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香港金融危機做空原理大揭秘!1998年,驚心動魄的香港金融風暴,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我們今天一一揭開謎底。
索羅斯會為什么選擇做空香港?
因為索羅斯自認為抓住了香港經濟和特區政府的命門。
彼時香港經濟的命門就是房地產,特區政府的命門就是“自由經濟體”不能干預股票市場。
索羅斯抓住這兩個命門,先后4次對香港的金融市場發起沖擊,但最終功虧一簣鎩羽而歸。
房地產行業怎么會成為彼時香港的命門呢?索羅斯研究發現,1997年時,香港經濟過分依賴房地產,彼時香港銀行體系中近70%的信貸,投向了房地產相關產業。據統計,1984至1997年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由于利率偏低,很多人紛紛向銀行大量舉債進行投資,很多居民每月收入的60%到80%用來還房貸。1997年香港房價已達到紐約房價的2倍左右,普通住宅8萬港幣/平米,豪宅超過20萬港幣/平米。我們在很多港劇中都可以看出那個時代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程度。
香港從1970年之后進行了去制造業行動,到了90年代實際上已經是空心化狀態,逐漸轉型向國際金融中心方向發展。也因此,“自由經濟體”的光環對香港經濟十分重要,一旦政府干預市場,對經濟發展相當不利,甚至可能是毀滅性的。所以索羅斯也吃定特區政府不會干預股票市場,“自由經濟體”的光環已然成為緊箍咒和命門所在。
所以綜合來看,索羅斯也就是抓住了香港經濟和特區政府的軟肋,肆無忌憚在香港金融市場興風作浪攫取利潤。
但是凡事都有限度,索羅斯等國際炒家三番五次沖擊中國經濟底線,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在國際炒家第4次沖擊市場的時候,特區政府入市干預,并在恒指期貨交割日與國際資本展開終極決戰,國際炒家飲恨而歸。事后,西方媒體大肆抨擊特區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但港媒回擊道:如果一個人持續流血,難道連自己包扎的權利都沒有嗎?
我們再看看索羅斯的做空方案和操盤手法。
很顯然,索羅斯不能復制已經倒下的泰國、菲律賓等國的做空方式,因為香港的國情與東南亞國家明顯不同,必須另辟蹊徑。彼時香港GDP持續高增長,1996年和1997年分別達到4.3%和5.1%,并且具有超過9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大陸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高居全球第二。而當時倒下的泰國只有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完全不可能復制做空泰國的手法,從外匯市場將對手擊潰崩盤。
那獲利主戰場在哪里?恒生指數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只作為引信和障眼法,通過外匯市場逼迫特區政府提高利率,而對利率敏感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必然承壓,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在泡沫的影響下可以放大利率影響,從而與其他金融資產形成推動式下跌,繼而從期貨市場漁利。
所以外匯市場只是佯攻之地,并非獲利之處。
這一套看似天衣無縫的做空方案,需要具體的操盤手法去落實。而操盤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逼迫特區政府提高利率,這個從外匯市場就可以做到。彼時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度,通俗講,就是港元錨定美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規定,銀行要發行港元,必須要用美元和金管局兌換,而彼時中心匯率為1:7.8,也就是說,要發行7.8元的港幣,必須上繳1美元到金管局。同時,如果匯率波動幅度超過7.85或者7.75的區間限制,金管局必須拋售美元或者港幣,來維持聯系匯率制度穩定。
具體的操盤手法就和索羅斯做空泰國的手法大同小異,唯一區別就是主戰場從外匯市場,轉移到期貨市場。通過拆借大額港幣,到倫敦匯市拋空,同時做多股票和期貨,佯攻匯市,港幣泛濫貶值,貶值后短期利好股票和房地產,迷惑投資者入市投資股票。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最嚴重的的1997年7月,恒生指數不跌反漲,一度站上16280點的歷史高點,這里面有明顯的國際資本炒作。但在當時并未引起特區政府的警覺,普通投資者看到遠期股指期貨大漲,紛紛看好股市未來走勢。殊不知,這一切都是索羅斯在各個市場相互掩護作用下的假象,表面火熱的市場其實已暗流涌動。
港幣持續貶值,特區政府在聯系匯率制下,不得不持續用外匯接盤,回收港幣。其實此刻,索羅斯已經成功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外匯市場,掩蓋了其在期貨市場的操作。待特區政府為保匯率被迫提高利率后,匯率企穩,但股票、期貨、房地產市場同時承壓,待到合適的時機,國際炒家進行全面多翻空打壓,發動立體式狙擊,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股票暴跌,房價腰斬,然后平掉空單獲利。
而這個合適的時機,就是1997年10月我國臺灣宣布放棄保衛新臺幣匯率,導致臺幣暴跌,港幣嚴重承壓,此時索羅斯認為時機來臨,在1997年10月徹底撕下面具,對香港金融市場展開了第一輪立體式攻擊。
以上就是索羅斯的做空方案和操盤手法,看似天衣無縫,環環相扣。但還是前文所講,貪得無厭三番五次沖擊我國經濟底線,也令特區政府意識到“自由經濟體”的光環愈發成為枷鎖。國際炒家低估了特區政府入市干預的可能性和魄力。結局世人皆知,國際炒家為自己的貪得無厭買了單。
可能有人會問,我國政府在香港金融危機前后提供了哪些幫助? 其實幫助真的非常大。
我國大陸地區在整個東南亞危機期間,都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危機期間,包括日本、韓國以及諸多東南亞國家的貨幣爭相貶值,使得商品出口競爭力明顯增強,侵蝕了我國大量的出口訂單。但是為了保護香港,甚至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穩定,我國做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減輕了港幣的貶值壓力,在這個承諾背后,我國犧牲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在香港金融危機后,中央政府出臺了鼓勵開發赴港旅游業、擴大商品進口以增加香港的轉運貿易量和港口吞吐量、鼓勵內地大型企業赴港上市,提升香港金融市場活力等等一系列措施,幫助香港經濟快速恢復。
那么,索羅斯在香港金融風暴中,盈虧如何?
量子基金針對做空香港的收益情況始終沒有公開,因此也引起外界不斷猜測。有研究機構聲稱索羅斯在做空香港一戰中虧損20億美元。但量子基金罕見性地對此進行了澄清,發言人帕蒂斯表示,20億美元的數字是錯誤的(The $2bn figure is wrong)。當記者追問是否出現了較小的損失時,帕蒂森沒有回答。從這里我們可以側面得出,量子基金在香港是虧損出局的,但是在香港虧損較小。
多年以后,索羅斯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談到香港金融危機,他微笑著肯定了特區政府在危機期間的應對措施。但是,索羅斯不止一次說過,我對打敗中國的興趣,超過了對美國利益的關心。其實也側面反應了其對在香港的一戰,久久未能釋懷,勝負了然,盈虧自明。
來源:知乎-Helmsman-MAX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