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和美金的區別
一個是元~一個是金可以說沒有區別:是一種貨幣的兩種稱謂美元和美金是一種東西 可能是因為過去美元里含有金子的成分 所有又叫美金吧
2,美金和美元有什么區別
沒什么區別,只是個叫法而已,因為美國曾經以金為本位貨幣,所以美元叫做美金只叫法區別美金是舊時人們覺得美元和金一樣值錢,但現在貶值了,所以叫了美元~~沒什么區別,只是個叫法不同而已。因為美國曾經以金為本位貨幣所以美元又叫做美金 沒有任何區別沒大區別說法上是通的美元是單位如:一美元美金是個泛的說法
3,美金與美元有什么區別
19世紀時紙幣在美國雖已流行,但它只是為了攜帶方便而使用,在人們心目中只有貴金屬才有價值。紙幣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它隨時可以競換成黃金。那時20美元的鈔票上印著“美利堅合眾國將兌給持票人20美元”(當時即指黃金),鈔票上有財政部長和銀行行長的簽名,以示鄭重。正因為美鈔可以兌換成黃金,所以美元習慣上被稱為美金。到1934年美國廢止了以黃金支持美元的金本位制,從那以后美鈔已經不能兌成黃金,不過人位仍習慣于美金這一稱呼。為了防止聯邦儲備銀行(美國發行貨幣的中央銀行)濫發紙幣,國會規定銀行必須有相應的黃金儲備才可以發行紙幣。到1968年,連這一點聯系也沒有了。美元鈔票上的那句話也改成了“本券為公私債務的合法支付手段”,美元雖已不能兌成黃金,但它具有購買力的事實卻絲毫未變。

4,美元和美金有什么區別
美元有另外一個名稱是美金,但是現在目前世界各國都不把美元叫美金而叫美元,這也是有一個歷史典故的,就是在70年代的時候,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時候,美金就回歸到美元了,二戰以后美國政府和世界上40多個國家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時候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1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1盎司等于31.1035克,這個舉例來講就相當于1克黃金約等于1美元,感覺上1美元等于1克黃金來等值消費,但是經過70年代金融危機和石油危機的影響,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我們就不再稱美元為美金了,又回到貨幣的特征下,這個美元和石油和黃金的比價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呵呵,基本一樣哦 我學的是營銷.這學期老師講過 美圓為何又叫美金要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說起. 布雷頓森林體系啟蒙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時。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300多位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后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由此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包括: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國際貨幣事務進行磋商,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融資支持;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即“雙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由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世界銀行則提供長期信貸來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這兩大機構運轉至今。 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實行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以及固定匯率制度,促進了國際金融的穩定發展,為國際貿易的擴大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布雷頓森林體系也有其內在缺陷,主要表現為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之間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 20世紀60-70年代,在經歷了多次美元危機后,以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國拒絕向外國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實亡。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各主要貨幣在投機力量沖擊下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此后,國際金融局勢動蕩不安,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體系”。但是牙買加體系并不是一套嚴密的制度安排,它是一種既無本位及其適度增長約束,也無國際收支協調機制的自由放任體系,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保留。 因為有這段美元和黃金掛鉤的歷史,所以習慣上就把美元稱為美金沒有區別
5,美金與美元有啥區別
美元和美金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因為歷史原因而出現了不同的叫法。歷史上,因為美鈔可以兌換成黃金,所以美元習慣上被稱為美金。1934年,美國廢止了以黃金支持美元的金本位制,從那以后美鈔已經不能兌成黃金,但人們仍習慣于美金這一稱呼。美元(ISO4217代碼:USD;符號:$)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官方貨幣。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后出現。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擴展資料1971年出現了“美元危機”,從60年代到70年代,爆發這樣的美元危機就達11次之多。盡管美國政府為挽救美元采取了許多應急措施,都未能奏效。美國經濟衰退、資本大量流失、美元在全世界泛濫成災。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美元失去了其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又稱美金是美國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貨幣。美元于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后出現,它同時也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通常可以使用符號“$”來表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4217里美元標準代號為USD。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美元美金與美元是同種事物的不同叫法。 美元又叫美金要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說起. 布雷頓森林體系啟蒙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時。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300多位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后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由此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包括: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國際貨幣事務進行磋商,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融資支持;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即“雙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由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世界銀行則提供長期信貸來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這兩大機構運轉至今。 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實行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以及固定匯率制度,促進了國際金融的穩定發展,為國際貿易的擴大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布雷頓森林體系也有其內在缺陷,主要表現為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之間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 20世紀60-70年代,在經歷了多次美元危機后,以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國拒絕向外國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實亡。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各主要貨幣在投機力量沖擊下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此后,國際金融局勢動蕩不安,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體系”。但是牙買加體系并不是一套嚴密的制度安排,它是一種既無本位及其適度增長約束,也無國際收支協調機制的自由放任體系,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保留。 因為有這段美元和黃金掛鉤的歷史,所以習慣上就把美元稱為美金沒區別,說的都是美元,因為過去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各國貨幣又跟美元掛鉤,所以人們習慣上也稱美元為美金。沒有差異一樣的美金和美元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根據習慣和場合,產生了美金和美元的說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