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擁有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已經得到了某種東西。但這并不代表你將會永遠得到它,得到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付出愛,失去的最快的方式是握得太緊。好好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吧
2,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多少
為了擴大貿易就必須多持美國國債。因為國際貿易必須使用美元。這是二戰之后的國際秩序。要想不買美國國債就必須挑戰二戰之后的國際秩序。所以中國要擴大更大的市場就必須繼續買美國國債。意思是有100萬美元資本只能做100萬美元的貿易。有了1000萬美元才能做1000萬美元的生意。中國今年已經向美國美元發起了挑戰。3月26人民幣石油國際化,4月5號的鐵礦石人民幣國際化。意思產油國和產鐵礦石的國家只要把原油和原鐵礦石運到中國市場來。就不需要用美元為中間貨幣。意思繞開美元直接交易
3,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指企業有明確意圖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下非衍生金融資產不應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一)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交易性非衍生金融資產; (二)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非衍生金融資產; (三)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定義的非衍生金融資產。成本明細科目為借方余額2500000元,利息調整明細科目為貸方余額119438元根據上面這句話可以算出持有至到期的賬面余額=2500000-119438=2380562投資收益 19438是倒擠出來的就是收到的價款減去持有至到期的賬面價值

4,個人客戶產品持有數是什么意思
證券公司自動把你資金余額轉入理財產品,所以顯示的是理財產品持有數此種提示有兩種可能。 1、持有股票數量不足。 2、部分股票剛掛單買入還處于凍結狀態不可交易,即t+1交易制度。 t+1 “t”指交易登記日,“t+1”指登記日的次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股票和基金交易實行t+1的交易方式,中國股市實行“t+1”交易制度,當日買進的股票,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 1992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取消漲跌幅限制后實行了t+0交易規則。 1993年11月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取消t+1,實施t+0。 1995年基于防范股市風險的考慮,滬深兩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回轉交易方式改回了t+1交收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2001年2月滬深兩市的b股市場對內放開,依然執行著t+0回轉交易方式。這樣,內地投資者在滬深兩市做a股、b股交易時,分別執行著t+0和t+1兩種交收模式,因此有人建議兩市盡快統一此項制度。 2001年12月滬深兩市b股由t+0調整為t+1。同時,可轉債交易制度卻從t+1調整至t+0。《證券法》第106條也明文規定:“證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營,當日買入的證券,不得在當日再行賣出”。這從法律角度規定了中國股市的交易采取t+1方式。
5,什么是基金持有
關注基金凈值變化 基金是長期投資,需要投資者的耐心和長期投資的信心。投資者提供了本金和時間,基金公司或其他投資機構只是去選擇投資標的,加在一起才能成就一個較好的長期回報率。投資基金需要長期持有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利用基金做波段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首先,基民們自己無法判斷行情的低點或高點,買高賣低的事情時有發生。其次,因為股市將長期走牛,贖回得到現金還是要重新投入基金,這一來一回,僅手續費就是一項不可避免的開支。 隨著證券市場的持續上漲行情,基金凈值普遍上升,提高了持有人的收益,但很多基民也為凈值過高而是否要贖回而苦惱。高凈值基金代表了其配置資產的短期活躍度,預示著近一段時期內還將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投資者此時選擇贖回,只能迫使基金管理人忍痛割愛,不得不放棄配置資產的收益,而被動性的進行持倉品種的調整。因此,在證券市場持續性上漲行情中,投資者應當采取的投資策略是持有基金凈值待漲,而不是盲目地選擇贖回。要從高凈值基金的凈值增長率上判斷基金的持續盈利能力。只要高凈值基金持續保持高凈值增長率,就應當認定為是值得繼續持有的基金品種。同樣,較低的基金凈值,其凈值增長一般,也是應當進行積極回避的。 關注分紅狀況 紅利再投資是指將投資人分得的收益再投資于這只基金,并折算成相應數量的基金單位繼續持有。紅利再投資折算成基金單位是不需收取手續費的,所以對于看好后市想追加投資的客戶,或者平時沒有時間關注投資而想將這筆資金做長期投資的客戶,選擇紅利再投資就是明智之選。而對于想落袋為安的謹慎保守型投資人,選擇現金紅利則可以保證前一段時期的投資收益。 只有健康的分紅,才值得追隨。所謂健康分紅,是基金經理根據市場判斷的理性選擇:大盤漲時,不用太急著分紅,可待手中牛股獲得更多收益;大盤開始回調,則將手中兌現的收益分配掉,免得日后凈值下跌吞噬掉投資者的浮盈。健康分紅的狀態很理想,但如基金公司能從投資者利益出發堅持這樣做,沒有理由不吸引長期追隨者。 關注基金經理變化 基金經理是基金資產的管理人,如果基金經理離職了,投資人應觀察一段時間后再決定是否繼續持有該只基金。如果新的基金經理投資策略變了,使得該基金不再適應你的投資目標,你就有足夠的理由賣出這只基金。