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條大新聞,一字之差,直接讓阿里股價崩盤近10個點。
“杭州”,“馬某”這樣的字眼,在這個風聲鶴唳又全員靜默的環境中,撩動著無數靜極思動投資者脆弱的神經。
盡管大V第一時間跳出來,撥亂反正,指出這是一出烏龍
國安局抓的是“馬某某”而不是“馬某”。
奈何災難式的塌方已經發生。
深深的V字走勢,不僅反襯出市場的極度不理性;更體現出投資者對權威機構的無條件信任;還折射出大眾對“馬某”有沒有問題,“云都不知道”的迷茫與無助。
這能怪大眾、投資人嗎?
并不能!
就在前不久,4月22日,華爾街突然將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列為的起訴對象,要求阿里和馬云賠償他們股價下跌的損失。
要知道,阿里巴巴的股價距離2020年的高點已經下跌超過60%,市值蒸發超過30000億。
如果起訴成功,阿里賠償金額將高達萬億!
美國華爾街為什么要起訴馬云?
為什么要“趁你病、要你命”,將阿里巴巴置于死地?
馬云如果倒下,中國其他互聯網大佬又會怎樣?
中概股還有戲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盤一盤,打擊阿里背后的復雜博弈!
01.
華爾街只是針對馬云嗎?
當然不是!
華爾街盯上的是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今天的制裁早在兩年前,已經草灰蛇線地布局好了。
2020年3月15日,還在中概股氣勢如虹的時候,美國金融巨頭,華爾街代言人,Jp摩根一口氣下調了28只中概股的評級,涉及整個中國互聯網板塊。
其最新發布的報告,摩根大通已經將阿里巴巴的股價目標從180美元下調至65美元,將騰訊的目標價從570港元下調至135港元。
綜上,我們會發現,他們一邊是拼命打壓阿里,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另一邊他們迅速組團起訴馬云和阿里,要求他們賠償。
這樣反常的行為讓人不得不引發遐想到《過秦論》。
“爭割地而賂秦”保一時平安,可行嗎?
就算可行,華爾街是真的只想要中國公司的賠償嗎?
答案很顯然不是這樣的。
近十年,隨著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走向國際,從根本上動了他們的奶酪。
02.
誰動了“奶酪”?
就拿這次被起訴的阿里巴巴來說,早就是華爾街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源自阿里早在十幾年前發起的一場“去IOE的行動”,正是這項行動,使得我們可以打破美國在IT架構上壟斷。
啥是IOE?
所有互聯網公司,無論是今日頭條,淘寶,還是騰訊,無論你是做資訊類網站、還是社交媒體,亦或者電商,所有的信息儲存都離不開國外的三大件:
Ibm的服務器
Oracle的數據庫
Emc的存儲設備
這三大件簡稱IOE,不只是互聯網公司,所有把信息化提上日程的大國企、大央企都像依賴氧氣一樣依賴他們。
其實依賴也沒啥問題。
畢竟全球各個國家都是這么做的,可問題是萬一人家通過服務器監控你的信息呢?萬一通過服務器竊取你的機密呢?

當所有的數據,都在別人的眼皮子底下跑,你能確定對方不動歪心思?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阿里云率先成立。
但誰也沒想到這事啊,居然會這么難。
國內最頂尖的技術人員,沒日沒夜干了數年,連續投資100億,最終以高達80%的離職率,淘汰了五代程序員為代價,這才換來了阿里云的上線,這大功告成了嗎?
沒有!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花這么大的代價做一個國產替代。
直到2013年,震驚全球的棱鏡門事件被曝光。
美國通過其遍布全球的服務器挖掘數據搜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在內的九家全球巨頭都有參與其中。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還依賴美國的IT技術架構,我們還能有多少底牌可言?
另外,在阿里巴巴的“去IOE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后,阿里云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超越谷歌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你說美國能不恨?
今天的我們很難確定華爾街對阿里的制裁,是否跟當年成功去除ioe有關。
但很顯然,作為中國在海外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今天所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標志著中國公司正在打破美國企業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壟斷地位。
除此之外,還有字節系的算法、百度的Ai以及華為在通信方面的突破。
俗話說得好,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你說美國能不急嗎?
03.
重拳出擊
站在美國的立場,今天把代表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阿里給打趴下,不僅投資人可以成功拿到賠償,更可以殺雞儆猴,想挑戰美國的科技霸權嗎?
先看看華為和阿里的下場。
不得不說,今天的我們已經站在一段新歷史的開端。
中國公司和美國公司的競爭接下來將是全方位的,比拼的是制度設計、管理能力、更是科技發展之間的巔峰對決。
誰都輸不起!
也正是因為此,我們能看見,陰謀與陽謀齊飛,重拳共檄文一色。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馬云和周星馳的一次對話。
他說中國人一定要看周星馳的電影,讀金庸的小說。他說他最喜歡周星馳的《功夫》,有一句臺詞他特別喜歡。
本來我以為他會說“就算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或者“別以為你長得帥,我就不打你”之類的。
沒想到他說的最喜歡的臺詞是:
還有誰?
誠然,時代成就了馬云,一個某字前面加了“馬”,就能價值千億,普天之下,能有這么大影響力的人,還有誰?
結語
早上新聞剛刷到這條新聞時,我就在想,既然當初能堅定做出“去IOE行動”的公司,面對大是大非必然是拎得清的,否則當初大費大費周章干什么?
當然,中國互聯網公司要搞壟斷,要阻礙科技發展,我們一定是要罰,但絕對輪不到別人出手。
綜上,作為大眾的我們更應該是團結在一起,向外保持開放的態度,也需要對本土的互聯網公司有更清晰的認知,既對他們內卷的職場文化表示譴責,也鼓勵他們在去往星辰大海的路上大膽嘗試。
即使不知道將被潮水帶向何方?但仍有其穩定性。這不就是一個即充滿未知又充滿期待,還生機勃勃的科技文化的本身。
也只有如此,以中概股為背景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被打壓得越困難,越焦灼;我們的投資者才會越堅定、越投入。
因為我們相信長坡厚雪的價值,也愿意做舞馬長槍,奮勇向前IT人最堅實的后盾。
思考題:
從馬某到馬某某,阿里躺槍暴跌的姿勢,你看到了什么?
感謝三連,歡迎留言討論,我們評論區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