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銀行對公業務是什么什么叫銀行的對公業務我想問一下銀行對公業務是什么意思
一、銀行對公業務是什么
銀行對公業務包括企業電子銀行、單位存款業務、信貸業務、機構業務、國際業務、委托性住房金融、資金清算、中間業務、資產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點說就是“對單位的業務”。
銀行內部最基本的部門就是儲蓄(對私)、會計(對公)和信貸。會計可以說是信貸的后臺和服務部門,信貸是單位的存款和貸款業務,有點像一般公司的銷售部門,而這些單位與銀行發生的所有業務往來則都是通過會計部門實現的。
具體來說,對公業務是以企業法人、單位等客戶為主體,圍繞公存賬戶開展各類支票、匯兌、貸款等業務。
發展重點:
縱觀全球銀行業發展,以信貸服務為基礎,公司業務大致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商品流動相關服務、資金流動相關服務和資本流動相關服務。相應地,產品組合也經歷了縱向和橫向的不斷深化發展,從最初的信貸、結算等傳統業務逐步形成了全面、綜合、立體的公司金融服務產品體系。
(1)“信貸業務”一如既往都將是公司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
(2)“貿易融資”是商品流動相關服務的典型代表。
(3)“現金管理”是資金流動相關服務的典型代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銀行對公業務
二、什么叫銀行的對公業務
通俗點說就是“對單位的業務”,以企業法人、單位等客戶為主體的,針對公存賬戶開展開展各類支票、匯兌、貸款等業務。此外還要注意銀行周末或節假日一般不辦理對公業務,如果要辦理的話最好周一至周五去相關銀行網點。
具體來說,對公業務是以企業法人、單位等客戶為主體,圍繞公存賬戶開展各類支票、匯兌、貸款等業務。
擴展資料:
銀行對公業務總體風險因素分析

1、貸款業務風險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對銀行貸款風險的認識不充分。他們過分看重規模,而對資產質量認識不充分。
(2)貸款比重過高。貸款占銀行資產的75%左右,而國外一般不超過50%;
(3)貸款集中度過高。目前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貸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項目、大企業,或者是上市公司、壟斷企業。這樣,就出現了眾多銀行追逐一家企業、一個項目的現象。而資產的集中意味著風險的積聚。
此外,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80%左右集中在國有企業,但其創造的產值只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30%,這意味著投入多產出少,貸款難以保證效益和及時收回。加上目前企業轉軌建制過程中的“母體裂變”、“金蟬脫殼”、破產倒閉等逃債行為,更空前增大了銀行信用風險;
(4)不良貸款居高不下。我國商業銀行大量的不良貸款,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經營與發展。盡管近年來,國家給予了核銷、剝離和債轉股等一系列政策,不良貸款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不良貸款前清后增的現象仍比較普遍。
(5)貸款的“三查”制度不能得到嚴格執行,風險責任機制不健全,權、責、利不對稱,盲目下達貸款指標、抵押貸款不規范、銀行難以執行抵押權。
2、抵押物風險分析
(1)抵押物評估超值。商業銀行在發放抵押貸款時,評估部門對抵押物評估價值的高估,使得信貸資產發生風險時,最終的損失全部由銀行承擔。
(2)銀行在接受抵押貸款時,有時為維護良好的客戶關系,在抵押單證不齊全的條件下,僅憑其信譽就與客戶辦理了抵押貸款手續。但是,在收不回抵押貸款時,由于抵押貸款單據不齊全,也無法行使其對抵押物的處理權。
3、中間業務風險分析
從發展趨勢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所占比重會不斷加大,但部分商業銀行盲目開展中間業務,根本沒把中間業務作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來看待,而是把它作為傳統業務競爭的一個附屬手段,偏離了開展中間業務是為了增加利潤的初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銀行對公業務
三、我想問一下銀行對公業務是什么意思
銀行對公業務是相對于個人業務來說的,那么如果是辦理個人以外的存款或貸款業務等都屬于對公業務,如單位存款業務、企業電子銀行、國際業務、資產推介、基金托管等。其實通俗點說就是“對單位的業務”,以企業法人、單位等客戶為主體的,針對公存賬戶開展開展各類支票、匯兌、貸款等業務。此外還要注意銀行周末或節假日一般不辦理對公業務,如果要辦理的話最好周一至周五去相關銀行網點。更多關于銀行對公業務是什么意思,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6901a161583119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