選。
配知識點總結圖。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