如果基金經理宣稱將保持原有的投資策略不變,投資者也應頻繁地觀察基金,確認其投資策略沒有改變。因為大多數新基金經理接任后都會說堅持基金原來的投資策略,但上任之后卻常常或多或少地做出一些改變。基金:波段操作pk長期投資 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合唱“同一首歌”:“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漲跌,不能像股票那樣頻繁進出,否則不但花了手續費,還會買個樓頂價,賣個地板價。只有長期持有才會獲得豐厚收益。”許多理財師也加入合唱隊。長期反復的宣傳,使多數基民接受了這個理念。 然而,這一理念在實戰中受到了無情的沖擊和挑戰。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買了只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達到60%%,本想“高位賣出,獲利了結”。銀行理財師告訴他,基金要長期投資,于是就繼續持有。經過了2008年連續大跌的折磨,到今年12月8日收益率不到5%。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看形勢盲目長期投資,決非明智之舉。如果當時在高位賣出,低位再買進,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這樣的經歷和教訓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買進基金到今年12月8日,已經持有兩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絕大多數人本金仍然虧損,如果算上兩年多的銀行存款利息,虧得就更多了。 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基金不失為大眾長期投資賺錢的理財品種。但是“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算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投資也決不是買了基金后長期持有不動。要基民對買進的基金持有十年、二十年肯定不現實。如果持有兩到三年,不一定賺錢。在股市明顯趨于弱市時,應該減倉甚至清倉,保住已得收益或防止虧損擴大。對買進后表現差的基金,應該及時調倉。僵化地長期投資不符合辯證法。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的心態+適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堅信證券市場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前提下,通過階段性調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適的時候投資合適的基金,其投資行為連接起來,最終就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單純強調買了不動的長期投資,貶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對投資者的誤導。 波段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波段轉換,利用基金轉換功能在股市呈明顯弱勢和上述其它應該調整時,把股票基金轉換為貨幣基金,優點是時間肚短,t+2就可以再買進其它基金,缺點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二是贖回后再申購,優點是可以買其它公司的基金,缺點是在途時間長,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趨勢投資 順勢而為 投資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此外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賺錢。為此,首先要判斷市場是向上的趨勢,還是向下的趨勢,還是平衡震蕩市?是牛市還是熊市?趨勢一旦形成,股價會順趨勢的方向運行相當長的時間。比如牛市來的時候,宏觀經濟好,行業景氣度好,公司經營業績好,市場氣氛好,什么都好,導致股價不斷攀升,迭創新高。熊市剛好相反,什么都壞,利多縮小,利空放大,壞因素共振導致股價雪崩。所以投資者務必要盡可能正確掌握趨勢,順勢而為,不可逆勢操作。趨勢投資是從技術面出發的,但不能單方面看技術分析,還要綜合看基本面,政策面。當趨勢向下,行情下跌時,不要隨便抄底,不要怕踏空,有些波動是注定要放棄的,因為對你來說參與的風險遠大于收益,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一旦做錯,不要驚慌失措,最怕的是“不認錯”!正是及時認錯的止損原則保證了在期望值負方向上的幅度不會擴大到不可收拾。千萬不可自以為是,與趨勢對著干是絕對要不得的。 投資股票或基金,目的無非是為了賺錢,但是千萬不能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風險控制。為了控制風險,必須掌握趨勢,順勢而為。 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歷來就是兩種相輔相成的操作方法,究竟怎么操作,說到底還要看趨勢。在趨勢向下時,跌個不停,如果堅持長期持有,不及時止損,只會使虧損越來越多;在趨勢向上時,即便短暫回調,也不能輕易撤出,損失盈利機遇。 股市中有句名言:不要盲目追漲殺跌。“追漲就是見股票上漲就激動,馬上就會有買入的激情,買入后股票下跌就會膽戰心驚,只有賣出以尋求解脫。”這是百度百科對“追漲殺跌”詞條的解釋。追漲殺跌作為一種操作手法,是在第一時間抓住趨勢起點進行趨勢投資的方法之一。但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如果陷于盲目、頻繁操作,則可能存在一定投資風險。 當然不能機械、僵化地理解“不要盲目追漲殺跌”,“盲目”肯定要不得,但是在正確掌握趨勢的前提下,漲時買進可獲利,跌時賣出可止損,就是正確的操作。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 趨勢投資,順勢而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