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間,在港上市的貴州銀行(HK.06199)發布了2022年中期業績。
今年1-6月,貴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0.15億元,同比增長5.18%,凈利潤同比增長2.79%至21.85億元,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同類型銀行較好水平。
截至6月末,貴州銀行總資產達5282.72億元,較年初增長4.84%。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該行貸款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貸款在全行總資產中的占比突破50%,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展望未來,貴州銀行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以下簡稱“新國發2號文”)精神,積極踐行貴州省“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貫徹落實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穩扎穩打,努力成為“中國最用心的一流區域性銀行”。
十年進階中型銀行
成立于2012年10月的貴州銀行,由遵義、安順、六盤水三家城商行合并重組而來,2019年底在港上市,是貴州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金融機構。
十年來,貴州銀行分支機構逐步覆蓋了貴州所有市(州)、縣(區),合計設立9家分行、200多個網點,員工總數超過5200人。
聚焦貴州市場,貴州銀行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資產規模由成立初的不到700億元增至如今的5000億元以上,邁入中型銀行序列,主要監管指標全面達標。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貴州銀行位列第251位,較去年大幅提升20位,上升幅度位居國內城商行前列。
尤其是2017年以來,該行積極響應監管號召,回歸業務本源,推進資產負債表重構,貸款增速顯著高于總資產增速,貸款類資產在全行總資產中的占比也由2017年末的30%左右大幅升至今年6月末的52.7%,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今年上半年,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貴州銀行進一步提高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將服務貴州省“四化”建設(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作為對公業務的重要發展機遇和業務增長點,全力推進對公轉型,上半年累計投放“四化”項目貸款超過220億元。
同時,該行持續加大信貸資源向實體經濟傾斜力度,6月末全行實體經濟融資余額近1600億元,較年初增長156.04億元,增幅10.85%,上半年實體經濟融資增量占全行貸款增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期增速超過20%,遠高于11.21%的全行貸款平均增速。
貸款規模穩健增長的另一邊,貴州銀行客戶基礎也在不斷夯實。十年間,該行對公客戶數由約3萬戶增至9萬戶,個人非零客戶數更是大增456%至634萬戶,“貴州人民自己的銀行”深入人心。
負債端,自成立以來,貴州銀行存款占總負債比重常年保持在70%左右,零售存款占各項存款的比例則不斷升至近43%,兩項數據均居上市銀行較好水平,為資產端的擺布提供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17%,顯著好于國內城商行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則升至432%,居上市銀行前列,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
十年進階,離不開股東的支持。成立至今,貴州銀行總股本由32.4億增至145.9億,在保證股權結構總體穩定的同時,持續推進股東多元化,主要股東中頻現優質龍頭企業身影——這既是股東對銀行發展的認可,也是該行過往用心服務客戶的最好印證。
十年來,貴州銀行也通過較高的價值創造和穩定的分紅政策,持續回饋股東。2012年成立至今,該行每股凈資產從1.33元提高到2.77元,增加了1.44元,翻了一番有余。十年間,除為籌備上市暫停2018年度分紅外,其余每年均有分紅,歷年分紅金額累計達64.33億元(稅前),實現了較高的股東回報率。
ESG探索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理念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ESG管理不僅體現企業對環境資源保護的主動責任擔當,也是革新傳統業務模式、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藍海”,以ESG為抓手推動發展理念、發展模式轉變,正在成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據了解,貴州銀行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行貴恒、成久遠”的發展理念;2016年,發布了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2020年,披露了首份年度ESG報告,并宣布采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第六家、貴州省首家赤道銀行;2021年,發布了《貴州銀行綠色金融戰略規劃(2021-2025 年)》《貴州銀行“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與行動》;今年4月,發布了首份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可以看出,貴州銀行一直以來堅持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更是積極探索寓ESG理念于業務經營,堅定推進綠色轉型,努力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銜接。

