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交量是什么意思 是買還是賣 單位是什么
例如,某只股票成交量顯示為1000股,這是表示以買賣雙方意愿達成的,即:買方買進了1000股,同時賣方賣出了1000股。在計算時成交量是1000股。但如果計算交易量,則雙邊計算,買方1000股加買方1000股,計為2000股。 成交量的三種表達方式 市場人士常說“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江恩十二條買賣規則中的第七條就是觀察成交量,指出研究目的是幫 助決定趨勢的轉變,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后見天價,地量之后有地價”之說。 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由于國內股市中存在大量的對敲行為,成交量某種程度上也能騙人,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量雖是價的先行,但并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在價、量、時、空四大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離開了價格其它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價格進行研判,但決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對于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偽說法所蒙蔽。 那么什么是成交量呢?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
2,成交量是什么意思
成交量 成交量--指當天成交的股票數量。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投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主力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投資者對成交量異常波動的股票應當密切關注。 其中總手為到目前為止此股票成交的總數量,現手為剛剛成交的那一筆股票數量。單位為股或手。 成交量可以在分時圖中繪制,也可以在日線圖、周線圖甚至月線圖中繪制。一般行情分析軟件中,上面的大圖是主圖,下面的兩個小圖,其中一個就是成交量或成交額。國內A股市場是資金推動的市場,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反映了資金進出市場的情況,成交量是判斷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但在國外成熟市場,成交量主要是用于印證市場走勢。 關于成交量的股諺有:量在價先,即天量見天價,地量見地價;底部放量,閉眼買進。據此操作,成功率較高,機會也不少。 由于市場制度的不完善,主力為了達到資金出局的目的,常常采用大單對敲的形式活躍市場,引誘別的資金跟風,因此,成交量指標出現騙量是常有的事,切不可機械地運用成交量理論指導操作。 因為成交量主要用于印證市場走勢在上升趨勢中,成交量應在價格上升時增加,而在價格回調時減少。一旦價格超過前一個波峰,而成交量減少,并且還顯示出在回調中增加的傾向,此時上升趨勢往往會進一步下跌。在下降趨勢中,成交量的表現正好相反。 成交量水平代表了價格運動背后多空雙方競爭的激烈程度,它能幫助圖表分析師很好的估量多空雙方的實力。因此帶有巨大成交量的交易時段往往代表著重要的意義,如反轉日就經常伴隨著巨大成交量. 買盤+賣盤≠成交量 1、買盤和賣盤相加為何不等于成交量?目前滬深交易所對買盤和賣盤的揭示,指的是買價最高前三位揭示和賣價最低前三位揭示,是即時的買盤揭示和賣盤揭示,其成交后納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納入成交量,因此,買盤與賣盤之和與成交量沒有關系。 怎樣看出成交量中哪些是以買成交或哪些是以賣成交?這里有一個辦法:在目前股票電腦分析系統中有“外盤”和“內盤”的揭示,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這樣就可以區分成交量哪些以買方成交、哪些以賣方成交。 2、外盤、內盤 在技術分析系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委托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委托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由于以賣方成交的委托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愿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盤和外盤大體相近,則買賣力量相當。成交量指證券買方和證券賣方成交的數量,即個股的成交量,或者整個市場的成交量.
3,請問一下成交量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項交易成交的數量。當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 成交量指當天成交的股票總手數(1手=100股)。VOL顯示是1M在國際通行的說法是1M=1百萬。1K=1000、1B=10億。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人們說的大盤成交量指的是成交金額。說明市場的活躍度和資金規模。成交量與成交金額用下列公式表示: 成交數量(成交量)*成交價格=成交金額(成交額)最高價是今天出現的最高買單, 最低價是當天出現的最低賣價,買價,是現在的買入價格,賣價是現在的賣入價格,買量是買價主動買的數量,,賣量是賣家主動賣的數量。 成交量是當天成交數。 持倉量,是總持倉量, 最新價是上一次成交的價格,漲跌是當前價格相對于昨天的變化。OK,通俗的說一下 是指一段時間內(常以日來計算)些股票成交的筆數,往往一支股票的成交量的大小是由此股流通盤的規模和此股受觀注的程度決定的。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常要以成交量的放大縮小作為我們對后市預期的參考。 所謂成交量的放大或縮小是指當日此股的成交量較之前幾日的量能變化。 我們常常看到一支股票在上升通道中,成交量隨著股價的上漲逐步放大,我們稱其為溫和放量,這種態勢說明此股還具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主要是因為,隨著股票的上行,一些獲利盤及時出場,而此股的上揚又吸引了新的資金入場,保持著上攻勢頭。 而對于股票在一輪上升后出現了某日的股價較前日漲幅不大,但成交量有較大的提升,這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見頂的信號。主要是因為,場內資金大舉離場,而場外資金做多力量不足提升股價而造成的。圖形頂部十字星,道理相同 成交量的變化同樣可放出見底的信號,那就是股票在一輪下跌過程中,成交量逐步縮小,直到某一交易日小到一定程度,說明已無下跌空間。主要依據是,隨著下跌過程的不斷深化,資金紛紛逃離,促使成交量有一個較大的值,且進一步促成了股價的下滑,但隨著恐慌資金的離場股價的進一步下跌,留在場內的都是被套或看好后市的資金,所以成交量最后一步步縮小,等看空勢力消耗怠盡,多方力量自然極易將其股價拉升。跌至縮量及有反彈需求。 這幾個觀察股票成交量的方法是我們常常用到的,但要知道,股價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并不只是技術面看上去成立的東西就可以決斷后市發展的,它只是給了我們一個依據,和一個較大慨率的方向。 其實炒股不只是在炒業績,也是在炒心理(炒字就說明一切),就像戰爭的勝負不只是決定于武器一樣。這種類似成交量之類的參數變化已經約定俗成的影響股民判斷的潛規則,也進一步成了股價波動的誘因。除去盤中資金主力和消息面的因素,以它作為后市的大至判斷還是可以的。

