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最先出現的紙幣是
交子交子,是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發行的貨幣。初始發明人為成都知府張詠。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宋代交子 宋代的交子
2,我國最先出現的紙幣是
“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紙幣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擴展資料: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于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并沒有用于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于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后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交子
3,我 國最早出現的紙幣是在
宋代 四川 交子 北宋的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紙幣。 “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出現是貨幣發展的重大進步,在經濟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發行和使用紙幣,不過,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紙幣的流通面并不廣,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屬貨幣。中國紙幣的大量發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4,我國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什么時代
我國最早的紙幣出現于北宋時期,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名叫交子。由于交子的出現,紙幣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在經濟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100多年前,四川省發明了交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到了宋朝,開設了交子店,為那些無法攜帶大量現金的商人儲存現金。存錢的人會把錢交給交子店,由交子店的人保管,并會收取保管費。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家開設了交子店,交子得到越來越多廣泛使用。商戶很值得信賴,交子漸漸有了很高的聲譽。為了避免攜帶硬幣的麻煩,越來越多的商人選擇用交子直接付款。后來,開始以統一的格式和面額印刷交子,并向市場發行,使交子成為真正的紙幣。交子如果沒有硬幣的支持,本身就變得毫無價值。因此,為了讓紙幣得以存在,人們必須相信紙幣可以代替硬幣。只要有信用保證,紙幣就能發揮流通功能,合理存續。普通人沒有能力保證這種信用的長期存在,要維持信用是不容易的。他們不能兌現紙幣,所以交子不能由私人投資者發行。因此,交子的版權被移交給了朝廷。北宋時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以確保交子出版成功。早期封建政府對紙幣的發行持謹慎態度。紙幣監督法的出現表明政府對紙幣的弱點有充分的認識。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和措施確保了交子在一定時期內的流通順暢。紙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交子的出現,商業聯系變得更加便利,現金的短缺得到了彌補,這是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作為我國最早發行的紙幣,在印刷印刷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5,中國歷史上使用的紙幣最早的是
交子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紙幣,它產生于北宋時期的益州(今四川)。最初出現于民間,后由富商經營,最后收歸官府經辦北宋四川地區最先使用的角子紙幣的原身可能就是 銀票演變過來的!!具體出現在什么朝代我就不清楚了!!南宋北宋 四川地區
6,我國最早的紙幣是什么
問題一:中國最早的紙幣叫什么 中國最早的紙幣叫“交子” “交子”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宋真宗時(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傭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后來,由于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 *** 發行交子。 問題二: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什么,誰發明的? 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成都是重要的經濟重地,而且,蜀漢通往外界的道路又異常崎嶇難行,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并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陜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 *** 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制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于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后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交子”信譽。于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 問題三: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哪個朝代 交子,是發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 *** 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問題四: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哪個朝代 飛錢 始于唐憲宗元和初年,有兩種形式: 一是官辦,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使或諸道設于京城的“進奏院”,攜券到其它地區的指定地方取錢; 二是私辦,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聯號或交易往來,代營“便換”,以次牟利。這種匯兌方式一方面減低了銅錢的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商人前往各到進行貿易活動時,亦減輕了攜帶大量錢幣的不便。 問題五: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哪個時期 飛錢 始于唐憲宗元和初年,有兩種形式:一是官辦,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使或諸道設于京城的“進奏院”,攜券到其它區的指定地方取錢;二是私辦,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聯號或交易往來,代營“便換”,以次牟利。這種匯兌方式一方面減低了銅錢的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商人前往各到進行貿易活動時,亦減輕了攜帶大量錢幣的不便。 問題六: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叫什么 宋朝的交子 問題七:中國最早的紙幣什么時候出現 “交子”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宋真宗時(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傭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后來,由于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 *** 發行交子。 問題八: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中國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宋代,稱為“交子” 交子,最早發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 *** 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 問題九:我國最早的貨幣是什么?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于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于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于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制作的金屬貨幣在制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后,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制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并為其后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于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征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于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7,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出現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元
B試題分析: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出現于北宋的四川,被稱為交子。故選B。唐代出現了柜房和飛錢,飛錢不是紙幣,是兌換憑證;C項白銀成為流通的貨幣;D項紙幣廣泛使用。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北宋時期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北宋經濟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出現了紙幣。在農業上表現為農業的商品化程度高,經濟作物的普遍種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現了夜市和曉市,在農村也出現了草市,還出現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娛樂場所。
8,我國發展最早的紙幣是在那個時期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于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并沒有用于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于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后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并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陜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制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于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后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交子”信譽。于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后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于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并“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制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并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準備金相當于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內,后來雖在陜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后四川也于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