頂層設計上,貴州銀行建立科學規范的ESG管理體系,在第三屆董事會下增設ESG管理委員會,制定相關議事規則,明確了董事會管理ESG工作的職責和流程,并將綠色金融列為全行核心戰略業務之一,提出“赤道銀行”“綠色銀行”“碳中和銀行”三位一體的戰略愿景,明確綠色金融戰略發展目標。
業務轉型上,貴州銀行推動ESG管理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截止6月末,貴州銀行對公綠色貸款余額383.11億元,較年初增長34.50億元,增幅9.89%;對公綠色貸款占比較年初進一步提升至接近20%,居國內銀行前列。
此外,今年3月,貴州銀行成功發行3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2018年至今,累計發行13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為地方綠色發展持續提供新動能。
數字化轉型持續賦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數字化轉型是生死存亡之戰。對區域性銀行而言,更是如此。近年來,貴州銀行發力數字化經營,外接場景、內建平臺、深耕流量,同時加強數據治理,持續賦能全行業務發展。
強化場景建設。近年來,貴州銀行通過打造“銀醫通”、“銀校寶”等場景功能,提供“一碼貴州”綜合服務方案、助力“黔貨出山”,研發公交地鐵掃碼付費、智慧停車、智慧小區等功能,致力于打造集合醫療、教育、電商、交通以及社區生活等于一體的場景體系。
著力產品研發。繼2021年研發“藥采貸”“貴e信”等供應鏈產品,大力提升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水平之后,今年上半年,貴州銀行憑借其扎實的產品研發實力,為業務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競爭力。快速研發第三代社保卡,成為貴州省首批正式發行第三代社保卡的銀行之一,上半年累計發卡108萬張。推出鄉村振興特色金融產品——“興農貸”,因其純信用、可循環、隨借隨還、支持線上辦理等特點,今年3月甫一上市就成效顯著,截至6月末,“興農貸”已成功為6608戶農戶提供了資金支持,貸款余額達9.9億元。上線首款面向C端場景的消費類網絡貸款產品——“新e貸”,實現了風控自動化、審批智能化,大幅提高了業務經營效率,促進了消費貸款與消費場景的融合。
推進線上平臺建設。豐富線上產品功能,增強在線服務能力,截至6月末,貴州銀行電子渠道金融性交易占比為 99.09%,較年初提升0.25個百分點;累計2.02億筆,同比增幅45.98%。充分發揮手機銀行主渠道作用,手機銀行用戶達493.28萬戶,較年初增幅10.95%;6月月活客戶(MAU)達67.84萬戶,較年初增幅20.81%。
在數字化推動下,貴州銀行轉型成績斐然,為全行批量獲客、快速展業提供源頭動力。截至6月末,該行教育場景“銀校寶”拓展教育機構1161家,較年初翻番;銀醫場景“銀醫通”合作醫院45家,總交易筆數240萬筆;“一碼貴州”電商資金管理業務助力“黔貨出山”,平臺商戶數量增幅85%。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央行出臺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根據監管要求,貴州銀行經過反復調研,制定了新三年數字化轉型方案,明確了全行數字化轉型目標、任務和路徑。同時,啟動數據治理二期項目,全面推進“一倉四集市、一門戶三平臺”建設,夯實數據基礎,提升數字化營銷、數字化風控、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治理能力。
下一個十年往何處去?
作為區域性銀行,貴州銀行的發展與貴州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契合。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創造了貴州省趕超進位的十年,也是貴州銀行大步進階的十年。
今年初,國務院又印發了“新國發2號文”,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為貴州擘畫了“四區一高地”的新戰略藍圖,貴州省開啟了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改革發展新時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貴州銀行深入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精神,積極踐行貴州省“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堅持“用心的銀行”服務理念,鞏固夯實城市業務,大力拓展農村市場,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最用心的一流區域性銀行。
在該行對“一流的區域性銀行”的七個定位(區域領先、黨政認可、監管放心、助力鄉村振興、客戶滿意、股東信賴、員工幸福)中:“助力鄉村振興”是該行今年首次正式提出,具體內涵是將服務鄉村作為工作重點,不斷豐富完善惠農站點功能,全力營銷資產、負債、理財和結算等產品服務,力爭取得突破。
在本次公布的中期業績中,貴州銀行也披露了助推鄉村振興領域的措施和成效。其中,該行積極助力貴州省12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6月末全行鄉村振興貸款余額超500億元,農業現代化貸款余額近150億元。
同時,以惠農站點為組織形式,以銀行卡為產品工具,貴州銀行圍繞服務農村客戶這一核心和目的,大力推動惠農金融服務,推動各類要素向鄉村流動、現代服務向鄉村延伸,不斷提高貴州省農村市場的金融供給水平。上半年,該行累計簽約惠農站點2468家,掛牌開業917家,發卡35.40萬張,手機銀行用戶新增14.96萬戶。
新十年已經到來,貴州銀行將以新一輪戰略規劃為藍圖,全力推進對公轉型、深耕細作零售業務、夯實金融市場基礎,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力爭成為“中國最用心的一流區域性銀行”。
(CIS)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