4,什么是成交量詳解
指當天成交的股票數量。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投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主力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投資者對成交量異常波動的股票應當密切關注。成交量的三種表達方式市場人士常說“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江恩十二條買賣規則中的第七條就是觀察成交量,指出研究目的是幫 助決定趨勢的轉變,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后見天價,地量之后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由于國內股市中存在大量的對敲行為,成交量某種程度上也能騙人,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量雖是價的先行,但并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在價、量、時、空四大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離開了價格其它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價格進行研判,但決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對于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偽說法所蒙蔽。 那么什么是成交量呢?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行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入市搶反彈或抄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 成交股數VOL,這是最常見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于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縮量的相對情況。最大缺點在于忽略了各個股票流通量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于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于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 成交金額AMOUNT,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于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縱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于個股分析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莊家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明朗。如附圖中的浦發銀行(600001)在2003年5月中上旬構筑頭部時,用成交股數VOL來看,高位放量并不明顯,主力似乎沒有出貨的跡象,但用成交金額AMOUNT來看,實際上已有一個高位放量、主力出貨的過程。 換手率TUN,即每日的成交量/股票的流通股本,可以作為看圖時固定運用的指標,比較客觀,有利于橫向比較,能準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力動態。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準,判斷走勢狀態,尤其是在主力進貨和拉升階段,可以估計主力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件上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找一個好軟件才行。一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于散戶行情,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莊股在高位震蕩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日換手率>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日換手率>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后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出貨;如果發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實戰中還可運用均量線(移動平均量線)對VOL、AMOUNT、TUN進行輔助研判,一般可設三個參數,即5日均量線、10日均量線及20日均量線。由于均量線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市場成交量的主要趨向,與常用的移動平均線的原理相同,可運用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等均線理論進行研判。交易數量
5,什么是成交量
成交量是股票每天成交金額的數量 通過觀察成交量柱狀線的變化與對應指數變化,判斷量價匹配是正匹配還是負匹配。具體是成交量柱狀線由短逐步趨長,指數也同步走高,則表明推高功能不斷加強,是正匹配,可跟進;反之,,指數上漲,成交量柱狀線卻在萎縮,是負匹配。無量空漲,短線還會回調。同樣,當成交量柱狀線由短逐步趨長,指數不斷下滑,表明有大戶、機構在沽壓,是危險信號,通常大盤短期很難再堅挺;成交量柱狀線不斷萎縮,指數卻飛速下滑,,是買盤虛脫的恐慌性下跌,此時果斷介入,短線獲利豐厚。 通過量價關系看盤的學問很大。由上述幾種情況又可以演生出:當成交量柱狀線急劇放大,某一只股票既未上攻又未下滑,則可能是莊家在倒倉,此時投資者可觀望;當某支股票股價處在高位,成交量柱狀線放大, 股價逐步下滑,說明莊家在減磅;反之, 當某支股票成交量柱狀線放大后持續萎縮,股價卻不斷下滑,此時有可能是莊家在震倉,此時投資者應“咬定股票不放松”。 1.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增而上漲,為市場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種量增價漲關系,表示股價將繼續上升。 2.在一波段的漲勢中,股價隨著遞增的成交量而上漲,突破前一波的高峰,創下新高后繼續上漲,然而此波段股價上漲的整個成交量水準卻低于前一波段上漲的成交量水準,價突破創新高,量卻沒突破創新水準量,則此波段股價漲勢令人懷疑,同時也是股價趨勢潛在的反轉信號。 3.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減而回升,即股價上漲,成交量卻逐漸萎縮。成交量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原動力不足是股價趨勢潛在反轉的信號。 4.有時股價隨著緩慢遞增的成交量而逐漸上漲,漸漸地走勢突然成為垂直上升的噴發行情,成交量急劇增加,股價暴漲。緊隨著此波走勢,繼之而來的是成交量大幅度萎縮,同時股價急速下跌。這種現象表示漲勢已到末期,上升乏力,走勢力竭,顯示出趨勢反轉的現象。反轉所具有的意義將視前一波股價上漲幅度的大小及成交量擴增的程度而定。 5.