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票除權?股票除權的計算方法?股票除權是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后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余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除息
當一家上市公司宣布送股或配股時,在紅股尚未分配,配股尚未配股之前,該股票被稱為含權股票。要辦理除權手續的股份公司先要報主管機關核定,在準予除權后,該公司即可確定股權登記基準日和除權基準日。凡在股權登記日擁有該股票的股東,就享有領取或認購股權的權利,即可參加分紅或配股。除權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派息率
除權日的開盤價不一定等于除權價,除權價僅是除權日開盤價的一個參考價格。當實際開盤價高于這一理論價格時,就稱為填權,在冊股東即可獲利;反之實際開盤價低于這一理論價格時,就稱為貼權
股票除權計算方法
計算除息價:
除息價=股息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所分紅利現金額
例如:某股票股息登記日的收盤價是4.17元,每股送紅利現金0.03元,則其次日股價為
⒋17-0.03=4.14(元)
計算除權價:
送紅股
例如: 某股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是24.75元,每10股送3股,,即每股送紅股數為0.3,則次日股價為
24.75÷(1+0.3)=19.04(元)
配股后的除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配股價×每股配股數)÷
(1+每股配股數)
例如: 某股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為18.00元,10股配3股,即每股配股數為0.3,配股價為每股6.00元,則次日股價為
(18.00+6.00×0.3)÷(1+0.3)=15.23(元)
計算除權除息

除權除息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所分紅利現金額+配股價×每股配股數)
÷(1+每股送紅股數+每股配股數)
例如: 某股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為20.35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00元,送1股,配2股,配股價為5.50元/股,即每股分紅0.4元,送0.1股,配0.2股,則次日除權除息價為
(20.35-0.4+5.50×0.2)÷(1+0.1+0.2)=16.19(元)。
股票除權走勢影響因素有哪些?
1、大勢氛圍。大盤運行狀態直接影響除權后走勢,有行情皆大歡喜,股市低迷則貼權極為普遍。
2、送股比例。十送四、五最好,十送八、十極難填滿,十送一、二最不易填權,是必不可少的股票除權走勢影響因素。
3、填權效應。有一個填滿權的“大哥”做榜樣,眾“兄弟”填權希望大增。
4、公司狀況。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股票除權走勢影響因素,上市公司效益連續快速增長是股本擴張最根本、最理想的原因,沒有良好的業績保證,填權也是表面的光榮。
5、比價效應。除權后的比價是否合理、適中,是決定對其進行短線操作的首要條件。
6、股本狀況。除權后股本偏大,對個股
7、送股頻率。送股頻率太高肯定不利于填權,實際上很多跨年度兩次送轉的股票最后都淪為貼權。
以上是“股票除權走勢影響因素”的內容。既然已經了解了股票除權走勢影響因素有哪些,那在除權股
除權股注意事項:
1、除權后的量能。由于流通股本增加,剛除權時計算換手容易產生失誤,不過現在很少有主力會在除權時放天量出貨。另外,很多常用技術指標在除權初期失真,應該以成交量為主要分析手段。怎樣既能正確的利用量價尋找機會,同時又能識別主力伎倆,實為除權操作的重中之重。
2、送股前的走勢。除權以前的炒作程度并不能說明除權后的走勢,市場中既有原來炒作過度除權后依舊我行我素的強莊股,也有未經炒作便草草除權然后貼權的雞肋股;除權在高點風險固然很大,深跌后除權也使填權相當困難。為了在降低風險的前提下操作,應盡量避免選擇有以上形態的含權個股,同時在臨近除權前大幅拉升或跳水的品種應堅決放棄。如果能將除權前后走勢并行考慮則更有利于準確把握運行趨勢。
3、研判多于實踐,投機為主。由于除權股多數已經過一定幅度的炒作,因此買入除權股的同時也買入了風險,根據大勢及個股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且嚴格執行操作紀律才是上策。并且應盡量降低除權股的操作次數,多看少動,還沒聽說過有哪個投資者只操作除權股便獲得厚利。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