在一波段的長期下跌,形成谷底后股價回升,成交量并沒有因股價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欲振乏力,然后再度跌落至先前谷底附近,或高于谷底。當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于第一谷底時,是股價上漲的信號。 6.股價下跌,向下跌破股價形態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同時出現大成交量,是股價下跌的信號,表明趨勢反轉形成空頭市場。 7.股價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出現恐慌性賣出,隨著日益擴大的成交量,股價大幅度下跌;繼恐慌性賣出之后,預期股價可能上漲,同時恐慌性賣出所創的低價,將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跌破。恐慌性大量賣出之后,往往是空頭的結束。 8.當市場行情持續上漲很久,出現急劇增加的成交量, 而股價卻上漲乏力,在高位盤旋,無法再向上大幅上漲,顯示股價在高位大幅震蕩,賣壓沉重,從而形成股價下跌的因素。股價連續下跌之后,在低位出現大成交量,股價卻沒有進一步下跌,價格僅小幅變動,是進貨的信號。 9.成交量作為價格形態的確認。在以后的形態學講解中,如果沒有成交量的確認,價格形態將是虛的,其可靠性也就差一些。 10.成交量是股價的先行指標。關于價和量的趨勢,一般說來,量是價的先行者。當量增時,價遲早會跟上來;當價升而量不增時,價遲早會掉下來。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往往說"價是虛的,而只有量才是真實的"。 多少錢是成交額,成交量是多少股成交量通常是說當日的成交金額 但是看股票不能光看成交量 因為牽扯到一個主動性買盤和賣盤的問題 單純的成交量大可能漲可能跌也可能持平 很多莊就是看準了散戶的盲從心理去故意操作 給散戶造成一種錯覺 異常的低買高賣和高買低賣都是不正常的 所以投資者不要盲目的操作 一定要始終做到以謹慎的心理去投資 不要給某些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機 同時投資者本身也可以規避風險市場人士常說“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江恩十二條買賣規則中的第七條就是觀察成交量,指出研究目的是幫 助決定趨勢的轉變,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后見天價,地量之后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由于國內股市中存在大量的對敲行為,成交量某種程度上也能騙人,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量雖是價的先行,但并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在價、量、時、空四大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離開了價格其它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價格進行研判,但決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對于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偽說法所蒙蔽。 那么什么是成交量呢?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行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入市搶反彈或抄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 成交股數VOL,這是最常見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于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縮量的相對情況。最大缺點在于忽略了各個股票流通量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于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于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 成交金額AMOUNT,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于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縱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于個股分析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莊家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明朗。如浦發銀行 (600001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在2003年5月中上旬構筑頭部時,用成交股數VOL來看,高位放量并不明顯,主力似乎沒有出貨的跡象,但用成交金額AMOUNT來看,實際上已有一個高位放量、主力出貨的過程。 換手率TUN,即每日的成交量/股票的流通股本,可以作為看圖時固定運用的指標,比較客觀,有利于橫向比較,能準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力動態。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準,判斷走勢狀態,尤其是在主力進貨和拉升階段,可以估計主力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件上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找一個好軟件才行。一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于散戶行情,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莊股在高位震蕩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日換手率﹥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日換手率﹥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后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出貨;如果發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實戰中還可運用均量線(移動平均量線)對VOL、AMOUNT、TUN進行輔助研判,一般可設三個參數,即5日均量線、10日均量線及20日均量線。由于均量線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市場成交量的主要趨向,與常用的移動平均線的原理相同,可運用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等均線理論進行研判。就是股票交易的金額數量成交量是股票當日成交的數量,并不是金額,以手計算。例如,某只股票成交量顯示為1000手,這是表示以買賣雙方意愿達成的,即:買方買進了1000手,同時賣方賣出了1000手。在計算時成交量是1000手。但如果計算交易量,則雙邊計算,買方1000手加買方1000手,計為2000手。 因此,成交量與交易量是有區別的,要區別對待。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